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岳不群掀开《葵花宝典》第一页,看到的那8个大字吗?
“欲练神功,必先自宫”。
为了修炼这举世无双的上乘武学秘籍,岳不群毅然决然地挥刀自宫。
同样是得到了至高的武学秘籍,王重阳却压根没有像岳不群一样,猴急地去修炼。
王重阳到死也没有去修炼《九阴真经》,不仅他本人不修炼,他还下令凡他门下弟子都不许修炼《九阴真经》。
《九阴真经》是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中最厉害的武功,其中武学奥妙远在《葵花宝典》之上,一经出世,整个武林就都为之震动,它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腥风血雨。
王阳明拿到了却不修炼,宁肯把《九阴真经》交给了并非全真教门人的周伯通保管,也不传给门下弟子,这是什么谜之反应?
其实王重阳有两大私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a443cd68acdaed5ca7dbf0cd0ccc0bc4.jpg)
要说王重阳拿到《九阴真经》却不自己修炼,也不传门下弟子这种行为背后有没有私心,如果有,又到底是什么私心,还得先来分析王重阳本人性格特征、江湖地位和武学造诣,再做判断。
正所谓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这五个人组成了“江湖五绝”。
东邪即黄药师,西毒即欧阳锋,南帝即一灯大师,北丐即洪七公,中神通则是重阳真人王重阳。
这五个人随便出去一个人,都是能搅动江湖风云的庞然大物。
五人之中,又以王重阳的武学造诣为最。
“重阳一生,不弱于人”活死人墓中刻着的这句话,写尽王重阳独步天下的孤傲。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7b7932fe5e071c9f6c56b39201420c03.jpg)
华山论剑中,王重阳问鼎天下第一,他与其他“四绝”酣战了整整七天七夜,最终得到了“天下第一高手”的称号和举世无双的至高武学秘籍《九阴真经》。
终南山下,他一手创建了全真教,此后全真教快速发展,成为江湖上赫赫有名的一大门派。
提起全真教,谁不赞叹一声名门正派,大家风范。
全真教门下弟子,无不行侠仗义,虽是江湖门派,却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以驱逐鞑虏为目标,如此忧国忧民,其格局完全超越了江湖中的那些小门小派,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门派。
全真教弟子如此深明大义,究其原因,还在王重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3b4b280199bc3d8af70051e69a7bb5f8.jpg)
他曾经是抵抗金人,保护百姓的英雄,后期才潜心修道,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全真教弟子才会耳濡目染,继承了开派祖师的精神。
王重阳始终以天下苍生为己念,他胸襟博大,具有一种大爱。
华山论剑中,其他人都是为了《九阴真经》而去,为了“天下第一高手”的称号而去,独独王重阳,本身并不为这武学秘籍和虚名所动。
王重阳是眼见《九阴真经》搅起腥风血雨,只要《九阴真经》在江湖上流传一日,江湖就会不安一日。
为了避免争端,王重阳才决定参加华山论剑,保管《九阴真经》。
有天下第一高手保管《九阴真经》,等闲之辈谁还敢对它有想法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49e751bcece42cf9a8c24e49d46a888b.jpg)
那么王重阳既然拿到了,为什么自己不练《九阴真经》呢?
这是因为他不练《九阴真经》,凭借自己的功夫,就已经独步天下,没必要再去拾人牙慧。
根据金庸对《九阴真经》的说法,《九阴真经》记载了博大精深、威力无穷的武学,天下所有上乘武学的原理,都与《九阴真经》息息相关。
那么反过来,《九阴真经》的原理也就藏在天下武学中。
那么王重阳作为独步天下的武学大家,你说他看不看得出《九阴真经》中,与天下武学的相通之处?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4a9121475af20da1015f18bd41d4f3cd.jpg)
所以,王重阳不是不练《九阴真经》,而是没必要练,他自己的功夫就已经足够用了。
同样,他为什么不让门下弟子练《九阴真经》?是因为凭他王重阳的功夫,已经足够门下弟子钻研。
就像你做惯了数学题,有些题你看一眼就知道怎么做、考查什么知识点一样。
那么,既然这道题凭借你自己的解法,可以很完美地解出来,你还会去死抠答案上的解法吗?
其他不会解这个题的人来问你,你是不是更倾向于告诉他们你自己的解法?
