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初平三年,曹植出生。
曹丕是曹植同母同父的兄长,比他大6岁。
《白虎通·三纲六纪》有云:“三纲者,何谓也?谓君臣、父子、夫妇也。”
建安十六年,曹操有意培养曹植,封其为平原侯。
“司马门”事件后,曹植退出争权旋涡。
曹丕作为嫡长子,自然成了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没想到曹丕即位后,首先杀了拥护曹植的丁氏兄弟。
曹植“发服悲哭”,令曹丕十分不满。
《太平广记》中记载,曹丕令曹植策马百步成诗一首,既要描写两牛争斗,又要求不能出现牛字。
此举既是震慑曹植,更是以极刑威胁。
那么,曹植如何化险为夷,作出流芳千古的诗作的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49ddbb1b03541091c567808e0ba9fab4.jpg)
东汉末年的动乱,对社会造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以文人为代表的群体,其生活发生巨变。
汉末曹魏时期的曹氏家族,可谓能文者甚多。
明代诗人、诗论家胡应麟曾说过:“诗未有三世传者,既传而且煊赫,仅曹氏、丕、睿耳。”
在诗歌理论著作《诗薮》中,胡应麟谈及曹植,更是以用“天才绝出”、“自当独步”、“绝世无双”等词语称赞。
曹丕和曹植同气连枝,出生恰逢战乱,之后一直跟随曹操征战四方。
四方征战生活,让曹丕和曹植接触了更加广泛的现实生活,更亲历了许多事件。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2745c2f90ec1a1fa035869e5368ad146.jpg)
曹丕和曹植作为邺下文人集团的核心,公元208年至218年这十年间,一直与建安诸子朝夕相处、诗酒流连。
兄弟两人经常结伴与建安诸子同游畅饮。
曹丕在《与吴质书》中记录了出游的情景:“驰骋北场,旅食南馆。同乘并载,以游后园。”
此时,曹丕不过二十出头,曹植也是血气方刚。
兄弟二人对未来充满向往,对建功立业更是充满期待和幻想。
曹操作为老谋深算的政治家,对于与曹丕、曹植身边的文人可谓相当鄙夷。
在曹操看来,书生不过迂腐之辈,只能舞文弄墨,不能有太大建树。
可曹操忘了,儿子曹植在文学方面更是颇有造诣。
南朝诗人谢灵运曾评价曹植:“我与曹子健分天下一石,他一人得八斗,我分一斗,两斗分天下人。”
虽然曹植才华横溢,但他可谓成也文才,败也文才。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传》有云:“植既以才见异。”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0a19b9b03f0b7eefe069d03963610517.jpg)
建安二十年,关羽困住了曹仁。
原本曹植奉命前去营救,却遭遇意外。
原来,曹植因喝酒误事无法受命。
《三国志·魏书》有云:“植因醉悔而罢之。”
有人认为,曹植之所以因酒误事,皆归咎于曹丕。
因为曹丕逼曹植饮酒,致使曹丕大醉不已无法出征。
不过,也有史学家推测责任并不全在曹丕,而是曹植并未把握好分寸尺度。
而曹植后又因酒擅闯司马门,不仅惹怒曹操,更丧失了争嗣的机会。
之后,曹植只能承认失败,并甘愿为其兄长做臣民。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9997d70ab9541e02443c070decfe4197.jpg)
曹丕成为继承人之后,曹植并未放弃入仕从政的理想。
曹丕恐曹植争位,对其百般打压。
不仅如此,曹丕还先下手为强,夺了二弟曹彰之兵权,逼四弟曹雄自缢。
尤其对待曹彰,曹丕可谓赶尽杀绝。
《世说新语·尤悔》中记载:“曹丕十分忌弟任城王,因曹睿手握重兵。卞太后宫中,文帝以毒置于诸枣蒂之中,任城王遂重度。”
之后,卞太后更是警告曹丕:“你既然杀了我儿任城王,就不要再杀我东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a75689df95e42abeb67c54a7f54ec476.jpg)
因曹植曾与曹丕争过太子之位,故对其十分痛恨。
说到对曹植的打压和迫害手段,曹丕可谓花样繁多。
比如,《吁嗟篇》中记载:“长去无根逝,宿夜无休闲。愿为林种草,秋野随风播。”
曹植经常辗转多地,所迁之地多荒凉贫瘠,令其饱尝生活艰辛。
除了在身体上摧残亲兄弟,曹丕还残酷地杀害了曹植的朋友,如丁仪等人。
曹植对曹丕的感情,也逐渐从敬佩到恐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8aed4f0cc3da6076a5c547a03374f66f.jpg)
《太平广记》曾记载一事:曹丕给曹植出了一道难题,需要策马于百步之内成诗一首。
不仅如此,曹丕还定下苛刻的条件,诗词需描写两牛争斗,但不准出现“牛”、“争斗”、“井”等字。
此外,诗词必须是四十言。
虽然曹植自小聪慧,年余十岁即可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尤其“善属文”,但在如此危险又苛刻的情况下成诗一首,难度可想而知。
曹植策马缓缓前行,想着刚才眼前之景象:两只牛在争斗,其中一直落败之后,竟然坠井而亡。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ba87fb9a7a2cff1877de4983d9377e08.jpg)
