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EAUDIOMonarchMKII混合单元入耳耳机体验-...

我是音频数码怪 2025-04-07 19:02:40

THIEAUDIO Monarch MKII Hybrid IEM - TDS REVIEW

セーオーディオ Monarch MKII ハイブリッドイヤホン - TDS レビュー

TDS REVIEW 与 TDS 无心快语全部基于 TDS Studio 评分标准与内容说明 V202502 进行,可以在主流搜索引擎直接搜索。

本文所涉及型号在当时市场背景下的 KT MARK:

THIEAUDIO Monarch MKII: IV (Recommend)

这是 THIEAUDIO 品牌在 TDS Hearroom 正式出现的第三个产品。

此前介绍的 Hype 系列你可以理解为是 Hybrid Performance 的缩写,强调的就是圈铁混合,那么相对定位高端的系列听上去又怎么样呢?仍然是 THIEAUDIO 的用户风和送测,再次感谢。

包装与配件 | Package & Accessories

Monarch MKII 的包装延续了 Hype 4、Hype 10 的基本结构,仍然是竖版的“出海风格”,大号字体使用很多。内部配件包括一个收纳盒、三个可替换插头、六对耳套。

收纳盒我们之前介绍过,体积相当于常见拉链包的两倍。表面为织物材质,通体黑色,比较朴素。内部空间除了放得下自己这一套东西外,你还可以塞进去一台大尾巴、蓝牙耳放(BTE-8、BTR15)等等。

耳套的配置是三对惰性海绵耳套以及三对硅胶耳套。惰性海绵的海绵层会比 COMPLY 稍薄一点,导管部分做出了颜色区分。硅胶耳套的形态是导管偏硬的样子,有点类似 AET07,导管内侧为直筒状。

设计、佩戴表现与声学结构 | Design, Fit & Acoustic Structure

Monarch MKII 只有一种配色,主腔体为黑色树脂。面板呈现出一种类似金属箔叠加的效果,图案纹理比较随机,确实也能做到每一条都不一样,不过美观度上我总觉得差点意思。这种金色、橙色之间的颜色倒是也能在不同角度光线下呈现一定的变化效果。腔体比较饱满,与 Hype 系列体积类似,做工细节尚可,表面还是足够光滑的。

腔体内侧针对于耳廓造型有一定的调整,不过还是延续了 THIEAUDIO 一贯的做法,内侧过渡比较圆滑,不会那么精细地贴合耳廓结构。比如耳甲艇位置基本上就没有很高的契合度。佩戴的舒适程度中规中矩,导管基座附近的结构则不会有饱胀感。对于小耳廓人群来说,顶部可能会有些压迫感。腔体有一定厚度,自然是不建议侧躺佩戴。

腔体表面只有一处开孔,位于顶部靠后。由于结构设计,腔体没有明显的气压平衡问题,但是膜片会在佩戴时可能产生啪嗒声。被动隔音能力由于体积的缘故,表现还可以。

线材、扬声器配置与功率需求 | Cable, Driver & Power Demand

Monarch MKII 的默认配线宣称为单晶铜镀银,具体纯度未知,表面有褐色屏蔽网。分线器以下为四股编制,编织的紧密程度适中。这条线总体上是比较软的,也并不算粗,仅有轻微的自缠绕现象。

可换线系统基于 0.78mm 2PIN 凸针平座设计,母座与腔体平齐。线材端的则是标准的凸针,插针紧密程度一般(或许与一段时间的使用有关),有防呆槽,可用于大多数平座和凹座耳机上。

可换插头结构基于带有防呆槽的四针式结构,没有锁紧装置,但插头对于线材母座有所包裹。包装内默认附带了 3.5mm 单端、2.5mm 平衡以及 4.4mm 平衡插头可供使用。

Monarch MKII 搭载了一圈、六铁、两静电的九单元混合架构。动圈部分为直径 10mm 的复合振膜动圈单元,负责低频响应;两颗动铁负责低频与中频衔接;四颗动铁负责中频;再加上一拖二的声扬驻极体静电单元负责高频。听下来中高频之间的音色区别还是可闻的,但是中低频的音色一致性相对比较高。相位一致性尚可,毕竟是混合单元,它的中心成像结实程度与单单元、同轴设计双单元有明显不同。

阻抗 36Ω,灵敏度 108dB(具体单位未知)。Monarch MKII 在混合单元耳塞里显然属于略吃推力的类型,我们建议尽量使用平衡驱动。建议从 KA15、Luna 的平衡口开始搭配,尽量选择声音细腻度没问题的、推力还比较高的前端来进行搭配。风格搭配方面,没有特别挑剔,出于中低频特色的保留,我们建议搭配低频氛围不过于浓重的前端。