答案上的解法是解法,难道你的解法就不是解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0d44ad1db0d223c7aaa2a35652c12f99.jpg)
《九阴真经》是上乘武学,难道王重阳所习得的武功就不是上乘武学?
王重阳作为独步武林的一代宗师,自然有一些孤傲和自信在。
况且,全真教门下弟子的武学基础全是基于王重阳武学之上的,何必舍弃多年打下的根基去修炼《九阴真经》呢?
大家都知道,但凡上乘武学,总是会有一些条件限制,就如练《葵花宝典》得先自宫一样,《九阴真经》是至高秘籍,可是也未必适合全真弟子去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9a7e3930e18870e39618735b28799378.jpg)
王重阳胸襟博大,心怀大爱,一向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
我们很难将这样一个人和“私心”联系起来。
但是王重阳不让门下弟子修炼《九阴真经》,将其交给周伯通,确实是有自己的考虑和谋划。
王重阳将《九阴真经》交给周伯通,不传门下弟子,是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他有两大私心。
一是为了保全全真教。
二是从长远计,为了全真教的未来谋划。
我们先看王重阳的第一个私心。
这是什么意思呢?
怎么把《九阴真经》交出去,反倒是为了保全全真教了呢?
要知道,天下武学原理尽数蕴藏于《九阴真经》之中,全真教既得这种绝世秘籍,还能有什么危险呢?又何谈保全一说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50b5279aea6e6ab9f4630254d280b509.jpg)
事实是王重阳虽然被尊称重阳真人,可他毕竟还是肉体凡胎一个,终将离开这个世界,不能永远给予全真教庇护。
我们来看王重阳的弟子们,他座下有7位嫡传弟子,被人们称为“全真七子”。
丹阳子马钰,长真子谭处端,长生子刘处玄,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清净散人孙不二,都是江湖上的神仙人物。
这七个弟子虽然说在江湖上也算是排得上号的一流高手,但是面对“五绝”,那是基本没有还手之力。
也就是说,全真教这一代弟子中没有人有资格去问鼎天下第一。
那么在王重阳殒命之后,谁能保护全真教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52dbb32bc0683f09596436f998ed4023.jpg)
全真弟子虽然说是足以应付大多数江湖高手,但是王重阳之下,还有“四绝”。
特别是西毒欧阳锋,与王重阳乃是结怨颇深,与全真教正邪对立。
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全真教的武力,不足以碾压整个武林,而《九阴真经》就是一块肥肉,江湖上的恶狗都对它虎视眈眈。
一旦全真教失去了王重阳的庇护,那么这群人必定对全真教群起而攻之,要全真教交出《九阴真经》。
这样一来,《九阴真经》就会再次流落江湖,遭到疯抢,再度掀起腥风血雨,江湖永无宁日。
这和王重阳参加华山论剑,拿走《九阴真经》的初衷可完全不符。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b379cb4f78192236033d0cf4bcb38f33.jpg)
他本来就是为了避免江湖争端才拿走《九阴真经》的,如果在王重阳身死之后,《九阴真经》再度祸乱江湖,那么王重阳做的这一切还有什么意义。
所以,《九阴真经》绝对不能留在全真教。
那交给谁呢?
肯定要找一个靠谱的自己人。
王重阳最终选定了周伯通。
《九阴真经》是武学宝典,可也是块烫手山芋,拿在谁的手中,谁就会面临永无宁日的危险。
可是,虽然说有危险,但也绝对不能随便把它交给一个人,让它流入心术不正的人的手里。
所以,必须要把它交给知根知底的自己人。
周伯通不在教门,却与教门有紧密联系。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661e058583b5bf3efa7ffb049586d4dd.jpg)
他是王重阳的师弟,一身武功全系王重阳教导,王重阳于周伯通而言,堪称授业恩师。
周伯通绝对不会背叛师兄王重阳,更不会做出危害全真教的事情。
保管《九阴真经》,就是承担起了一份责任,面临无穷的危险。
王重阳相信师弟周伯通能够承担起这份大任。
虽然说,周伯通的武功不是当世一流的,但是他的轻功绝对是来无影去无踪,打不过就跑嘛,总是可以保全《九阴真经》的。
现在我们来看王重阳的第二大私心,他是从全真教未来的发展,从长远的角度来谋划的。
王重阳曾经下过令,全真弟子都不可以去修炼《九阴真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b7ec38d055094882bcfcd9d44e8b0d6f.jpg)
一方面就如上文所分析的那样,全真弟子不适合也没必要去练《九阴真经》。
另一方面就是为了避嫌,肃清全真教浮躁之风,正全真教道统根基。
这很容易想清楚,如果王重阳拿到《九阴真经》后,传给全真弟子,那么一代宗师重阳真人和那些为了《九阴真经》打得头破血流的普通江湖客还有什么区别呢?
