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给深圳装上“绿动脉”?

寻菱玩转旅游 2025-04-23 21:18:37

2025年4月22日,在第56个世界地球日看地球

全球冰川正以每秒1.2个标准泳池的速度消融

全球每年有800多万吨塑料垃圾流入海洋

城市热岛效应让夏季气温每十年上升0.5℃

本年度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我们的能源,我们的地球”。当我们办公室内、咖啡厅中谈论“修复地球”时,或许更应思考:人类如何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让自然与科技共生,让每一滴水、每一缕光、每一片叶都成为永续未来的密码?

城市的未来,不应是自然与工业的割裂,而应是科技与生态的共生共荣。在深圳这座以创新著称的城市里,一群“隐形的生态工程师”正悄然编织着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图景——这其中就有润杨集团旗下的产业园区。

锦绣科学园:水与能源的“永动机”

走进龙华区的锦绣科学园,扑面而来的不是工业般冷峻,而是一座“会呼吸的生态岛”。在40%的绿化率下,黑紫檀、银杏等十余种珍稀树种领衔的十万株草木交错成荫,2.4万平方米湿地公园与1.5万平方米人工湖构成动态水网。但真正的秘密藏在地下——这里有两套“双循环”用水系统:

用水循环:雨水与生活废水经净化后“重生”,每日处理1000吨水(相当于2个标准泳池),全部回用于冲厕、灌溉与清洁,让园区每年节水50%。

水蓄冷循环:夜间用电低谷时蓄能制冷,白天释放冷气,让不少楼层的电机白天无需开启,让园区每年节电30%,相当于省下数百万元。

在锦绣,科技元素已注入自然循环——每一株草木都活在天地水循环中,每一度电都藏着“削峰填谷”的智慧。

金威旅游产业园:建筑的“光合作用”

在罗湖,一栋“会思考”的大厦重新定义了绿色办公。二年前,金威旅游产业园成功地将一栋年近不惑的老楼,改造为一座与阳光共舞的低碳建筑。

防炫光玻璃幕墙以柔和折射抵御烈日,窗磁感应系统于无声处守护高楼安全,新风系统则让能源利用效率拉满。

而真正的点睛之笔在利用三层平台闲置空间搭建的“旅游会客厅”:整片屋面铺设碲化镉光伏发电玻璃,白天阳光穿透玻璃为剧场提供天然照明,夜晚利用白天储存的清洁能源反哺园区用电。

这种“透光发电”技术,让建筑与阳光展开动态对话——既消解了传统大厦空间的压抑感,又满足园区的能源需求。在这里,旅游产业与环保科技不再割裂,反而成就了一场“实用美学”的共生实验。

南山漫谷:时尚产业的“绿色基因”

在有“时尚风向标”之称的南山南油片区,坐落着一座“会舞动”的椰林园区,这就是“中国时尚原创设计师总部基地”——南山漫谷。在这里,为众多原创设计师们提供灵感的,除了绿树成荫的椰林大道、错落有致的大型水池露台、富含诗意的艺术空间外,还有大量藏在细节里的绿色环保设施。

镀膜玻璃隔绝紫外线,电梯群控系统智能规划路径,电机变频器将噪音控制在60分贝以下,充分保护你的感官。

供排水系统实现“用多少排多少”的零损耗平衡,新风系统恒温节能,为园区和入驻企业实现资源闭环,让设计师们再也不用头疼水电费。

即将在各楼顶加装的光伏系统,既像一把太阳伞,为矗立近20年的老楼遮阳防水,又源源不断地提供清洁能源,让整栋楼实现节能焕新的效果。

在南山漫谷,可持续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每一处细节的生活方式。设计师们在桂花香中寻找灵感,在绿意环绕的空间里创作。而园区则用科技与智慧,默默守护着这份创意与自然的平衡。

世界地球日只有一天,但润杨的答案藏在每一天。

数字科技、旅游、时尚——润杨集团旗下三大产业园的名称似乎与“绿色”无关,却以行动证明:产业的边界从不该是生态的围墙。

当锦绣科学园的水循环系统滋养龙华的土地,科技产业园成了“城市绿肺”;

当金威的发电玻璃将阳光转化为清洁能源,旅游建筑化身“能量枢纽”;

当南山漫谷用光伏系统为老楼焕新,时尚产业与自然舞动达成“美学契约”。

当人造生态与自然生态悄然相融,它们如同三块生态拼图,让深圳的“山海连城”多了一重绿色支撑。

它们或许不会在世界地球日登上热搜,却以滴水穿石的坚持,让每一寸土地都跳动着生态与科技共鸣的节拍——而这,或许是对地球最深情的告白。

· The end ·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

部分图源网络,如侵告删

文字为原创,版权归仓颉通文化所有

欢迎转发至朋友圈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