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枞阳县历史沿革及行政区划

大坎看历史 2024-11-10 15:42:35

枞阳,古称宗子国,隶属于安徽省铜陵市,地处安徽省中南部,长江北岸,大别山之东南麓。西以白兔湖、菜子湖与桐城市共水;西南一隅与安庆市宜秀区、迎江区毗邻;北与芜湖市无为市、合肥市庐江县两县接壤;东与铜陵郊区交界,南与池州贵池区隔江相望。枞阳县有浮山风景区、白云岩、大青山、岱鳌山、旗山、望龙庵、陈氏宗祠、汉武帝射蛟台、陶侃洗墨池等名胜古迹。有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方以智、“桐城文派”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以及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章伯钧、外交家黄镇、中国“计算机之父”慈云桂、美学家朱光潜等著名人物。

历史沿革

夏 (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属扬州之域。

商 (约前16世纪——约前11世纪) 属扬州之域。

西周(约前1066——前771年) 封为宗子国。

春秋(前770——前476年) 为群舒之地。前615年,楚执宗子国君,宗子国遂灭。

战国(前475——前221年) 属楚。

秦 (前221——前206年) 属九江郡。

西汉 (前206——公元25年) 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置枞阳县,属庐江郡。

东汉 (公元25——220年) 枞阳并入舒,隶庐江郡。

三国 (公元220——280年) 属吴庐江郡。今下枞阳有“吕蒙城”遗址。

西晋 (公元265——317年) 属庐江郡。

东晋 (公元317——420年) 属豫州晋熙郡。陶侃为枞阳令。

南朝宋 (公元420——479年) 初为舒县,属豫州庐江郡;元嘉二十五年(448年)废舒县,置吕亭左县。阴安县属豫州晋熙郡,系侨置。

南朝齐 (公元479——502年) 复置舒县,属庐江郡。

南朝梁 (公元502——557年) 废舒县,复枞阳县,属枞阳郡。

南朝陈 (公元557——589年) 为枞阳县,属晋熙郡。同时侨置阴安县。

隋 (公元581——618年) 阴安县并入枞阳县,属熙州;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枞阳县为同安县。

唐 (公元618——907年) 唐初仍名同安县,属同安郡。贞观元年(627年),属淮南道舒州。天宝元年(742年) 属淮南道同安郡。至德二年(757年),改同安郡为盛唐郡,改同安县为桐城县,辖33里。

宋 (公元960——1279年) 为桐城县,先后属舒州、淮南西路德庆军、安庆军、安庆府。桐城县辖4乡9镇,今枞阳县境为其东、南两乡,东乡石溪镇时为九镇之一(其余八镇不在今枞阳县境内)。

元(公元1271——1368年) 为桐城县,先后属江淮行省、江浙行省、河南江北行省的安庆路。

明 (公元1368——1644年)为桐城县,先属宁江府,洪武六年(1373年)属安庆府,直隶南京。今枞阳县域时为桐城县东、南两乡,乡名清净、大宥。

清 (公元1644——1911年) 为桐城县,先属江南省安庆府,康熙六年(1667年)属安徽省安庆府。

中华民国 (公元1912——1949年) 为桐城县,民国3年属安庆道,民国17年属安徽省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5年属安庆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9年属安徽省第一专区。民国24年,今枞阳县境,时为桐城第四区、第五区。民国36年(1947年)年12月,划庐江、桐城大部分地区置桐庐县,属中共皖西工委领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949年,桐庐县属皖西第二专署,2月18日划桐城东、南乡、庐江、无为两县少量地区置县。1951年,2月24日更名湖东县,属皖北行署安庆行政区人民专员公署,后属安庆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55年7月1日更名为枞阳县,先属安庆专区、安庆地区,后属安庆市人民政府(1988年9月安庆地区与安庆市合并)。2015年,枞阳县划归铜陵市。

行政区划

1949年2月18日,中共皖西第二地委决定:析桐城县东乡全部、南乡大部、北乡一部和庐江县、无为县少数区域为桐庐县,菜子湖至白兔湖、孔城界河主航道以东地域,为桐庐县辖区。下辖7区2镇及阳和、杨湾、官青、钱桥、义军、高甸、雨坛、鞠隐、会宫、官埠、安凤、黄羹、永安、巢山、藕山、鸾凤、陈公、凤崇、源潭、老武、六州、施湾、周潭、周水、吴桥、忠毅、四虾、将军、后方、白梅、金社、白石、白柳等33乡。

