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冬亚会:冰雪之上,亚洲共舞

任白驹过隙 2025-02-09 09:26:38
亚冬会知多少

2025 年 2 月 7 日至 14 日,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 “冰城” 哈尔滨盛大举行。这是中国第三次举办亚冬会,也是继 2022 年北京冬奥会后,中国再次举办的重大国际综合性冰雪盛会 。

本届亚冬会规模空前,共有来自亚洲 34 个国家和地区的 1270 余名运动员报名参赛,参赛国家和地区以及运动员数量均创历届之最。值得一提的是,柬埔寨和沙特阿拉伯首次报名参赛,为亚冬会注入了新的活力,标志着亚洲冰雪运动版图进一步扩大。

赛事共设 6 个大项、11 个分项、64 个小项 ,其中 31% 的小项是首次进入亚冬会,包括滑雪登山、混合双人冰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双人同步等新项目。这些新项目的加入,不仅丰富了赛事内容,也为运动员们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的舞台。

亚冬会作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体育赛事,不仅是亚洲冰雪运动员的顶级竞技场,也是亚洲各国和地区加强体育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每四年举办一届的亚冬会,自 1986 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八届,见证了亚洲冰雪运动的飞速发展。

赛事亮点抢先看

新增项目的魅力

本届亚冬会的一大亮点是众多新增项目的加入,为赛事增添了不少看点。其中,滑雪登山项目无疑是最受瞩目的新增项目之一。这个项目融合了登山与滑雪的双重挑战,运动员需要携带雪具攀登 20 - 30° 的陡坡,然后再滑雪冲刺至终点 。比赛过程中,选手们不仅要展现出强大的体能和耐力,还要在复杂的地形中灵活运用滑雪技巧,兼具速度与激情,观赏性十足。作为 2026 年米兰冬奥会的新增项目,本次亚冬会也成为了各国选手提前练兵的绝佳机会,各国运动员都在这个项目上全力以赴,竞争异常激烈。

混合双人冰壶同样看点十足。与传统冰壶比赛不同,混合双人冰壶每队仅由一男一女两名队员参赛,没有替补队员,整场比赛也从十局缩短为八局 。这种新的比赛形式使得局面更加复杂多变,比赛节奏明显加快,观赏性大大增强。在比赛规则上,混合双人冰壶也有独特之处,每局每队可以投掷 5 个冰壶,且每队还有一个冰壶是在每局比赛开始前提前放置在冰面上,这一规则增加了比赛的策略性和不确定性。投出第一壶的队员也必须投最后一只壶,这对选手的技术和心理素质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科技与绿色的融合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体育赛事与科技的融合也越来越紧密。本届亚冬会充分利用了 5G 技术,为观众带来了全新的观赛体验。5G 摄像、高精定位、通感一体等十余项 5G 技术在盛会中亮相,让观众无论身处何地,都能通过高清直播,身临其境地感受比赛的紧张与刺激 。北京邮电大学研发的 “5G + 北斗” 广域无缝融合定位技术首次应用于大型体育赛事,实现了从室外到室内的无缝导航,不仅能帮助观众快速找到自己的座位,还能助力管理方实时掌握场馆运行和人流情况,为赛事的安全管理及应急保障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

场馆应用的智能超表面技术也是一大亮点。电科网通所属普天科技在哈尔滨八区体育馆内成功完成了智能超表面技术验证测试,该技术能够实现对无线电波的智能调控,实现更高效、更均匀的信号覆盖,显著提升网络覆盖质量和用户数据传输速率,让参会人员无论在哪个角落,都能享受到稳定、顺畅的网络,为赛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除了科技的应用,本届亚冬会还十分注重绿色低碳。赛事实现了历史上首次比赛场馆及配套设施改造建设、测试赛及正赛期间 100% 绿电供应,风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在赛时源源不断地供应各个场馆,保障了场馆的用电需求 。赛事保障车辆采用纯电、电混、甲醇等新能源车型,这也是甲醇汽车首次大规模服务大型综合性国际体育赛事,大大减少了赛事期间的碳排放。此外,亚冬会还推出了一系列低碳出行倡议,鼓励观众和运动员使用公共交通和低排放的交通工具到达比赛场地,进一步降低整体的碳足迹。

中国代表团风采

强大阵容

此次亚冬会,中国代表团可谓阵容强大,派出了 257 人,其中运动员 170 人 ,他们将参加全部 64 个小项的角逐,实现了全项目参赛的壮举。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冰雪运动的全面发展,也展示了中国在亚洲冰雪领域的强大实力和雄心壮志。

