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真机|生活不易

寻菱玩转旅游 2025-04-19 21:10:36

与共和国同龄的吴礼冠先生如今已七旬有加。这位与仓颉通文化结缘、专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纪实摄影家,自2005年起,用16年时间跋涉23万公里,走遍中国26个省份,以镜头定格700余座古桥的沧桑与坚韧。

吴礼冠

吴礼冠将相机对准古桥

云南云龙白石乡沘江木梁桥(摄 吴礼冠)

旺洛桥(摄 吴礼冠)

吴老曾是将镜头对准历史的沉默见证者,如今却悄然转向城市的烟火巷陌,在早餐摊的蒸汽、街角的手艺人、归家者的步履中,捕捉普通人最本真的生活图景。这一转变,恰似他笔下“生活不易”的注脚——从记录凝固的岁月,到凝视流动的日常,始终未曾偏离对生命韧性的探寻。

摄 吴礼冠

在近期完成的《生活传真》前言中,吴老坦言,透过镜头凝视无数普通人在‘卖苦力、凭手艺、闯市场’中挣扎前行的轨迹,深知其中的冷暖与重量。这让人联想到电视剧《人生之路》中的高加林,一个挣扎于城乡夹缝中的青年。无论是吴礼冠笔下终年耕作的农民、转型求生的匠人,还是高加林在理想与现实间的踉跄,都在诠释同一种平凡人生的底色:没有宏大的传奇,唯有在困顿中摸索前行的自救。他以摄影为笔,将这份“不易”化作具象的影像;高加林用书本为梯,试图攀越命运的藩篱。他们的故事,如同古桥下的流水,沉默却执着地冲刷出属于自己的河床。

七旬后的吴礼冠仍在拍摄与寻觅的路上,他的镜头不再追逐奇崛,而是俯身贴近地面。那些为生计弯腰的身影、为明天攒劲的眉头,在他眼中皆是时代最真实的年轮。正如他所言,“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哪怕时局的动荡与变幻,总有人在变局中站稳脚跟,用双手将日子一寸寸焐热。这份平淡中的坚韧,或许正是生活最动人的亮色,也是让我们读来倍感亲切、又在催人泪下后获得的一份执着。

从本期开始,我们将执机刊出吴老的字字珠玑。

生活不易

吴礼冠

我属牛,1949年出生,今年76岁。

生日,我从不声张,也没搞过什么仪式,今年不知哪根筋出了岔,萌生要为自己表示一下的想法。

表示什么?想了半天,选择自己曾经拍摄过的照片,编本摄影集,自我欣赏,既不张扬,又当礼物,合适。

由少年,到中年,再到老年。“人老方知岁月急”。回过头看,几十年对生活的感悟,要细说,话有半箩筐,如果用一句话表达,就是“生活不易”。我,不易;周边的人,也不易。

历来,上层讲政治,中层讲关系,普通人讲生活。

俗话说,“大财靠命,小财靠拼”。大财,离普通人距离远,没那个命。过日子的小财,唯有靠出力打拼。

靠拼的生活,既有衣、食、住、行的顾盼,又有生、老、病、死的牵挂。冷暖饥饱得关起门算着过日子,容不得草率马虎。

拼生活的群体,基本以三种方式呈现:卖苦力,凭手艺,闯市场。

卖苦力。

卖苦力是绝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赚钱的方式。

卖苦力的主体是农民,他们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继承祖辈以农为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终年耕作,却收入微薄。一旦遇上灾情,则入不敷出。即使进城打工,他们也自知,刚洗脚上田,文化低、缺人脉、没资源,到城里也只能从事简单、繁重的体力劳动,最终归宿,还得回老家。城里一部分下岗工人,技能单一,再就业之路十分坎坷,每天还要面对残酷的竞争,日子过得很吃力。

普通人处理人际关系能力差,知人、知己、知事来得慢,囿于自身条件,脸皮薄、爱面子、怕求人,甚至容易向人“低头”。结果呢?能用苦力换来下锅的米、身上的衣、栖身的屋,自认正常。

凭手艺。

为了摆脱最难的赚钱方式,也因为穷怕了、饿怕了,一些人逼迫自己拜师学手艺。学成后,一技傍身,或游走江湖,或剑走偏锋,有饱饭吃了,再娶妻生子,养家糊口有了着落。早先的八大匠,即木匠、泥匠、篾匠、铁匠、船匠、石匠、油匠、剃头匠,在农村被人高看一眼,受人尊重。可是,时代发展了,变化了,一些匠人不知不觉没落了,再不改行,饭碗难保。于是乎,新匠人乘势发力,如画师、歌手、家装、乡厨、农艺师、雕刻师、风水师,等等,开始吃香了。

新匠人们明白,“行行略通,不如一行精通”。在技艺上,必须深耕、钻研,在服务上,必须贴心到位,“一切为了客户”。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生活才有奔头。

闯市场。

市场经济大潮涌动,闯市场不再是不光彩的事了。一些头脑灵光、悟性较高、胆量够大的人,开始调整心态,找市场、找信息、找人脉,借力、借智、借势去赚钱,毫不顾忌地从一亩三分地的单纯种植业中转身、转型,放开手脚发展多种经营,搞深加工,拓展商品销路,联手办合作社,搞电商,自觉对接市场,在亦农、亦工、亦商中摸爬滚打,学会用钱去挣钱。闯荡江湖,打拼社会,虽有艰难,但手握产品,脑有门路,本事脾气配位,慢慢便有了财务自由。

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把过去的生活片断传真至今天,人们会感慨万千,毕竟时代不同了。

新时代呼唤更多的人提高创新能力,尽快缩短与成功之间的距离,让自己变为强者。届时,生活将翻开新的一页。

· The end ·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图文均为原创,版权归仓颉通文化所有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