是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废除民国时期保甲制,实行区、乡、村建制,县设7区、7乡(镇)、381村。区为枞阳、钱桥、义津、白云、汤沟、陈湖、破罡。枞阳区辖6乡(镇):铁洲、长河、青山、石矶、黄羹、枞阳镇。义津区辖7乡:义军、鞠隐、高甸、雨坛、会宫、安凤、杨湾。白云区辖6乡:白石、白梅、白柳、金社、后方、将军。汤沟区辖5乡(镇):陈公、老武、六洲、源潭、汤沟镇。陈湖区辖6乡:周潭、施湾、周水、四虾、吴桥、忠毅。钱桥区辖4乡:阳和岗、钱桥、官青、杨湾。破罡区辖4乡:鸾凤、凤崇、兴扫、桃罡。1950年,全县区、乡机构变动划分12区、142乡、3镇。汤沟区辖汤沟镇、彭山、后湖、仪山、黄山、龙堤、陈公、南旺、福湾、官峰、享堂、大新。义津区辖义津镇、红星、大同、紫华、北圣、浮山、义西、万年、朱公、双兴、皋庄、义军、姚王、义东、杨湾。陈湖区辖鹞石、枫林、施湾、七井、周潭、澄英、虾溪、横山、青山、白云、麒麟、永圩、苎镇。白云区辖白梅、金霞、龙山、黄石、金社、杨市、龙口、金渡、东峰、凤凰、白石、石溪、山河、白柳、古楼、小岭、龙城、青山、白湖。枞阳区辖枞阳镇、石岭、长河、瓜墩、石矶、湖东、黄羹、铁洲、铁铜、青山、戚矶。钱桥区辖六角、石婆、梅花、麒麟、泊塘、岱鳌、芦塘、阳和、官青、新铺、新丰、宣庄、石马、钱桥、姚山。破罡区辖新开、扫帚、庭举、长沙、凤凰、永山。横埠区辖横埠、钱铺、吴桥、将军、黄山、龙山、鹿狮、长山、翼马、老庄、后方、大山、忠毅、左岗、黄梅、山水。高甸区辖矿山、塔桥、雨坛、高甸、响山、官山、官桥、莲湖、大窑、龙王。安凤区辖安凤、栏桥、团山、龙桥、黄梅、笔山、会宫、七岭、老桥。老洲区辖裕丰、老洲、双字、源潭、桃源、下圩、老湾、武梁、沙池。红杨区辖红杨、罗墩、保成。

1951年1月16日,县政府更改同名乡镇,将白云区青山乡更名翼青乡,横埠区黄梅乡更名黄岗乡,陈湖区麒麟乡更名麒凤乡,汤沟区黄山乡更名黄泥乡,破罡区桃花乡更名黄梅乡,凤凰乡更名凤仪乡,枞阳区青山乡更名前峰乡,将原辖老洲区的沙池乡划归红杨区。是年11月22日,撤销红杨区,划归老洲区;12月20日,又复设红杨区。

