高层次人才子女中考单列,这不是“拼爹”是什么?

评底郭 2025-03-27 14:20:03

3月24日,长沙市教育局召开中考中招制度改革新闻发布会,详细解读《关于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办法》提出,规范政策性优待项目。自2025年起,高层次人才子女享受教育优待实行单列,不纳入统招计划。《办法》中提到的“享受教育优待”刺激了部分家长和公众的神经,有人质疑,这是明目张胆地搞教育特权“拼爹”,为高层次人才子女进优质高中提供特殊通道,并呼吁对高层次人才子女和本地户籍考生“一视同仁”。

(3月27日《南方都市报》)

都说得人才者得天下。眼下最激烈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对于一个地区而言,要想长足发展,就需要把人才“当成手心里的宝”。按说,对人才的重视是个好的现象,重视人才总比昔日的“蠢材发光”要好得多。对于人才的重视没有“最”只有“更”。但是,可以奖励人才、关爱人才、照顾人才,而把这些变成“奖励人才的子女”“关爱人才的子女”“照顾人才的子女”,就走了极端、变了味道。

而且不是什么事情都能拿来奖励的。你可以奖励房子,你可以奖励车子,你可以奖励票子,但是唯独不应该“奖励教育”。不管是上幼儿园还是上小学,不管是上中学还是上大学,这牵涉的是一个人的人生。优质的教育资源是个稀缺品,也就是说,不管是“人才的孩子”还是“蠢材的孩子”,亦或是“平庸之才得孩子”,所有的孩子都是我们城市的孩子,都是我们祖国的孩子,都是父母的孩子,他们的求学之路、上升之路、成才之路,应该是绝对公平的道路。

这场围绕中考单列政策的论战,实质是知识经济时代城市竞争与教育公平的价值碰撞。追溯政策本源,城市间愈演愈烈的人才争夺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但硬币的另一面,是教育公平体系承受的持续压力。因为,谁也不想让自己家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眼下为何教育很卷,为何父母很焦虑?难道都是父母自己想不开?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尽管我们常说:教育不是唯一的出路,成才的路径有很多种,榜上无名脚下有路。但是,一个不能回避的事实是,尤其是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可以说上好学,挤上“高考的独木桥”依然是出人头地的最好的路径。他们没有当官的父母,他们没有富商的爸爸,他们只能是“头悬梁锥刺股”的埋头苦学。

因此,家长看到如此消息呼吁:对高层次人才子女和本地户籍考生“一视同仁”也就是可以理解和共情的了。将人才子女的教育优待单独列出,确实容易引发对教育公平的担忧。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在相对平等的教育环境下竞争发展机会。

吸引人才的办法有很多,我个人认为,无论如何都不能拿教育做交易。毕竟这是普通孩子唯一可走的路!哪怕只是丝毫的“照顾他人”,都可能让普通的孩子成才的路更狭窄了一些!高层次人才子女中考单列,这不是“拼爹”是什么?就因为普通的孩子没有一个“人才的爹”?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