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CHJIM Zero Ultima USB-C Dynamic IEM - TDS REVIEW
タンジジム Zero Ultima ダイナミックイヤホン - TDS レビュー
TDS REVIEW 与 TDS 无心快语全部基于 TDS Studio 评分标准与内容说明 V202502 进行,可以在主流搜索引擎直接搜索。
本文所涉及型号在当时市场背景下的 KT MARK:
TANCHJIM Zero Ultima DSP: V (Excellent)

这是天使吉米 TANCHJIM 品牌在 TDS Hearroom 正式出现的第十八个产品。
这次的上海展上,天使吉米展出了包括双动圈新品 Force、新品小尾巴 Star Gate II 等在内的一些新品,Force 是一条与 Effect Audio 合作的、面板看上去开放程度比较高的双动圈耳塞,Star Gate II 则是指标看上去很好、听上去也很干净的线形小尾巴。本次我们主要讲的是 Zero Ultima 这条 Zero 系列的最新换代。
之前 Bunny DSP 的出色表现让我某种程度上认为或许 Zero 和 One 系列以后都会被 Bunny 取代,实则不然,Zero 的直插形态看来还是有非常多的受众。那么作为一条不可换线的低价直插耳塞,Zero Ultima 在依然保持七八十元售价的基础上有怎样的表现,这篇文章都会谈到。
包装与配件 | Package & AccessoriesZero Ultima 的包装依然是天使吉米产品的典型风格,方方正正、白色封套、灰色天地盖内盒。内部配件包含一个灰色收纳袋以及两种共七对耳塞套。这个收纳袋我们过去在很多天使吉米的低价耳塞上都能见到。耳塞套也有子弹头形和阔口两种。

Zero Ultima 有且仅有一种配色,就是和上代一致的透明塑料+金属面板的搭配。腔体材料为透明度很高的 PC 材质,前后腔体之间的缝隙几乎不可见,做工细节没有什么问题。不过单元与前腔体之间的胶水可能会有一点气泡能看见,这个透明腔体都难以避免。面板材质是 304 不锈钢,表面磨砂处理,不容易产生划痕问题。

相较于 Zero 初代,Ultima 的腔体尾部会明显更加圆润,甚至有一点像 One 的形态,这与它内部结构的改变有关,重量则没有特别明显的变化,单边仅比上代重了 1g。

佩戴方面,其实跟上代以及 One 的区别并不是很大,就是直插式动圈塞应有的水平。虽然不会像定制那样贴合,但是在没有耳甲艇支撑的前提下,Zero Ultima 需要全部依靠耳塞套以及耳甲腔的接触耦合来固定。腔体内侧的近似球面提供了一定的接触点,稳定性还是不错的。长时间佩戴也比较舒服,小耳廓人群也不会有明显的压迫感。侧躺佩戴是可以的,不过不会像 Bunny 那样既稳定又足够薄。

导管相对比较粗,这点需要注意,一些耳道口偏窄的人群可能会觉得耳套不合适的时候漫长时间佩戴而产生疲劳。默认自家的耳套安装上去则没有什么问题,是比较顺畅的。导管口也有两层阻尼滤网。
Zero Ultima 的腔体表面共有两处开孔,一处是动圈耳塞比较常见的、开在腔体内侧的开孔;一处则隐藏于面板金属片下方,连通着背部的声学迷宫后腔。

Zero Ultima 也默认有两种线材配置售卖,一条是初始售价 79 元的 3.5mm 模拟带麦版本,还有一条是初始售价 89 元的 USB-C 带麦版本。刚好比 Bunny 要便宜一点。线材材质标称为 4N 无氧铜镀银,分线器以下为双四股编织。线皮透明度相当高,相当细所以不会有下坠感。线材总体还比较软,但是稍微有一点容易自缠绕,好在解开很容易。

USB-C 版本中内置了 DAC、ADC 以及 DSP。实际测试下来最高可以支持到 96kHz / 24bit 的 Wave PCM 解码,以及 48kHz / 16bit 的 ADC(标称为 96kHz / 24bit,但是不同设备限制不同)。在百元内耳机的配置中属于还不错的。


兼容性方面,Zero Ultima DSP 对于 Windows 平台的几台笔记本电脑、Mac Mini M4、Galaxy Tab S7、Xperia 5 III、HTC 5G Hub 等 USB-C 设备均未出现播放适配问题。Lightning 接口的 iPhone 14 在安装转接头后也可以正常使用,且此时 ADC 可以解锁 48kHz / 24bit。
我们对于 USB-C 版本的麦克风进行了简单的测试,它的对于语音主体的收音能力还是不错的,听上去清晰度足够。声压默认也比较合适,实时电平即使在大声咳嗽等瞬间高声压状态,也能控制在安全区内。
Zero Ultima 搭载了一颗直径 10mm 的镀钛球顶、PU 悬边的异质复合振膜动圈单元,听上去似乎跟 Bunny 上的那颗没啥区别,也和 4U、Bunny 一样是全新的 DMT 4 Ultra 架构,使用了双腔体设计(上代是单腔体)。单元外也有和 Bunny 同款的低失真波导面盖。

