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早说过:‘阳气者,精则养神’,就像手机电量满格才能流畅运行,人体阳气充足才能精神饱满。但过了50岁,很多人开始出现手脚冰凉、频繁感冒、白天犯困,夜里失眠——这些都是阳气不足的信号。今天从中医经典里挖出三个经典名方,教你对症护阳!

一、脾阳虚
这类人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吃凉的就拉肚子,喝点热水才能缓解;肌肉松软无力,爬两层楼就喘;口水多,舌苔白厚有齿痕。可以参考四君子汤,其中,党参可以补气生阳,白术燥湿健脾,茯苓利水排废,适合长期饮食不节导致的“脾阳虚弱”。脾阳就像身体的“锅炉”,负责把食物转化为能量,四君子汤通过健脾恢复运化力,让阳气自然生成
二、肾阳虚这类人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夜尿3次以上,腰膝冷痛,男士功能减退,早上起床浮肿,听力下降,记不住事儿。这时可以参考金匮肾气汤,里面的附子来温肾阳,桂枝通经脉,六味地黄丸打底防上火,专治肾阳不足导致的“能量库存不足”。肾阳是全身阳气的“总开关”,年过50肾精自然衰退。此方用少量附子“点火”,配合滋阴药防止燥热,实现“阴中求阳”的经典思路

三、卫阳虚这类人稍微一吹风就感冒,而且恢复的速度特别慢,一动就出汗,但是出汗后又特别怕冷,皮肤总是瘙痒,反复出疹子。因此需要参考玉屏风散,里面的黄芪补卫气固表,白术健脾生肌,防风驱外邪,适合免疫力低下的“表虚不固”

守住阳气不是盲目进补,关键要找对‘漏气点’。脾阳、肾阳、卫阳各司其职,就像房子的地基、承重墙和门窗,哪里薄弱补哪里——用对古方,50岁后的身体照样能‘火力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