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维也纳会议
1815年,拿破仑帝国垮台之后,维也纳会议召开。其中有一个决定就是成立一个由前尼德兰联合省(荷兰)、前奥属尼德兰(比利时、卢森堡)组成的尼德兰联合王国,国王由奥兰治-拿骚家族的威廉担任,即威廉一世。

维也纳会议后的欧洲
那么,为什么要成立这么一个联合王国呢?
原因再简单不过,尼德兰联合王国的成立就是其他欧洲列强需要一个北方强国来限制法国再次崛起的产物。可是强扭的瓜终究还是不甜,不但不甜还硌牙。

卢森堡还好说,毕竟太小,身不由己,而且它虽是尼德兰国王的私人领地,但仍属于德意志邦联,受普鲁士保护。荷兰与比利时那真是水火不容,双方存在很多矛盾。因此,尼德兰王国有个奇葩之处,就是它实际有两个首都,一个在海牙,一个在布鲁塞尔。

○宗教上荷兰受宗教改革的影响,并率先从西班牙独立,是新教;比利时由于长期受西班牙与奥地利统治,是天主教,而且教会势力非常大,对国王威廉一世推行新教、反天主教权的政策非常不满。

○语言上荷兰是荷兰语,比利时是荷兰语与法语并存,然而要命的是,国王威廉一世为了根除法语的影响,要求把荷兰语作为尼德兰王国的官方语言,那比利时南部一半多法语区的瓦隆人肯定不干,甚至一些讲法语的佛拉芒资产阶级也不干了。
○政治上,这是一个王国,但是比利时的自由主义者们对君主专制非常反感,哪怕这种专制是“开明君主专制”。
所以,这个尼德兰联合王国对法国起到了限制作用了吗?显然没有,不但没有,而且还让法国联合英国给拆了。

尼德兰国王威廉一世
比利时人要求改革,国王不肯妥协。于是,尼德兰联合王国在走到15个年头时就走不下去了。1830年,比利时爆发了反对荷兰的起义,并宣布独立。

英国在伦敦组织国际会议,支持比利时独立并成为中立国,连国王都预定好了。除了尼德兰国王威廉一世之外,与会各国都表示同意。在英国支持下,比利时国王由来自德意志萨克森-科堡-哥达公国的亲王利奥波德担任,即利奥波德一世,他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亲舅舅,也是她丈夫的叔叔,这是法国对英国的让步。

同时,法国也积极充当了比利时“保镖”的作用,1831年,法军成功击退了荷兰军队夺回比利时的企图。法国这么干,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先分离出荷兰,后徐图之。

既然木已成舟,1839年,荷兰无奈之下不得不承认比利时独立,签订《伦敦条约》,但再次拒绝了比利时对主要信仰天主教的南泽兰、北布拉班特、东林堡、整个卢森堡的领土要求。最终,比利时只获得了一多半卢森堡大公国的领土,剩下的部分仍归荷兰国王所有。

对于这种结果,虽然比利时一直耿耿于怀,但奈何实力毕竟不允许,只得接受。

就这样,尼德兰联合王国走向解体,尼德兰第一次联合建国的尝试失败。尼德兰最终不能成为一个整体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各部分具有历史的、宗教的、语言、政治的差距,也有周边大国诸如英、法强力干涉的原因。
兄弟们,多多点赞、评论,给点动力,这是短篇。

(本图文由天启元贞独立创作完成,创作不易,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