未到百步,曹植心中已有想法。
随后,他便做下这首名垂文史的经典之作:“头上戴横骨头,行至凼士头。二敌不俱,肉卧土窟。弗力不如,盛意不泄。”
不到百步,曹植仅用寥寥几句,就将两头皆有本领的牛,相互争斗时互不相让的情景描绘出来。
其实,其中一头牛落败并非实力不济,而是对其饱含深情并未竭尽所能。
曹植不仅按照兄长的要求,完成《两牛争斗》的诗词,还在剩余时间里,写下了更加广为流传的《煮豆诗》。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9978cb8a890fef65b667517e8bf253e3.jpg)
南朝刘义庆编著的《世说新语·文学》有云:“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
后来,曹丕听到曹植将两人比作同一根上的植物时,终于心生惭色。
《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也描写了相同的情节: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
不过,罗贯中在创作三国小说时,融合了《世说新语》和《太平广角》的内容,将曹丕和曹植同游遇两牛争斗,改成了殿上悬挂的一幅两牛争斗水墨画。
曹植作《两牛争斗》和《七步诗》之后,原本想对其痛下杀手的曹丕潸然泪下,只将曹植贬为安乡侯,饶其性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e509b307e08524057a1e6284563ad63e.jpg)
经过《三国演义》的演绎,曹丕阴险狡诈的形象跃然纸上。
人们都对曹植心生怜悯之情。
其实,曹丕之所以对亲兄弟如此残忍,也是两人因继承王位造成的关系恶化。
虽然曹植凭借才华化解了危机,但依然无法逃过被压制的命运。
曹丕死后,曹植以为自己的政治生涯能够有所转机,没想到曹丕之子曹叡即位之后,依然没有为曹植提供任何机会。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a4e32909f90354de90d3071272cb7140.jpg)
虽然曹植已经文学方面名满天下,却依然没有放弃其政治理想。
曹丕临死前,曹植终于学会了谦卑、奉承,还作《写灌均上事令》以表自己严格自律。
后来,曹植更是写了大量称颂曹丕的文章。
黄初六年,魏文帝东巡,“幸植宫”。
之后,曹丕与曹植重归于好,曹丕不仅对曹植赏赐颇丰,还增邑五百户。
仅一年后,魏文帝驾崩,其子曹叡即位。
曹植见兄长离世,心中埋藏依旧的政治抱负又被激发起来。
不过,曹叡与其父曹丕一样,仍然对曹植有所忌惮,自然不会给他任何机会施展政治愿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52dc35fca0917cdb529ffcfecfc7feef.jpg)
两任皇帝的打击和忽视,令曹植悲愤难平。
他在《求自试表》中不禁悲叹:“虽然自己如犬马一般诚心实意,依然无法感动曹叡。”
即使不惑之年的曹植如此谦卑,曹叡依然不为所动。
相比从前,他的政治头脑和见解更加深刻,尤其对侄子重用异姓而疏远同姓人的政策深感忧虑。
后来,曹植再上奏侄子曹叡:“惟陛下察之!今反公族疏而异姓亲,臣窃惑焉!”
虽然曹植对当时形势一针见血,但曹叡依然自以为是,对曹植的警告充耳不闻。
最终,壮志未酬的曹植于不惑之年早逝。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9bd0925a9e0d97e2701d80107e70d674.jpg)
曹植一直以天才诗人被世人称道。
后来,凭借过人的才华,曹植解救自己于危难。
少年曹植生于乱世,长在军营,跟随曹操征战南北。
在曹操的影响下,曹植也将成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家作为人生目标。
曹操在世时,曹植深受宠爱,更一度进入继任者候选名单。
而他也相当拥护其父曹操,并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曹操笼络人才、安抚人心,初显政治家见识。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去世,曹丕在政治纷争中继位。
曹植虽然未减其政治热情,但也很快转变了身份,接连创作《魏德论》和《庆文帝受禅表》为兄长助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dfe870c7a20b4d547eecc8a406a17221.jpg)
不过,曹丕一直对曹植心存忌惮。
尤其是曹操曾在自己与曹植之间犹豫过,曹丕自然时刻警惕来自曹植的威胁。
黄初二年,曹植再次因酒“悖慢”,差一点没命。
后来,曹丕更是时刻给曹植制造难题:以百步赋诗,好在曹植轻松化解。
虽然后期两人曾重归于好,但曹丕依然没有放松警惕。
即使其长子曹叡即位后,也一直疏远这位才华横溢的叔叔。
曹植心中有难酬的政治抱负,自然无法洒脱转身著书立说。
长期被压抑、愤懑折磨的曹植,于四十一岁英年早逝,再也无法实现其胸中抱负。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543df7df512502ad9de1301f6df3e6c6.jpg)
《魏志》
《世说新语》
《太平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