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大学生开钟点房洗衣服” 这一话题在网络上掀起了一阵热潮。武汉的研究生小鱼,在面对冬季衣物清洗难题时,灵机一动,花 100 元开了个钟点房,成功洗净十几件衣物。随后,她在社交平台详细分享了这次新奇的洗衣体验,谁能想到,这篇分享竟收获了高达 29 万的浏览量 。
小鱼表示,自己所住的学生公寓虽设有自助洗衣房,可洗羽绒服极为不便,且缺乏消毒功能,洗一次衣服费用还得几十块。相较之下,酒店里价值不菲的商用洗烘设备,不仅能把衣服烘得蓬松柔软,还能同时满足清洗多件大件衣物的需求。算下来,在酒店开钟点房洗衣,性价比超高。
小鱼的经历并非个例。如今,“酒店洗衣攻略” 在大学生群体中广泛流传。在小红书、知乎等社交平台上,输入 “酒店洗衣”,瞬间便能跳出海量攻略。从如何挑选价格实惠又洗衣设备优质的酒店,到不同材质衣物的最佳洗涤模式,再到怎样巧妙利用酒店提供的洗衣液、消毒液,可谓应有尽有。不少大学生还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洗衣心得,交流着哪家酒店的洗衣体验最佳。
住宿舍的大学生们,常常受限于宿舍洗衣机数量不足、排队时间长、无法清洗大件衣物等问题。而校外洗衣店洗一件羽绒服,少则几十元,多则上百元,价格着实不低。这般对比之下,花一两百元开个钟点房,既能享受高级洗衣设备,还能在洗衣的同时休息放松,甚至洗个热水澡,对大学生而言,无疑是极具吸引力的选择 。
还有些大学生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选择与同学、朋友 “拼单” 开钟点房。大家一起凑钱支付房费,然后轮流使用洗衣设备,不仅节省了开支,还增添了不少乐趣。这种看似 “不走寻常路” 的洗衣方式,正逐渐在大学生群体中演变成一种新兴潮流。
二、背后原因:经济与需求的驱动
大学生之所以热衷于开钟点房洗衣服,背后有着深层次的经济因素与实际需求的推动。
从经济层面来看,大学生群体的经济尚未完全独立 ,生活费普遍有限,每一笔开支都需要精打细算。学校内部的洗衣设施虽能满足一定需求,但存在诸多不足。一方面,宿舍洗衣机数量常常无法匹配学生人数,在洗衣高峰期,排队等待时间过长,严重影响学生的时间安排。另一方面,这些洗衣机在清洗大件衣物或特殊材质衣物时,往往力不从心。
而校外的洗衣店,价格相对较高。洗一件普通的羽绒服,少则几十元,若是较为厚重或材质特殊的衣物,价格更是高达上百元。对于经济尚未独立的大学生来说,频繁光顾校外洗衣店,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以一个月洗两件羽绒服为例,去校外洗衣店可能需要花费 200 元左右,这对于生活费有限的大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可忽视的开支。
反观酒店,不少酒店为了吸引顾客,推出了钟点房服务,价格通常在 100 - 200 元之间。在这个价格区间内,大学生不仅能使用酒店优质的商用洗衣设备,还能享受舒适的环境。而且,酒店的洗衣设备通常集洗涤、烘干功能于一体,大大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对于一些追求生活品质的大学生来说,酒店洗衣设备的优势更加明显。
从实际需求角度出发,大学生对洗衣的需求日益多样化。除了基本的洗净衣物,他们还希望能够对衣物进行消毒、烘干,尤其是在冬季或阴雨天,衣物晾干成为一大难题。酒店的洗衣设备恰好能满足这些需求,其具备的高温消毒功能,能有效杀灭衣物上的细菌和螨虫,让学生们穿着更加放心。同时,烘干功能使得衣物能够快速干燥,避免了因晾晒时间过长而导致的异味和变形问题。
此外,大学生的生活节奏加快,学业压力增大,他们希望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事情。开钟点房洗衣服,不仅能解决洗衣问题,还能在洗衣的同时,在房间内休息、学习,实现时间的高效利用。比如,有的学生在洗衣服的间隙,可以在房间里复习功课、准备考试,或者小憩一会儿,缓解学习的疲劳。
三、争议焦点:“薅羊毛” 与否
这一独特的洗衣方式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其中,“大学生是否在薅酒店羊毛” 成为了争论的核心 。
部分网友对大学生开钟点房洗衣服的行为表示强烈不满,直言这是在 “薅羊毛”。他们认为,酒店的钟点房服务本是为有短暂休息需求的客人准备的,如今却被大学生大量用于洗衣,这无疑改变了钟点房的原本用途。当众多大学生集中在某一时间段开钟点房洗衣时,很可能导致酒店洗衣设备供不应求。这不仅会影响到其他真正有入住需求的客人正常使用洗衣设施,还可能使酒店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成本来维护和补充洗衣设备,长期下去,酒店或许会因不堪重负而降低服务质量。
还有网友担心,这种行为一旦形成风气,会引发更多不合理的利用行为。他们觉得大学生作为年轻且富有创造力的群体,若都纷纷效仿这种看似钻空子的做法,可能会破坏市场的正常秩序,给其他行业带来不良示范。
然而,另一些人则坚定地站在大学生这边,认为这并非 “薅羊毛” 行为。从规则层面来讲,大学生开钟点房洗衣服完全符合酒店的规定。他们支付了相应的费用,有权享受酒店所提供的包括洗衣设备在内的各项服务。这就如同顾客购买了一张电影票,就可以在影院内观看电影,而无需在意他人认为观看电影的行为是否 “超值”。