都是为了得到秘籍然后追求武功大涨,谁又比谁高贵呢?
如果让门下弟子都去修炼《九阴真经》,那么全真教还是全真教吗?
直接改名“九阴教”得了。
全真教是天下第一门派,自有开派祖师的武功可以传承,何必要靠一本外来的《九阴真经》来塑造辉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f5c015726cdf3e8883fd9ee275bbe114.jpg)
全真教重的是道,不是武学。
倘若全真弟子一窝蜂似的都去钻研什么《九阴真经》,妄图成为天下第一高手,那么谁去问道?谁人心念天下苍生?
王重阳开创全真教的时候,可不是为了以后的“九阴教”做嫁衣的。
全真教乃名门正派,自然不会和那些追名逐利的江湖散客一样,汲汲于修炼武学秘籍。
不仅不去追求,还要保留全真教的自身特色,坚守本分,这才不会被淹没在江湖中,才能留得长远。
天下人皆为九阴,独我仍守全真。
有这种心境,全真教才能遗世独立,有所发展。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74efa667375bb388eabd03447d7a0778.jpg)
武侠小说中,心境非常重要,有人败于宿敌之手,一蹶不振,再也提不起剑来,没了当年心气,那就完了。
全真如果今日低头修炼九阴,那么明日江湖就再无全真傲骨,灭亡之日指日可待。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4d826852f2958a010f0768ab3638c808.jpg)
王重阳将《九阴真经》交给了师弟周伯通,还真是没有选错人。
从全真教离开后,周伯通将《九阴真经》保护得很好,没有让它流入心术不正,大奸大恶之徒的手里。
他把《九阴真经》,上下两册分开藏了起来,但在藏下册经文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个意外,周伯通被黄药师夫妻,骗走了下册经文的内容。
周伯通为了追回下册经文,被黄药师困在桃花岛上15年。
因为一句对师兄的承诺,周伯通纵使被困15年也没有放弃拿回经文。
正是因为有这个意外,才使得周伯通遇到了郭靖,他把《九阴真经》传给了郭靖。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350d06ed80dfd4fca7c969c9ae8a3690.jpg)
郭靖赢得了黄药师的比试,周伯通才与郭靖一起离开了困了他15年之久的桃花岛。
后来郭靖为国捐躯,战死襄阳城,实在是可歌可泣的一位大英雄。
《九阴真经》传给郭靖实在也是没有选错人,周伯通也算是慧眼识珠。
周伯通曾对郭靖说,要是我师兄见了你,也会喜欢你的。
王重阳如果泉下有知,知道《九阴真经》最终传给了这样一位忠肝义胆,心念苍生的英雄,想必也会感到欣慰。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96575753f76d37513c6703e68e65a4e8.jpg)
王重阳是一代宗师,为江湖安定保管《九阴真经》。
一代宗师有一代宗师的气度和傲骨,所以王重阳不会去修炼《九阴真经》,他靠自己也可以独步武林,成为天下第一。
高手修炼,重在心境,若无心气,得到了再厉害的旷世奇典也没用。
王重阳不让门下弟子修炼《九阴真经》,反而把《九阴真经》交给师弟周伯通,一方面是出于对师弟的信任,另一方面就是出于自己对全真教的两大私心。
一方面,他不希望全真教因怀有《九阴真经》而遭到江湖中人无休无止地骚扰和一些无谓的灾祸,为了保全全真教,王重阳交出了《九阴真经》。
另一方面,就是希望全真教坚守本分,不要去追名逐利,随波逐流,失去了全真教的底色,湮没于江湖之中,要潜心修道,心念苍生,保持门派的特色,将门派发扬光大。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3/8fa0e45624c45b00cb588c8905820cf2.jpg)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