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京沪消费均下滑,北京3月大降近10%!最有钱的人买不动了?

王五说说看吧 2025-04-26 19:57:32

今年一季度,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万亿元,同比增长4.6%;3月单月的社消额增速更是达到了5.9%。看上去我国的居民消费正在全面复苏,但全国最有钱的两个城市的人却买不动了。

上海和北京是国内“唯二”的超一线城市,聚集了大量高净值、高收入人群,消费能力遥遥领先,可今年一季度两地的消费数据不尽如人意。

先看上海,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3月全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057亿元,位居全国城市第一,但消费增速却是负数,同比下降1.1%;而在全国3月消费总额大涨的情况下,上海3月社消总额比一季度下降得更多,跌去1.5%。

北京的情况更糟,一季度社消总额为3459亿元,相比于今年前两个月的降幅扩大3.2个百分点至3.3%。导致北京消费额增速被全国远远拉开的主要原因是3月的消费拉得太厉害了。

整个3月,北京消费市场低迷,只实现了1049亿元的消费总额,同比下降9.9%,仅差0.1个百分点就到10%了。

为什么两座超一线城市的“有钱人”不愿意消费了呢?可能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第一,原本基数大,受内需不足影响明显。前面说过,上海和北京是消费总额和人均消费额最高的大城市,原来的基数大,容易受到内需不足的影响。

消费品分为必需品和非必需品,前者是刚性的,变化较小,后者则是弹性的,预期下降往往让人们先减少非必需品的购买。京沪两地的非必需品消费额向来很高,受内需不足效应的拖累自然也是最大的。

第二,受车牌政策限制,汽车以旧换新政策提振消费效果有限。北京3月汽车消费额同比下降20.2%、上海则下降18.5%,显著低于全国增长5.5%的水平。汽车的单价高,对消消费总额的影响是很大的。

这几年国家出台了不少与汽车消费有关的政策,典型如以旧换新补贴,但在京沪汽车市场的作用有限。这是由于两地都有非常严格的车牌限制,尤其是传统燃油车,想要获得车牌十分困难。以上海为例,不仅要支付近10万元的费用,还要参与中签率连10%都不到的拍牌。

第三,房价下跌导致居民财富缩水、抑制消费意愿。2021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房地产市场进入深度调整,北京、上海的二手房下跌比例虽然不是最多的,但由于基数大导致“蒸发”的市值远超三、四线城市。比如,一套坐落于京沪的1000万元的房产,下跌20%便损失了200万元;而县城一套总价为100万元的房子,跌40%也就蒸发40万元。

房产价值缩水虽不会引发直接的现金流出,但对信心的伤害是很大的,同时抑制了京沪家庭的消费意愿。

第四,两地居民收入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进一步拖累消费。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5.5%,北京和上海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上涨5%和4.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5和0.9个百分点。

居民的收入情况往往具有很强的结构性,平均收入增速下降的实际表现可能是,一部分人的收入依然大幅增长,而另一部分人不仅未能赚到更多的钱,收入反而变少了甚至因失业暂时归零。因此,北京和上海居民的收入增速较低进一步拖累当地消费支出。

除了以上几个因素外,外资撤离、商务宴请减少、公务接待受“八项规定”的抑制让两地的餐饮消费减少同样不能忽视。数据印证了这点,一季度上海、北京的餐饮消费额分别下降3.4%和3.8%,而全国餐饮收入上涨4.7%。

作为最有实力消费的两个城市,上海和北京的社消总额持续下降需要引起重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什么时候京沪的社消企稳反弹了,中国的内需信心才算是真的开始恢复了。如何理解这句话?请大家自行体会。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0 阅读:0

王五说说看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