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这年头,咱们的孩子读书,怎么就这么难呢?”老李轻啜一口茶,眼神里满是无奈。我坐在他对面,茶香袅袅,却似乎掩不住空气中那股淡淡的焦虑。
故事得从去年冬天说起,那会儿,老李的儿子小李正忙着准备中考。每天清晨六点,家里就响起了翻书声和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小李的房间,就像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每一分每一秒都在为那个看似遥远却又迫在眉睫的目标——名校,而奋斗。

课堂学习
老李两口子,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为了小李的教育,可以说是倾尽所有。周末,小李不是在补习班,就是在去补习班的路上。偶尔,小李也会抱怨几句,说太累了,想休息。但每当这时,老李总是沉默片刻,然后语重心长地说:“孩子,现在不吃苦,将来就得吃更多的苦。”
这样的场景,在无数个家庭里上演着。教育,这个本该是启迪智慧、培养人才的殿堂,不知何时起,却变成了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孩子们在这条跑道上,拼尽全力,只为那个似乎触手可及却又遥不可及的终点——名校的门槛。
就拿最近的事儿说吧,老李的一个同事,为了让孩子进一所重点高中,不惜花重金买了学区房,结果孩子成绩还是不够,最后只能黯然神伤。这事儿在办公室里传开了,大家都唏嘘不已。老李更是感慨万分:“现在的教育,怎么就变成了这样?”
我笑着安慰他:“时代不同了,咱们那会儿,哪用得着这么拼?”老李摇摇头:“是啊,时代变了,孩子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了。”
说到压力,我想起了前阵子看的一部电视剧《青春轨迹》。里面的主人公,为了考进心仪的大学,每天除了上学就是补课,连周末都没有休息。最后,虽然考上了大学,但人也累得不轻,整个人都变得沉默寡言了。

青春轨迹
“你说,这样的教育,真的是我们想要的吗?”老李再次发问。我沉默了一会儿,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的确,现在的教育,似乎已经偏离了最初的轨道。孩子们被各种补习班、兴趣班压得喘不过气来,家长们也是焦头烂额,为了孩子的未来,不得不咬紧牙关,继续前行。
但话说回来,教育真的就只有这一条路可走吗?未必。
我有个朋友,早年就带着孩子移民到了国外。他说,那里的教育更注重孩子的兴趣和个性发展,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和活动,不必为了分数而拼命。听起来,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
“你说,咱们要是也能这样,该多好啊。”老李叹了口气。我笑了笑:“其实,路一直都在,只是咱们愿不愿意去尝试罢了。”
茶已尽,话未完。老李起身,望着窗外熙熙攘攘的人群,眼中闪烁着复杂的情绪。我知道,他在思考,思考着如何为小李,也为无数像小李一样的孩子,找到一条更好的出路。
“走吧,老李,咱们一起去散散步,说不定,走着走着,答案就来了呢。”我拍了拍他的肩膀,两人相视一笑,走出了茶室。

走着走着,答案就来啦
(通过网络搜索获取的图片!致力于倡导社会正能量,不存在不当宣导之情形;倘若涉及版权问题或者人物相关事宜,请予以通知!即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