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中越边境局势变得紧张起来,战争一触即发。当越南方面主动发起攻击后,这场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帷幕被彻底拉开。
无数解放军和志愿者赶赴中越边境,士兵黄干宗就是其中一位。本是负责后勤工作,谁知在交战过程中黄干宗竟被越南女兵劫走13年,最后又因为一个啤酒瓶盖回到故国。回国后的黄干宗还提出了自己的请求:“希望把她们接回来。”

这里说的“她们”就是将黄干宗掳走的那两位越南女兵,如今黄干宗的妻子。
自从越南自卫反击战开始以来,就有越来越多的部队投入到这场保家卫国的战斗中去。由于战争持续的时间太长,导致我国军队出现后备力量不足的情况。基于此,解放军便动员边境地区的青壮年志愿者参与到后勤保障部队中来。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不过18岁的黄干宗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成为了抗越队伍中的一位后勤保障人员。在这之前,黄干宗从未接受过任何的军事训练。战争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个老人们口中的名词而已,他从未想过自己竟然会有亲身经历的那一天。

虽说是战场小白,但是黄干宗却表现得非常认真,努力的奉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谁知就在黄干宗加入军队没多久,意外就发生了。
那是在一次运输物资的过程中,黄干宗与其他的战友们正在驻扎地歇息。正在此时,他们驻扎的地方突然遭到了越南军队的袭击。黄干宗与战友们本来就没有任何的战斗经验,在慌忙中像是炸了窝的马蜂一样四处逃跑。
由于天色昏暗分不清方向,黄干宗只是一个劲儿的往前冲。直到他被绊了一下,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被人绑起来抬着冲了出去。天亮了后,黄干宗这才看清楚了,俘虏他的原来是两个女人。

看着她们穿的军装以及肩膀上扛的枪,似乎是两个越南女兵。看出黄干宗的害怕,这两位女兵用她们那僵硬的中国话告诉黄干宗她们不会伤害他,只要他不乱跑。
在生命不受到威胁后,黄干宗逐渐放松了下来。他发现这些女兵并不是传言中的那么强悍可怕,说话反而是温温柔柔的。
通过交谈,黄干宗知道这两位女兵生活在越南边境地区,过着很是贫苦的生活。由于国家已持续了几十年的战争,导致她们家乡的男人全部都应征上战场了。后来男人没了,她们这些青壮女人又成为了政府动员的对象。

从18岁入伍以来,这两个女人已经参加了整整八年的战斗。如今又爆发了中越战争,这两位女人觉得自己已经到了26岁的年纪,她们不愿意继续将青春丢在战火里。再加上厌倦了战争的缘故,所以想要谋求一条出路。
当然,她们不敢回到家乡,因为战争时期对逃兵的处理是极其严格的。她们想要回到荒无人烟的原始森林中去,过上平静的生活。只凭借两个女人的话,这种日子注定是难以实现的。出于这样的考虑,她们这才盯上了黄干宗,希望绑个男人和她们一起回归山林。
黄干忠在家乡早就有妻子了,况且他为何要舍弃安宁幸福的生活在这种荒郊野外生活呢?因此在最开始的时候,黄干宗还在极力的反抗。

可是只要他一表达自己的不满,那两位越南女兵就会举起枪来对着他。迫于无奈,黄干宗只好妥协,和这两个女子过起了夫妻一般的生活。
渐渐的,三人的行为愈发的亲密,黄干宗还会教这两个女人说一些中国话,显然已经被这样的日子所吸引住了。
实际上,黄贯中不是没有想过逃跑,甚至还付出了实际行动。就在刚刚到原始森林的第二个月,他就预谋了一次逃跑行动。奈何原始森林地势实在太过复杂,黄干宗根本就无法辨别出方向,直接就摔到了腐殖层里。

等到黄干宗再次醒来的时候,那两个女人就守在他的身边。人心都是肉长的,那两位女子的悉心呵护让黄干宗又捡回了一条性命,也让他开始从心底里接受这样的生活。
可是在夜深人静之时,黄干宗心底仍旧迫切思念着自己的故乡。他会偷偷在树皮上刻下家乡的地名,仿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弥补心底对故乡的思念。
就在黄干宗认命之时,他突然在河边发现了一个刻着中国文字的啤酒瓶盖。这让黄贯中内心对祖国的思念被彻底唤醒,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回归故国。

当天晚上,黄干宗就趁着两个女人还在睡觉悄悄的离开了他们居住的小木屋。顺着河道一直往外走,终于来到了一个小村子,这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
原来战争早就已经结束,如今大家都过着和平安稳的生活。黄干宗找到大使馆,描述了自己的经过,并在大使馆的帮助下顺利回到了阔别13年的家乡。
失踪多年的儿子突然出现,黄干宗年迈的父母简直不敢相信。他们抱头痛哭,场面实在是感人至极。回到家乡后,黄干宗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他在中越边境开了个小卖部,日子还算过得去。

在后半辈子里,黄干宗始终没有再婚,心里仍旧牵挂着远在越南的那两个妻子。实际上,黄干宗曾对组织提出了自己的请求,希望组织能够将这两个女子接回来。
这属实有些离谱了,先是别说那两个女子的身份,就连黄干宗到底是逃兵还是被俘虏一事都没有说清楚,黄干宗的请求实在有些难办。

黄干宗没有办法,只能自己寻找。他又重新回到了曾经生活的那片原始森林,可是不管他如何寻找,都没有找到那两个女子。黄干宗只能接受这个事实,又回到那个小卖部,在思念中度过了自己的余生。
参考资料:
中越作战被俘 原始森林做了13年压寨丈夫,2006-11-10 16:49:00 作者: 中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