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力好坏一律手术?“监管的眼睛”也该动动手术了

评底郭 2025-03-26 10:13:14

视力好坏一律手术,骗多了举办“庆功宴”。浙江省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期审判的一起案件中,一名“游医”违规承包民营医院眼科,靠“下乡义诊”等活动诱骗农村参保老人接受白内障手术,短短5年间套取医保基金3000余万元。(3月26日《新华每日电讯》)

医保是老百姓的救命钱,而这个救命钱却成为了一些人的唐僧肉,有人烤着吃,有人蒸着吃,有人煮着吃,是变着花样享受“套取医保”的美味佳肴。当医保资金被“放上笼屉”的时候,到底是骗子“敛财有术”还是监管“眼睛瞎了”?可以说,骗子很嚣张,但是监管也是少了作为的。

一个小小的眼科,5年的时间都能从医保资金里搞出来3000多万元,恐怕只靠“骗钱有道”是难以实现的。从这起案例的过程来看,可谓是问题多多、漏洞多多。首先,医院将眼科承包出去的“见钱眼开”就有着很多的问题,医疗项目岂能为了利益胡乱承包,这是饭店还是宾馆?其次,市场引流人员披上白大褂摇身一变成为“医生”,凭借话术诱骗大量老年人开展白内障手术,采用伪造病历、篡改视力数据、虚开发票等手段偷梁换柱,将参保老人骗上手术台。不管视力好坏,只要骗进医院,就拿起手术刀,这是谋财害命!再次,所谓的“义诊”并不是公益服务,而是有针对性的骗人,如此行径,监管部门何以不知道?

小小眼科套取医保资金的手段一点都不高明。这家民营医院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3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举办2025年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解读系列全媒体直播访谈第二场活动。这场活动披露,去年,全国法院审结医保骗保犯罪案件1156件,判处罪犯2299人,同比增长1.3倍。

近年来,医保大数据监管取得显著成效,但仍有个别医疗机构招揽、利诱群众通过虚假诊疗、虚假住院、虚增耗材等方式骗取医保资金。浑水摸鱼专挑“易感”群体下手,外包科室伪造病历成诈骗温床,披慈善外衣“拆灯泡”规避检查……

从更深层次分析,这起事件反映出的医保监管漏洞才是问题的关键。在长达5年的时间里,套取3000余万元的医保基金,监管为何没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制止?是监管体系不完善,还是监管部门存在懒政怠政行为?无论是“视力”不好,还是“手术”失灵,监管的失位都使得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为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需要加强医保基金使用的信息化建设,利用大数据、智能化等技术手段,对医疗服务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

民以食为天,医以民为本。医保监管的“眼睛”必须擦亮,只有守护好医保基金这一民众的“救命钱”,才能让医保制度真正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眼科5年套取医保3000万,监管不能“视力不好”。“监管的眼睛”是得了白内障还是近视眼?其实,“监管的眼睛”也该动动手术了。骗子可恨,监管也要反思。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