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霞刷白墙”,是新闯入公众视线的“流行词”。河南省公开通报6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其中包括,宁陵县委原常委、宣传部长,县政府原副县长王东霞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问题。通报指出的细节令人惊诧。几年前,王东霞曾任某镇党委书记,为应付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检查, 其不惜花费财政资金249.62万元打造“经典观摩路线”,对沿线21个行政村共计40多万平方米墙体喷漆刷白。
(4月1日《现代快报》)
“刷白墙”本是一项常见于民间的简单工程,旨在美化居住环境。然而,当“刷白墙”被某些干部用作应付上级检查、搞形象工程的手段时,就完全变味了。王东霞为应付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检查,耗费249.62万元财政资金打造“经典观摩路线”,不仅“劳民伤财”还“劳民伤心”。
“刷白墙”式的形象工程是对公共资源的肆意浪费。财政资金来源于人民,本应用于改善民生、推动地方发展的关键项目,却在此类形式主义的闹剧中打了水漂。这些被浪费的资金,或许本可以用于教育领域,助力孩子们获得更好的学习条件;或许本可以投入医疗卫生领域,提升基层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
“王东霞刷白墙”还严重干扰了正常工作秩序。当地干部为了完成这“刷白墙”任务,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基层干部深陷形式主义泥沼,而对于真正的民生需求却只能疲于应付。
“王东霞刷白墙”,需要追问一句:刷给谁看的?如果调研不是走马观花,如果走访不是“经典路线”而是随机选择,“刷白墙”也就不至于“嘻唰唰”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热衷形象工程,热衷面子工程,实际上是因为这些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真的能换来“真利益”“真实惠”“真乌纱”“真提拔”。
治理“王东霞刷白墙”式样的形象工程其实很简单,让那些搞虚头巴脑事情的官员“白辛苦”“白忙活”“白做梦”,最后落得的是竹篮子打水,是鸡飞蛋打,是一场春梦,也就能终结“刷白墙”式样的弄虚作假、劳民伤财了。
眼下,我们正在开展八项规定的学习教育。希望“王东霞刷白墙”再也没有市场,让那些真心实意为百姓办事的干部,让那些兢兢业业为发展出力的干部,都能有出彩的机会。谁还跟着学“王东霞刷白墙”?
治理“王东霞刷白墙”,不能总是等出了事情之后的“墙倒众人推”,而是需要打造一个“墙未倒”就“众人推”的政治生态。要建立一种强有力耳朵监督体系,把权力真正锁进笼子里,让这种“刷白墙造假”没有任何机会。如此,才能让“王东霞刷白墙”式样的形象工程轰然倒塌!只有让相关责任人付出足够的代价,才能起到有力的震慑作用,让其他官员不敢重蹈覆辙,放下手中的“刷墙的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