代表团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老将,也有初出茅庐的新秀,新老结合,为中国代表团增添了不少活力。运动员平均年龄 23 岁,年龄最大的 40 岁,最小的 16 岁 ,147 名运动员系首次参加亚冬会,他们满怀激情与期待,渴望在这个亚洲顶级的冰雪舞台上一展身手,为国家争光。而 23 名曾参加过亚冬会的运动员则肩负着传承经验、带领新人的重任,他们将在比赛中发挥稳定,为年轻选手树立榜样。此外,代表团中还有 48 人参加过北京冬奥会,其中更有 6 位北京冬奥会冠军,谷爱凌、徐梦桃、高亭宇、范可新、刘少昂、齐广璞等名将的加入,无疑为中国代表团增添了强大的实力和信心 。他们在国际大赛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精湛的技术和强大的心理素质,是中国代表团的中流砥柱,也是其他选手学习的楷模。

明星运动员聚焦

在众多参赛运动员中,有几位明星运动员备受关注,他们的表现也成为了大家热议的焦点。

林孝埈无疑是短道速滑赛场上的一颗璀璨明星。这位 28 岁的名将技术精湛,在赛场上速度极快,转弯技巧更是让人赞叹不已。他曾在国际赛场上多次取得优异成绩,拥有众多粉丝。此次代表中国队参赛,林孝埈更是备受期待。在 2 月 8 日的短道速滑男子 500 米决赛中,林孝埈的表现堪称惊艳。决赛过程一波三折,多次重赛,但林孝埈始终保持冷静,凭借出色的技术和顽强的毅力,在最后两圈完成外道超越,以 41 秒 150 的成绩率先冲过终点,为中国短道速滑队夺得本届亚冬会的首枚金牌 。赛后,他激动地与教练紧紧相拥,泪水夺眶而出,这枚金牌不仅是对他实力的认可,更是他努力付出的最好回报。

尽管在之前的短道速滑 2000 米混合接力决赛中,林孝埈意外摔倒,与金牌失之交臂,但他迅速调整心态,在后续比赛中展现出强大的心理素质和竞技状态,实现了从失误到胜利的华丽转身,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令人钦佩。

宁忠岩也是中国冰雪界的一位传奇人物,在速度滑冰领域成绩斐然。他拥有出色的爆发力和耐力,滑行姿态优美,技术动作流畅。在 2 月 8 日的速度滑冰男子 1500 米决赛中,宁忠岩凭借出色的发挥,力压众多对手,成功夺得冠军 。他在比赛中展现出的强大实力和稳定心态,让人们看到了中国速度滑冰的希望。宁忠岩的成功并非偶然,他在日常训练中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断挑战自我,突破极限。他的每一次比赛,都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也是对中国速度滑冰的一次展示。他的优异表现,不仅为中国代表团赢得了荣誉,也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投身于冰雪运动。

还有谷爱凌,这位天才少女在自由式滑雪领域创造了无数的辉煌。她的滑雪技术高超,动作难度大,且极具观赏性。谷爱凌在比赛中总是充满自信,敢于挑战自我,她的每一次跳跃都能引起观众的阵阵惊呼。她在 2022 年北京冬奥会的惊艳表现,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此次参加亚冬会,谷爱凌将在自由式滑雪 U 型场地技巧、坡面障碍技巧和大跳台等项目中向金牌发起冲击 。她的参赛,无疑让这些项目的竞争更加激烈,也让观众对比赛充满了期待。相信谷爱凌会在亚冬会的赛场上再次展现她的风采,为中国代表团赢得更多的荣誉。

赛场内外的故事

激烈赛事回顾

在短道速滑男子 500 米决赛中,林孝埈的表现堪称一场惊心动魄的传奇。比赛一开始,现场气氛就紧张到了极点,观众们的目光紧紧地锁定在赛道上。发令枪响,选手们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林孝埈起跑反应迅速,很快就占据了有利位置。然而,比赛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首次发枪后,孙龙与韩国选手金太星在第一个弯道发生碰撞,孙龙摔倒,比赛被迫重新开始。第二次发枪后,林孝埈在与韩国选手的激烈对抗中,不慎摔出赛道,现场一片惊呼。

但林孝埈没有丝毫气馁,迅速调整状态。经过裁判的判定,重新发枪后,林孝埈在最后两圈展现出了惊人的爆发力,他利用外道超越,如闪电般划过冰面,以 41 秒 150 的成绩率先冲过终点,成功夺冠 。那一刻,全场观众沸腾了,欢呼声、掌声响彻整个场馆。林孝埈激动地挥舞着手中的五星红旗,泪水夺眶而出,他用实力证明了自己,也为中国短道速滑队赢得了荣誉。

花样滑冰双人滑的比赛同样精彩绝伦,彭程 / 王磊组合的表演宛如一场冰上的梦幻之舞。他们身着华丽的比赛服,在悠扬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彭程身姿轻盈,王磊则稳健有力,两人配合默契,每一个动作都衔接得恰到好处。他们的托举动作优美而惊险,捻转托举时,彭程在空中如飞鸟般轻盈地旋转,王磊则稳稳地将她托起,展现出强大的力量与默契。在跳跃环节,他们的四周跳等高难度动作完成得干净利落,落地时几乎没有丝毫晃动,展现出了高超的技术水平。滑行过程中,他们的步伐灵动,姿态优雅,将音乐的情感完美地融入到每一个动作中,仿佛在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观众们沉浸在他们的表演中,不时爆发出阵阵惊叹和热烈的掌声。最终,彭程 / 王磊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全场最高分,成功夺冠,为中国花样滑冰队再添一枚金牌 。