1952年2月9日,将12区划为15区(钱桥、麒麟、义津、高甸、安凤、长河、破罡、陈洲、陈湖、老洲、横埠、白云、小岭、汤沟、将军)、142乡、3镇。

是年土地调整后,依照山区2500人左右、圩区3000人左右的规定划分山区和圩区乡、镇。全县划15区,175乡、4镇,1188村,8647个自然村。具体区乡(镇)为:钱桥区原辖19乡,现辖14乡,即钱桥、姚山、宣庄、府君、洪湾、新化、陈湾、官青、新埠、张公、新丰、石马、马塘、邹岗。麒麟区辖13乡,即石婆、麒麟、六角、梅花、泊塘、芦塘、阳和、岱鳌、双尖、万年、杨湾、丁湾、邓泊。义津区原辖15乡,现辖13乡(镇),即义西、姚王、大同、紫华、北圣、朱公、红星、浮山、塔桥、义军、义东、皋庄、义津镇。高甸区原辖10乡,现辖12乡,即响山、雨坛、大窑、高甸、矿山、官山、连湖、官桥、龙王、双峰、查林、岱澄。安凤区原辖9乡,现辖11乡,即笔山、会宫、老桥、七岭、栏桥、安凤、团山、龙桥、黄桥、六角、街角。长河区(原名枞阳区,1952年改名长河区)辖11乡,现辖12乡,即新桐、铁洲、长河、戚矶、瓜墩、前峰、石矶、湖东、黄羹、石岭、长安、古塘。破罡区原辖9乡,现辖10乡,即长河、巢山、新开、破罡、永山、扫帚、凤仪、桃花、庭举、新河。陈州区辖12乡,即享堂、龙堤、陈公、南湾、福湾、黄泥、仪山、后湖、彭山、沿湖、龙湾、官峰。陈湖区原辖13乡,现辖14乡(镇),即苎镇、水圩、青山、白云、麒凤、施湾、枫林、鹞石、七井、澄英、虾溪、高桥、竹园、周潭镇。老洲区原辖12乡,现辖11乡,即老洲、下圩、武果、双字、裕丰、老湾、红杨、罗墩、沙池、保成、姚岗。将军区原辖17乡,现辖12乡,即鹿狮、虎栈、将军、黄岗、田埠、长山、黄山、吴桥、大山、钱铺、官塘、彭桥。横埠区原辖17乡,现辖12乡,即后方、忠毅、横埠、翼马、山水、老庄、左岗、龙山、横山、老龙、谋道、茶亭。白云区原辖18乡,现辖11乡,即石溪、东峰、龙口、金霞、金渡、金社、杨市、凤凰、白石、徐岗、长溪。小岭区辖11乡,即古楼、白湖、小岭、龙城、白柳、山河、

翼青、黄石、白梅、龙井、大岭。汤沟区原辖12乡,现辖7乡(镇),即大新、桃源、源潭、肇奉、鸭河、汤沟镇、枞阳镇(编制属汤沟区,工作直属县领导)。

1953年设置未动,仅破罡区增加白荡港(乡级),汤沟区增加汤沟港(乡级),枞阳镇加辖枞阳港(乡级)。

1955年12月20日,将15个区调整合并为9区,枞阳、汤沟两镇照旧,178乡(镇)未动。钱桥区由原钱桥区、麒麟区调整合并,将麒麟区的杨湾、万年、双兴3个乡划归义津区管辖。安凤区由原安凤区、高甸区合并。枞阳区由长河区、破罡区合并。陈湖区划入将军区的田埠、彭桥2个乡。老洲区划入汤沟区的源潭、鸭河、桃源3个乡。横埠区由将军区与原横埠区合并。白云区由原白云区、小岭区合并,将横埠区的山水乡划归其管辖。汤沟区由原汤沟区、陈洲区合并,将原破罡区的长河乡划归其管辖。

1956年,全县9区、两镇未动,178乡调整为82乡。枞阳镇辖枞阳港、石岭乡。汤沟镇辖汤沟港。枞阳区辖湖东、长安、长河、瓜墩、铁铜、石矶、前峰、桃花、庭举、扫帚、破罡、凤仪等12乡。汤沟区辖陈公、南旺、沿河、仪山、后湖、长沙、大新等7乡。白云区辖白石、石溪、东峰、金渡、杨市、金社、白梅、大岭、龙城、白湖、白柳、小岭等12乡。钱桥区辖阳和、官青、马塘、石马、石婆、钱桥、梅花、麒麟等8乡。义津区辖义津镇、姚王、义东、义西、皋庄、浮山、紫华、杨湾等8乡(镇)。横埠区辖将军、钱铺、吴桥、横埠、左岗、老庄、后方等7乡。老洲区辖老洲、武梁、老湾、裕奉、红杨、源潭等6乡。陈湖区辖周潭、青山、施湾、麒凤、彭桥、水圩、虾溪等7乡。安凤区辖安凤、七岭、老桥、会宫、龙桥、六岗、官桥、高甸、官山、连湖、雨坛、大窑等12乡。

1957年,全县由11个区(镇)、82个乡(镇),改划为7区、2镇、42乡。镇为枞阳、汤沟。区为老洲、汤沟、陈湖、横埠、白云、钱桥、义津。老洲区辖红杨、老湾、老洲3乡。汤沟区辖长凤、陈洲、仪山、大新4乡。陈湖区辖周潭、吴桥、水圩、青山4乡。横埠区辖将军、钱铺、横埠、左岗、后方、老庄6乡。白云区辖白湖、白柳、白梅、白石、金渡、金社6乡。钱桥区辖麒麟、阳和、官青、钱桥、石马5乡。义津区辖白杨、浮山、姚王、杨湾4乡。另没雨坛、高甸、官桥、会宫、龙桥、安凤、庭举、桃花、长安、长河、铁铜11个直属乡。

