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年,农民李如龙家来了位军人,才知道离家多年的父亲成了司令员

定哥讲历史 2025-03-26 14:32:41

1949年5月份,陕西眉县横渠镇崖下村村民李如龙刚刚和邻村的姑娘乔玉花结婚不久便在乔老爹的要求下带着妻子去往陕北“躲祸”。就在不久前,乔老爹村子里的数位青壮年在田中劳作的时候被国民党军抓了壮丁离开了家,这让乔老爹担心起自己的女儿和女婿。

说到自己这个女婿,乔老爹时不时叹口气称李如龙是个可怜人。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家去干革命了,想来十多年不见人影大概人早已没了。和李如龙相依为命的母亲张氏在几年后也因病离世留下了这个可怜的孩子。

邻居们不忍心如此小的孩子没了爹妈孤苦伶仃在这个世上,便东家一口西家一口将这个孩子拉扯长大了。而李如龙也早已接受自己家庭不幸的事实,他只想在这个乱世中求得一线生机而已。

因为从小长的瘦弱,让他躲过了几次国民党的“抓壮丁”,但现在穷凶极恶的国民党似乎非常缺人,一旦相遇连十几岁的小孩子都不能幸免地被抓入队伍中。

李如龙的老丈人对此也担心不已,催促着两人赶紧启程往北走。待女儿女婿走后的第二天,几个军人就找到崖下村并指名道姓地表示要找李如龙。乔老爹暗自庆幸自己的英明决定,哪想到得知李如龙已经不在此处的军人却表示自己会留下来等李如龙回来,这可让乔老爹吓坏了。

但军人却安慰起了乔老爹称自己绝对不是来抓壮丁的,自己是解放军派来来找李如龙的,有件领导交代的事情和他有关因此特来向他说明情况。

7月份,在外躲了两个多月的李如龙一回家就撞上了一直等待自己的军人可被吓的不轻,但军人随后的一句话让李如龙愣在原地好久都缓不过神来。军人告诉李如龙他们是奉他父亲李达司令的命令来接他去武汉团聚的。

李如龙的父亲确实叫李达,可是自从父亲二十多年前干革命离开后就再未有一点信息传回来。在那个战乱年代这意味着人可能已经不在了。李达和母亲也渐渐接受父亲已经离开的事实。

可这个时候居然有了父亲的消息,而且父亲似乎还做了“大官”来专门派人接自己去团聚。焦心父亲消息的李如龙随即跟着军人到了武汉见到了自己的父亲李达。

此时的李达刚完成了渡江战役的指挥工作是中原战区的参谋长,两人相认后李如龙觉得恍如隔世。父亲离家的时候自己尚不知事一直以为父亲已经葬身他乡,却没想父亲现在居然是如日中天解放军的参谋长。

实际上,李达自从离家后就加入了共产党的起义队伍直到1932年在湘赣苏区的围剿战斗中发挥出色被任命成代理团长。

李达所带的红军独立1团一直都在西南地区作战。打日本人,打国民党,参与解放战争……李达一个都没有落下,尤其是在1934年的湘西围剿战中,凭借出色的指挥作战让贺龙和任弼时都对其称赞不已。

李达这些年其实一直都在打听着妻儿的下落,只是在那个抗战年代想要在纷飞的战火中找人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情。更何况他也怕因暴露自己的身份让家人遭遇不测。

1949年,国民党军队几乎被赶出了北方。李达才敢“明目张胆”地找起家人来。当他从儿子的口中得知妻子早已过世的消息后沉默良久表示自己以后会对两人这个唯一的儿子多加照顾。

回到眉县的李如龙成了香饽饽,很多人知道他不仅找回了父亲,而且这个父亲现在还做了“大官”,因此很多人想求着李如龙办事。接到李如龙书信的时候,李达却暴跳如雷。打仗这么多年他从来不敢给自己谋私利,现在儿子居然因为自己的身份飘了起来,这在他眼里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李如龙得到父亲的回信后蔫了,他没想到十几年没有见的父亲居然如此“上纲上线”。事实上,李达不仅对于家人是这样的,甚至对他的首长及其家人都是如此。

1945年冬天,李达不仅担任太行山军区的司令员,他还掌管这着军队的军需物资。这年队里发给首长刘伯承妻子汪荣华的棉大衣有些不合适,她找李达想要换一件的时候都被这个倔脾气的司令员拒绝了。李达的公正是得到了很多人认可的。

新中国成立后,李如龙再次找到父亲,请求父亲给自己安排一个工作。李达其实对于儿子是有亏欠的。自己离家早家中困难李如龙也因此没有读书老老实实地当了个种田人。此时的他已经是新中国开国上将之一,按理说照顾一下这个儿子本没有问题。

但沉默良久后,李达开口却是让李如龙回家安分守己的种好自己的田地做一个普通的农民。他说自己就是从农村出来的农民,因为想要好好种田才被逼不得已才出来干的革命。现在国家安宁,正是种田的好时候,自己是个农民自己的儿子当然当得起农民了。

末了,他掏出了自己积攒多年的工资交给儿子让回去买几架耕田的黄牛和牛车。李如龙听从了父亲的安排回到老家安心地做起了农民。

至此后,李如龙一直在老家种地。1972年,李如龙的儿子想要当兵,为了自己的儿子李如龙又上北京找了父亲一次希望能够让自己的儿子入伍参军。但没想到原则性极强的李达不仅没有安排还把儿子训斥了一顿。

当时的李达已经是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了。安排一个新兵名额本不是难事,但他依然拒绝了孙子的“特权当兵”要求。1993年,李达在北京去世,李如龙带着孩子来送父亲最后一程。此时的他也一直按着父亲之前的安排规划一直在老家眉县种田。

参考信源:

1、中国共产党信息网-上将李达:严于律己、一心为公的典范(2018-03-2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