从酒店经营的角度来看,钟点房在很多时候处于闲置状态,大学生的这一行为实际上提高了钟点房的利用率,为酒店带来了额外的收入。酒店推出的免费洗衣服务,本身就是吸引顾客的一种手段,而大学生选择利用这一服务,恰恰是对酒店营销策略的积极响应。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酒店获得了收益,大学生也解决了洗衣难题。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教授李彬表示,酒店行业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盘活现有资源,洗衣所产生的水电费、洗涤费用以及机器损耗等成本相对较低,而将客房转变为钟点房并实现分时段收费,能够有效提高入住率,增加酒店收益 。这充分说明,大学生开钟点房洗衣服不仅没有损害酒店的利益,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酒店的经营发展。
四、酒店视角:双赢之举
站在酒店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开钟点房洗衣服,实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
不少酒店从业者明确表示,非常欢迎大学生前来开钟点房洗衣服。在他们眼中,这一行为巧妙地盘活了酒店的闲置资源。酒店的钟点房在很多时段,尤其是白天的非高峰时期,常常处于无人问津的闲置状态。而大学生选择在这些时段开钟点房洗衣,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让原本闲置的房间和洗衣设备得到了充分利用。
武汉的一家连锁酒店经理透露,自从发现大学生热衷于在酒店洗衣后,他们特意在工作日的下午时段推出了针对学生群体的钟点房优惠套餐。原本下午时段入住率仅为 30% 左右,推出优惠套餐后,入住率提升至了 60%,其中大部分顾客都是前来洗衣的大学生。这不仅增加了酒店的收益,还提升了酒店的整体运营效率。
从成本与收益的角度分析,洗衣所产生的水电费、洗涤费用以及机器损耗等成本,相较于酒店的整体运营成本而言,相对较低。而大学生支付的钟点房费用,却能为酒店带来额外的收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教授李彬指出,酒店行业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盘活现有资源,将客房转变为钟点房并实现分时段收费,能够有效提高入住率,增加酒店收益 。
除了直接的经济收益,大学生群体的到来还为酒店带来了潜在的宣传效果。大学生们热衷于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的生活点滴,当他们在酒店有了良好的洗衣体验后,便会在小红书、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上进行分享,这无疑为酒店做了免费的宣传,吸引更多潜在客户的关注。
例如,小鱼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在某酒店的洗衣经历后,该酒店的网络搜索量在一周内增长了 50%,不少其他学生看到分享后,纷纷表示也想去体验一番。这种口碑传播的力量不容小觑,为酒店拓展了客源,提升了酒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由此可见,大学生开钟点房洗衣服,不仅满足了自身的洗衣需求,也为酒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实现了双方的共赢。
五、深层思考:资源与服务的优化
大学生开钟点房洗衣服这一现象,不仅仅是一种新奇的洗衣方式,其背后所反映出的公共服务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 。
从高校后勤服务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无疑暴露出当前高校后勤服务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学生们之所以选择花费额外的金钱去酒店开钟点房洗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校现有的洗衣设施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这就要求高校在后勤服务方面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洗衣设施的配备。不仅要增加洗衣机的数量,以解决学生排队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还要注重设备的更新换代,引入功能更齐全、能满足不同材质衣物清洗需求的先进洗衣设备。同时,高校还应加强对洗衣房的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例如制定合理的洗衣收费标准,定期对洗衣设备进行维护和清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以及卫生状况良好 。
此外,这一现象也为我们对未来共享空间的利用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在共享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我们可以充分借鉴酒店将钟点房与洗衣服务相结合的模式,进一步拓展共享空间的功能。例如,在学校、社区等人员密集的场所,打造集洗衣、休息、学习、社交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共享空间。通过合理规划和资源整合,让这些共享空间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
无论是高校后勤部门,还是社会公共服务机构,都应时刻关注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积极主动地优化服务,努力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