声音主观描述 | Sound Description

基于原线平衡驱动,搭配默认硅胶套,满足驱动所需功率条件。

低频量感适中,厚度和饱满度比较充足,弹性相当不错,下潜良好。收放速度适中,保留的残响不多。氛围烘托晕染感较低,稍带有一点浓郁程度。Monarch MKII 的低频大体上是非常结实、饱满的,听上去紧密程度高、没有很强的弥散感,层次也比较多。基音位于中下盘的乐器稍有点前倾感。

中频,人声的距离适当,并不会过于贴脸,毕竟是混合多单元,它的结像扎实程度肯定跟单单元无法相提并论,但是在准万元级的塞子里,它对于口型大小的把控是做得相当好的,比较标准、稍有些精致感。对于质感和线条之间有所平衡,且是基于合适的厚度与有些硬度的线条表达。它对于男女声之间的倾向性没有很明显,普遍适合于比较现代的各类人声声线,足够扎实和略偏硬的线条会让它对于尖细的一些女声类型也能有相当的突出程度。同时由于颗粒感有一定的保留,听上去对于一些需要味道的人声类型来说也不会缺东西。顺滑程度在原线下是有点不够的,不过对于我个人来说是没什么问题,万元级并不缺少流畅的塞子,颗粒感有一定保留的则不多。音色渲染比较少,大体上比较中性。喉音位置基本标准,气声比例适中,口水声有轻微前凸,齿音听上去有一定打磨,但是总体的通透程度仍然相当高。

乐器方面,大部分乐器是线条略强调一点的状态,除了部分低频乐器则是质感优先。弦乐器中,小提琴、中提琴、吉他等的扎实程度足够,厚度不算高,但是拉拨弦细节的量在万元级也是比较充足的,不会刻意凸出。大提琴的形体感相当结实,在空间里的比例稍微会多一点。铜管类的气势感足够,但是会收得有点快,需要亮度的小号等亮度充足。木管乐器的空气感稍有增加,自然度中规中矩。乐器的泛音量适中,有点强调感。打击乐器中,Kick 存在感较足,Snare 收得比较快,镲片类有着比较高的亮度,但是刺激感并不会多么强。

高频的总体亮度稍有增亮,但是尖峰的突出程度则不然,大体的平滑程度尚可,能量是比较能化得开的。极高频的延伸能力还可以,虽然不像记忆里的 Monarch MKIII 那样极高频能量夸张,但这个价位也还行,滚降稍快,不会过早。

空间感方面,Monarch MKII 呈现出不算宏大的空间,横纵向拉得都不算远,结合“高度感”并不突出,它的空间感是边缘比较清晰、略呈球形的。人声与乐器之间的分离度良好,也不会再像 Hype 10 那样容易出现人声被低频淹没的感觉,整体感还可以。解析能力万元内表现还可以,有轻度的“解析感”突出。动态出色,瞬态良好。

曲风适应 | Genre Versatility

Monarch MKII 对于大部分欧美流行分类的曲目都有不错的回放听感,J-Pop、K-Pop 也是可以的,华语流行的受众可能会觉得它的人声似乎还缺点味道。如果你喜欢相对渲染偏少的人声,那么用来听一些制作水平在线的 anisong 也不是不可以。布鲁斯、Soul 的表现不算突出,人声会显得有点过于冷静。电子分类中大多数注重 bassline 弹性和存在感的类型都合适,反倒是对于空间感有些要求的 Ambient 会觉得有些不够弥散。相对硬一些的摇滚是可以的,金属大类表现尚可。Acoustic 大类中,爵士表现有一点干,小编制弦乐有何不错的听感,中大编制器乐是会有点拥挤。

总结评价 | Over-All Impression

我个人还挺喜欢 MKII 的中频音色的,相对标准、有一定颗粒感保留——当然可能更多人会认为顺滑是更重要的,按照借我 Monarch MKII 的烧友介绍,换一条相对常规的铜线,中频顺滑度会有所改善。我们尝试了 OE、Bispa 在内的几条不同材质的铜线,大多确实比原线要听上去颗粒有打磨感。

总体上来说,我觉得它相较于 Hype 10 在潜力方面进步明显,但是也提出了一定的前端要求,在常规旗舰的范畴里属于比较全面、有活力的声音,甚至有一些声价比。就我听过的 Monarch MKIII 的表现来看,同样 999 美元,其实我还更喜欢 MKII 的综合表现。MKIII 听上去会稍显刺激,或许是为了突出中高的素质感而做了一些比较激进的处理。IV 级评价还是非常稳的。

至于它和 Hype 10 只差了 100 美元更建议哪个,我觉得吧…… 虽然同样 IV 级,Monarch MKII 的毛病还是要明显更少的。

KingTsui, TDS Studio.

Apr 2025

It's a TDS production.

所有内容全部自主创作,请勿抄袭内容、套抄行文结构等,保留一切权利。

0 阅读:0

我是音频数码怪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