背后的付出

每一场精彩的比赛背后,都离不开运动员、教练、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们的默默付出。

运动员们为了在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他们日复一日地进行高强度的训练,忍受着伤病的困扰和训练的枯燥。宁忠岩为了提高自己的速度滑冰成绩,每天都要进行长时间的耐力训练和技术练习。他的训练量极大,常常在冰场上一滑就是几个小时,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从不间断。长时间的训练让他的腿部肌肉酸痛不已,但他从未有过丝毫退缩。他的教练也为他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计划,不断地帮助他调整技术动作,提高竞技水平。在比赛前,宁忠岩还会进行严格的饮食控制和心理调节,以确保自己在比赛中能够发挥出最佳状态。

教练们同样功不可没,他们是运动员们的引路人,为运动员们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短道速滑队的教练们在训练中,会根据每个运动员的特点和优势,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他们会仔细观察运动员的每一个动作,及时指出问题并给予指导。在比赛中,教练们更是运动员们的坚强后盾,他们会在一旁为运动员们加油鼓劲,制定战术,帮助运动员们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当运动员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练们会耐心地安慰和鼓励他们,帮助他们重新找回信心。

志愿者们也是亚冬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用热情和奉献为赛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亚布力赛区,来自黑龙江大学的闫芃森作为摄影记者辅助岗位的志愿者,每天都要面对不同国家的记者,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服务。一开始,他因为语言不自信,在与外国记者交流时常常紧张得 “卡壳”,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练习,逐渐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他还主动了解哈尔滨的冰雪文化,以便更好地向外国记者介绍这座城市。除夕前一周,他和同伴们冒着零下 30 摄氏度的严寒,徒步巡查赛道 3 小时,为赛事的安全保障贡献自己的力量 。

工作人员们也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赛事的组织者们为了筹备这场盛会,提前数月甚至数年就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要协调各个部门,安排比赛场地、赛程、运动员住宿等各项事宜,确保赛事的每一个环节都万无一失。场馆的工作人员们则负责场馆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为运动员和观众提供舒适的比赛和观赛环境。在比赛期间,他们要从早到晚坚守岗位,随时解决各种突发问题。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辛勤付出,亚冬会才能如此顺利地进行。

亚冬会的深远影响

对冰雪运动的推动

亚冬会的举办对亚洲冰雪运动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首先,它为亚洲各国的冰雪运动员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竞技平台,让他们能够在国际赛场上切磋技艺,交流经验,从而促进自身竞技水平的提高。例如,一些亚洲新兴冰雪国家的运动员通过参加亚冬会,与传统冰雪强国的选手同场竞技,学习到了先进的训练方法和技术,为本国冰雪运动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亚冬会的举办也激发了亚洲各国人民对冰雪运动的热情。赛事期间,大量的媒体报道和现场观众的热情参与,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冰雪运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到冰雪运动中来。以中国为例,自 2015 年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以来,“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的目标逐步实现,而亚冬会的举办更是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进程。越来越多的人走进滑雪场、滑冰场,体验冰雪运动的乐趣,冰雪运动人口不断增加。同时,亚冬会也为冰雪运动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契机。赛事的举办吸引了更多的青少年关注冰雪运动,激发了他们对冰雪运动的兴趣,为冰雪运动的未来发展储备了大量的人才。

文化交流与经济带动

亚冬会作为亚洲各国和地区的一次盛会,也是一个促进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各国运动员、教练员、官员和观众汇聚一堂,带来了各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色,不同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交流,增进了亚洲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在亚冬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上,通常会展示举办地的文化特色和亚洲各国的文化元素,让人们在欣赏精彩演出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亚洲文化的多元性和魅力。运动员们在比赛之余,也会参观当地的文化景点,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亚冬会对举办地的经济发展也有着显著的带动作用。举办亚冬会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比赛场馆、交通设施、酒店等,这不仅提升了城市的硬件水平,也为当地经济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亚冬会期间,大量的游客和运动员涌入,带动了当地的旅游、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促进了消费,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据统计,2023 - 2024 年冬季,哈尔滨接待游客超过 8700 万人次,同比增长 300%,总收入达 1248 亿元人民币 ,而亚冬会的举办无疑将进一步提升这一数据。此外,亚冬会的举办也为冰雪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推动了冰雪旅游、冰雪装备制造、冰雪培训等相关产业的升级和发展。一些冰雪装备制造企业通过与亚冬会合作,提升了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了产业的快速发展。

0 阅读:2

任白驹过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