1958年10月25日撤销区建制,成立9个人民公社,即:汤沟、红旗(钱桥区)、东风(义津区)、东方红(安凤区)、灯塔(白云区)、光辉(横埠区)、陈瑶湖(陈湖区)、东升(老洲区)、卫星(枞阳区)。

1963年恢复9个区,划分为45个公社、2个镇,279个生产大队。枞阳区辖前峰、青龙、石矶、古塘、长安、长河6个公社,13个大队。汤沟区辖陈洲、大新、仪山3公社,13个大队及汤沟镇。老洲区辖老洲、红杨、老湾3公社,21个大队。陈湖区辖吴桥、青山、水圩、周潭、花园5公社,28个生产大队。横埠区辖横埠、左岗、后方、老庄、将军、钱铺6公社,29个大队。白云区辖白石、白梅、白湖、白柳、金社、金渡6公社,34个大队。钱桥区辖钱桥、官青、石马3公社,22个大队。麒麟区辖麒麟、石婆、阳和3公社,17个大队。义津区:辖义津、牛集、杨湾、浮山4公社,33个大队。直属公社有破罡(18个大队)、长凤(3个大队)、官桥(16个大队)、安凤(12个大队)、高甸(13个大队)、铁铜(4个大队)、城关镇(3个大队)。

1968年,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改称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随之区、公社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区划未动。

1973年,燕山茶林场从周潭人民公社划出,成立施湾人民公社,是为县第四十六个公社。

1982年,县对部分大队复名、更名:杨湾公社的先进更名为先让。浮山公社的光明、红星、永丰、西山,依次更名为鞠隐、太公、平桥、向庄。牛集公社的东风、红光、建设,依次更名为姚王、迎龙、义军。义津公社的红旗、联合、将军,白云,依次更名为义津、龙王、鲤鱼、五里拐。金渡公社的龙山、东风、光明,依次更名为丰冲、秀山、金山。施湾公社的团结、胜利,依次更名为周界、施湾。花园公社的桥头更名为石桥。青山公社的红卫更名为龙王嘴。左岗公社的裕丰、新建、大山,依次更名为裕民、范潭、左山。会宫公社的龙山更名为城山。官桥公社的东红更名为东河。雨潭公社的先锋、高丰,依次更名为笔山、毛王。石马公社的先锋、新华,依次更名为铺山、井庄。官青公社的大山更名为洪庄。大新公社的新丰、永丰、新华,依次更名为莲花、琵琶、江庄。陈洲公社的高庄、长安、合心、高丰、红光、先锋、依次更名为胡庄、西堤、陈心、大风、官锋、华明。仪山公社的红星、联丰、红旗,依次更名为仪山、民胜、黄仪。石矶公社的祖庄更名为何祖庄。长河公社的新丰、月山、新华,依次更名为戚矶、石龙、楼庄。松园公社的红杨更名为红树。老洲公社的先锋、永合、胜利、新庄、同心,依次更名为湖东、下圩、余墩、保东、保成。老湾公社的联合、永光、东风,依次更名为东湾、横渡、孟湾。铁铜公社的高丰、双丰,依次更名为中南、江头。长凤公社的胜利、团结、红光,依次更名为习艺、南洲、雁翎。白石公社的红星更名为龙虎。

1984年3月,取消人民公社体制,建立乡(镇)人民政府。8月,大队、生产队改称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县内长凤公社划为长沙乡、凤仪乡,分别隶属汤沟区、破罡区。同年,县境15个大队改划村民委员会,原联丰大队划为林庄、联丰2个村;原谋道大队划为万青、谋道2个村;原少丰大队划为华表、少丰2个村;原黄岗大队划为黄岗、北岭2个村;原长山大队划为长山、黄冲2个村;原钱铺大队划为钱铺、南岭2个村;原将军大队划为龙庵、将军、笔峰3个村;原苎镇大队划为横坝埂、舒拐、四方、官渡、徐家、苎镇6个村;原水圩大队划为水圩、前河、桂庄3个村;原裕丰大队划为许祠、章坝2个村;原毛王大队划为毛王、凤岭2个村;原麒麟大队划为永安、程庄、麒麟3个村;原高丰大队划为尚书、唐湾、府君、柏杨4个村。全县设11 个区,50个乡,2个镇,427个村民委员会,9个居民委员会。

