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数以万计的群众满怀期待地等待着一个重要的时刻。下午三点,毛泽东在多位国家领导的陪同下,登上了天安门城楼,现场一片沸腾。毛泽东向人民挥手致意后,示意大家安静下来。
毛泽东高举手中的稿件,响亮地宣告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今天成立了!”城楼下的30万民众瞬间欢呼雀跃,随后,典礼进入鸣礼炮、升国旗等庄严的仪式环节。
接着,毛泽东在城楼上继续说道:“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于本日在首都就职。全体一致决定,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为象征中国人民的团结一致,毛泽东逐一念出了56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的名字。
这56位委员构成了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其中大多数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展现了卓越的战斗力和政治素养。然而,其中一个名字让人们倍感意外,因为相较于周恩来、彭德怀等耳熟能详的名字,陈云(1905年6月13日——1995年4月10日)显得较为陌生。
国家的核心领导层中既有如彭德怀这样的军事精英,也有周恩来这样的政治栋梁。其他成员也在各自的领域中成就非凡,而陈云却仿佛像一个“默默无闻”的存在。他究竟具备何种能力,能跻身于新中国的第一代核心领导集体呢?
廖陈云
陈云出生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当时中国正遭受帝国主义的压迫,百姓思想未曾完全解放,清政府仍在试图挽救垂危的局势。然而,长期的闭关锁国,使中国难以在短时间内赶上国际发展水平。
由于封建制度的沉重束缚,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陈云的父母都是贫困的农民,家中还有一个姐姐,名叫陈星。一家四口虽然过得清贫,但生活尚算幸福。然而,好景不长,命运并未眷顾这个家庭,父亲陈梅堂在陈云两岁时去世,留下了孤儿寡母。
陈云的母亲廖顺妹为了抚养两个孩子,每天早出晚归拼命工作,最终因身体不堪重负而去世。外祖母不忍心让两个外孙受苦,将他们接到自己身边照料。然而,她年事已高,体力有限。
为了两个孩子的将来,外祖母与儿子廖文光商议,将陈云和姐姐过继给廖文光。自此,陈星与陈云便由廖文光抚养,并将陈云更名为廖陈云。11岁时,廖文光将他送入延安高等小学求学。
然而,家境贫困的陈云仅仅上了三年学后便辍学,开始打工挣钱。张行恭对这位勤奋好学、品行端正的学生寄予厚望,特意在他离校后介绍工作给他。随后,陈云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当学徒。
五・四运动的爆发激励着陈云坚定信念,迈步向前。他领导当地工人发动罢工、游行,取得胜利后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步入革命生涯。听从党的安排,他辞去印书馆的工作,前往青浦领导农民起义。
廖陈云
他历任中共青浦县委书记、省委书记、中共临时中央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等职。随后参与了红军长征、遵义会议、红军巧渡金沙江等重大事件。
在遵义会议上,陈云坚定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经过大家共同努力,最终结束了“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领导集体。他撰写的《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是现存记录遵义会议的最详细资料。
在党的指示下,他前往上海从事地下工作,随后赴苏联进入列宁学校学习,并在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任教。一年后,他接受党的指令离开莫斯科赴新疆,担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
在新疆一段时间后,他返回延安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协助党推进新一轮的建设。他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明确各岗位的工作分工,根据不同地区开展各种活动。在他主持下,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数量快速增长,这一时期成为党史上党员发展的最快阶段。他还负责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工作,出色地推动了当地经济,提升了群众生活水平。
解放战争爆发前,毛泽东指出东北地区的战略重要性。东北不仅拥有肥沃的土地,可供应全国大部分粮食需求,还坐拥重工业基地和发达的铁路网络。
鉴于这些优势,若共产党在东北建立根据地,将极大促进党的发展。因此,在日本投降后,毛泽东迅速派遣部队开赴东北,并下令迅速占领东北建立防御阵地。
陈云到达东北后,首先调查了各地的经济状况和战略态势。东北的战略价值不仅毛泽东深知,蒋介石也心中有数。在美国干预下,国民党很可能在未来凭借武力与解放军在东北爆发冲突。
鉴于共产党在东北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陈云意识到直接控制东北困难重重。经过深思熟虑,他建议先在中小城市驻军,然后逐步向周围村镇扩展。
在此过程中,陈云积极清除流寇和汉奸,向群众宣讲党的政策,赢得了百姓支持,建立起稳固的政权。毛泽东对他的建议高度认可,并在东北局会议上指定陈云负责东北的财政、经济和后勤。
在东北工作期间,陈云废除粮禁,推动粮食流通,带动了商业发展。他利用东北票等置换地方票,帮助统一货币,极大地稳定了经济。与此同时,士兵协助农民耕种,实行生产自救。
廖陈云
当蒋介石进攻南满时,陈云主动请缨调往南满。在南满期间,他指挥部队与敌人激战,经过108天的艰苦奋战,解放军歼敌四万余人,解放十一座城镇。
他成功扭转东北战局,帮助共产党在东北建立并稳固了根据地。局势稳定后,他返回哈尔滨工作。党中央决定成立东北财政经济委员会,陈云出色的表现使他被任命为委员会负责人。
在东北,陈云妥善处理企业职员与工人间的矛盾。解放战争中,随着部队规模扩大,经费需求飞速增长。粮食供应不足导致物价上涨,南北差价悬殊。
为稳定物价,陈云增强市场调节能力,通过市场机制形成合理价格。在他的带领下,东北粮价终于稳定,市场重新繁荣。辽沈战役时,他提出适合党的财政政策,并向中央提交了一份详尽的报告,缓解了辽沈战役的财政压力。
东北全境解放后,他拟定东北经济计划草案,为东北经济恢复和建设奠定了基础。解放战争即将结束时,中央决定将他调回北京。因其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陈云成为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负责中国的财政经济工作。
廖陈云
新中国成立后,各行各业亟需人才支撑。陈云在经济领域拥有深刻见解和实践经验,因此成为政府领导顺理成章。经济是国家的命脉,需要有经验且有能力的领导人掌控全局。
陈云历经战火考验,心性坚韧,思想成熟,是国家核心领导的理想人选。他不负国家重托,通过不懈努力推动国家经济建设,令新中国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