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冒伪劣充斥盲盒:购买不可盲目,监管不可眼盲

评底郭 2025-03-31 09:36:22

近年来,我国盲盒行业市场规模呈爆发式增长,无论是商场里的潮玩店铺,还是线上电商平台,盲盒都占据着显眼的位置,成为当下热门的消费品类之一。然而,盲盒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伴随着一些问题。《法治日报》记者近日梳理某第三方消费者投诉平台发现,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有关盲盒的投诉超过2100条,投诉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冒充其他品牌、以次充好、遇到问题商家不给解决等。

(3月31日《法治日报》)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是不少盲盒的真实写照。这里就有两个经典的例子。其一,某地一位消费者购买了文创产品的盲盒。结果最后在官网上竟然没有查询出任何信息。业内人士透露,这属于典型的仿品;其二,河北的王先生购买了小家电盲盒,打开里面有一把电动剃须刀,没有想到花了399元的剃须刀真实价值才50多块钱;其三,天津的李先生购买了一款手办盲盒,到手后发现该盲盒包装简单,里面没有手办,只有一个钥匙链。而且就是这个钥匙链也属于三无产品。

近年来,盲盒以其独特的消费模式和充满惊喜的消费体验,迅速在我国消费市场站稳脚跟,市场规模呈爆发式增长。无论是商场里琳琅满目的潮玩店铺,还是线上电商平台上花样百出的宣传页面,盲盒都成为吸引消费者眼球的热门商品。然而,在盲盒经济蓬勃发展的背后,假冒伪劣问题却如影随形。当盲盒充斥着假冒伪劣商品的时候,我们不禁要问:盲盒岂能成为假冒伪劣的藏身地?

《法治日报》记者梳理某第三方消费者投诉平台发现,2024 年有关盲盒的投诉超过 2100 条。其中,冒充其他品牌、以次充好、遇到问题商家不给解决等问题尤为突出。

盲盒的吸引力在于,你不知道“盒内究竟是什么”,这样的消费模式尤其对于青少年有足够的吸引力,因为可以有“小惊喜”“小确幸”。因此,盲盒确实可以多些“让人想不到”。但是,这种“让人想不到”也必须守住一个商业道德的底线,那就是其中的商品不能是假冒伪劣商品,不能是三无产品,不能是有问题的产品。一些不良商家为了降低成本,采用劣质材料制作盲盒内商品,或者直接仿冒知名品牌,以次充好,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体验和消费安全。

对于盲盒市场的监管,相关部门不能“眼盲”。一方面,要加强市场准入监管,严格审查盲盒生产和销售企业的资质,确保其具备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对盲盒市场的抽检力度,定期对市场上的盲盒产品进行质量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产品。对于那些故意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盲盒产品的商家,要依法予以严厉打击,提高其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震慑。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