1987 年,撤销义津乡,设义津镇(乡级),除辖原义津乡行政区域外,增辖牛集乡义军村和迎龙村的许庄、上楼、下楼、黄圩村民组。

是年,全县设11个区、3个镇(1个区级镇、2个乡级镇)、49个乡、426个村民委员会,9个居民委员会

1992年2月,全县撤区并乡,进行区划调整:撤销麒麟、钱桥、义津、官桥、白云、横埠、陈湖、老洲、汤沟、破罡、枞阳11个区公所;保留白梅乡、仪山乡、凤仪乡、铁铜乡、杨湾乡原建制,所辖区域不变;保留长沙乡原建制,将居住在长沙乡境内的木排、新长洲的原松园乡山村新洲组44户、白荡村洲南组18户、木排组9户、团结组3户、护国村2户共计76户划归长沙乡管辖;保留老湾乡原建制,将原老洲乡的王套、振兴、湖东村,原陈洲乡龙潭村的新建、建设村民组住在正大圩内的85户,原左岗乡的裕民村,原水圩乡的横坝埂村划归老湾乡管辖;改城关镇为枞阳镇,增辖黄羹乡和长河乡的蒲洲村,镇政府驻地枞阳镇;并义津镇、牛集乡为义津镇,镇政府驻地老牛集;汤沟镇增辖陈洲乡(不含龙潭村的新建、建设村民组住在正大圩内的85户)、大新乡,镇政府驻地汤家沟;并石婆乡、阳和乡、麒麟乡为麒麟镇,镇政府驻地麒麟桥;改浮山乡为浮山镇,镇政府驻地双花村,将浮山园林管理处并入该镇,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改白石乡为项铺镇,镇政府驻地项镇铺;并横埠乡、左岗乡(不含裕民村)为横埠镇,镇政府驻地左家宕;并周潭乡、吴桥乡(不含澄英村7户)、施湾乡为周潭镇,镇政府驻地周家潭;并破罡乡、新开乡、松园乡(不含函山村新洲组44户,白荡村洲南组18户,木排组9户,团结村3户,护国村2户)为函山镇,镇政府驻地红树村;并钱桥乡、石马乡、官青乡为钱桥镇,镇政府驻地老人塝;并红杨乡、老洲乡(不含王套、振兴、湖东村)为老洲镇,镇政府驻地老洲头;并古塘乡、石矶乡、长河乡(不含蒲洲村)为石矶镇,镇政府驻地刘庄;并官桥乡、龙桥乡为官桥乡,乡政府驻地官桥;并雨坛乡、高甸乡为雨坛乡,乡政府驻地雨坛岗;并会宫乡、安凤乡为会宫乡,乡政府驻地会宫;并金社乡、金渡乡为金社乡,乡政府驻地高基岭;并白湖乡、白柳乡为白湖乡,乡政府驻地公堰塥;并将军乡、钱铺乡为钱铺乡,乡政府驻地钱家铺;并老庄乡、后方乡为后方乡,乡政府驻地方家仓;并青山街乡、陈瑶湖乡、水圩乡(不含横坝埂村)为陈瑶湖乡,将座落在原陈瑶湖乡老排村(花园圩内)的原吴桥乡澄英村7户划归陈瑶湖乡管辖,乡政府驻地凌家花园。

1999年3月,撤销陈瑶湖乡设立陈瑶湖镇,9月撤销官桥乡设立官埠桥镇。

2002年,全县辖14个镇,13个乡,427个村委会,21个居委会。

2018年,枞阳县老洲镇、陈瑶湖镇、周潭镇划归铜陵市郊区。

2021年,撤销枞阳镇、铁铜乡,设立枞阳镇。撤销山镇、凤仪乡,设立山镇。撤销汤沟镇、长沙乡,设立汤沟镇。

2023年枞阳县辖15个镇、1个乡:横埠镇、项铺镇、钱桥镇、麒麟镇、义津镇、浮山镇、会宫镇、官埠桥镇、钱铺镇、金社镇、白柳镇、雨坛镇、枞阳镇、欧山镇、汤沟镇、白梅乡。县政府驻地枞阳镇浮山路。

现在辖16个乡(镇)、214个行政村(社区)。15个镇:枞阳镇、钱铺镇、山镇、汤沟镇、横埠镇、项铺镇、钱桥镇、麒麟镇、义津镇、浮山镇、官埠桥镇、金社镇、白柳镇、会宫镇、雨坛镇;1个乡:白梅乡。

大美安徽欢迎您!

0 阅读:5

大坎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