阻抗 30Ω,灵敏度 123dB/Vrms,与 Bunny 的参数完全一样。模拟版本是一条比较好推的塞子,使用中低价位的小尾巴即可良好驱动,自家的 Space Lite 等即可驱动至良好响度。在风格搭配上相对比较百搭。至于 USB-C 接口的数字版本,无需考虑驱动问题。
声音主观描述 | Sound Description基于包装内大开口耳套的搭配、USB-C DSP 版本,且 PEQ 预设为默认的状态下进行。
低频量感适中,厚度和饱满度有所控制,但是饱满程度还是比初代 Zero 高出一些来。弹性适中,下潜能力不错。收放速度比较快,且保留的残响不多。氛围烘托的晕染感和浓郁度都比较低,但是总体的氛围感知会比初代 Zero 以及 Bunny DSP 多出一些来,但又不像 Tanya 系列那样注重氛围的表达。Zero Ultima DSP 的低频显然是比较干净、快速、扎实的类型,不会有很强的能量分布,层次感在这个价位还不错。基音位于中下盘的乐器不会明显的前倾问题。
中频,人声的距离相对较近,稍有一点贴脸感,口型控制得比较好,听上去精致感有一定突出。对于人声的质感和线条均有兼顾,厚度不算高,线条听上去清晰扎实,但不会发硬发干。Zero Ultima 延续了 Bunny DSP 对于男女声都有相似适应性的特点,普遍适合不过于厚重的声线类型。它对于颗粒感的保留较少,听上去是偏向顺滑的类型。音色渲染较少,相对中性,这也给 DSP 调节留下了相当充足的空间,与 Bunny DSP 的默认调音比起来,会适当地增加一些下盘的染色。喉音位置基本上正确,气声比例合适,口水声等的突出感适中。齿音有轻度的打磨,人声总体上保持了有一点亮感、足够通透的走向。

乐器方面,除了偏重低频的乐器,大多数乐器都是质感和线条都能照顾到的。弦乐器中,小提琴、中提琴、吉他的厚度都是有所控制的,拉拨弦细节量在这个价位没什么可挑的,和 Bunny DSP 一样会稍有突出感。大提琴的形体感较为扎实,在空间内所占比例低一点。铜管类的气势感中规中矩,需要亮度的小号等有着充足的亮度。木管类的空气感适中,自然度是足够的,音色大体准确。乐器的泛音不会特别丰富,但是干净自然是没问题的。打击乐器中,Kick 的存在感适中,Snare 收得比较快,镲片类亮度足够,不会有金属感过度溢出的偏散的感觉。
高频亮度适中,平滑程度也足够,不会有很明显的尖刺感。极高频延伸能力与 Bunny DSP 相近,滚降稍早一点但是不会过快。
声场规模不算很大,但大体上比较规整,横纵向是距离相近的,边界感相对清晰。声音的“高度感”中规中矩,听上去是一个略呈扁球状、饱满而规矩的声音空间。人声与乐器之间的分离度表现良好,不会有低价耳塞常见的粘滞感,整体感没问题。解析能力在现在的百元塞里也有优势,轻度的“解析感”突出,不会影响耐听度。动态与瞬态都不错。
软件功能与 PEQ | APP & PEQDSP 版本的 Zero Ultima 依然是有完善的 TANCHJIM app 支持的,有着比较干净完善界面。它还是有五种官方预设可选,其中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乐器增强”。前者听上去中低频会少一些,人声的口水声有所突出,但是弦乐器的抓耳度会有所增强,对于一条百元内的塞子,是比较明显的小编制器乐优化。流行音效是几个模式里对于低频增益最明显的一个,也可以试试。

除了预设,在 app 中你还可以进行对于五个频率点进行 ±12dB 的均衡器调节,且有 Q 值调节。你可以选择将均衡器的数据保存到本地或者上传进行分享,天使吉米现在也有自己的“音效社区”,相较于 Bunny 刚刚发布的时候,现在的音效社区已经相当活跃了,之前某 up 主的大奥调音也有相当的热度。游戏音效的功能也延续了下来。
这次我们也做了一个增加泛音空气感、高频亮度、低频氛围感以及横向空间感知,前置突出口水声的调音,某种程度来说算是一个基于大开口高频套、完全主观调的方案。KT 爽塞调音 for Zero Ultima,现已上架到 TANCHJIM 音效社区,可以去玩玩。

在默认音效下,Zero Ultima 其实是相对符合“流行向杂食”定义的,对于大多数流行风格都能有不错的适应能力,听上去不缺氛围和质感,也不会有透明度和线条弱化的问题。RnB 也没问题。电子大类中,它在百元塞里也是属于足够满足需求的一个。摇滚金属大类中,它适合于流行交叉较多的类型,场面感可能会有点不够。Anisong 的适应性不错,不会强调制作问题,人声质感也符合对于一些偏细女声的表达要求。Acoustic 大类中,爵士表现尚可,小编制的器乐表现百元塞里算是头一档,大编制自然还是差点意思。不能让百元塞胜任一切,但是它已经在这个价位尽量做到杂食了。

Zero Ultima 依然是百元级价位直插耳塞的佼佼者。基本上可以说,它的内核其实与 Bunny DSP 是高度一致的,只是低价位需要这种直插式耳塞的存在。即使不可换线,它的存在在这个价位依然是相当必要且有价值的。对于想买一条随便插插都能听、都好听的塞子的用户来说,Zero Ultima 是这个形态下很完善的选项了。
KingTsui, TDS Studio.
March 2025
It's a TDS production.
腔体声学迷宫效果图来自天使吉米,其余所有内容全部自主创作,请勿抄袭内容、套抄行文结构等,保留一切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