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文件齐发,消费金融公司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撰文|岂料
出品|消费金融频道
近期,银保监发布了《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其中表示到2025年我国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虽然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是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并不属于此次指导意见的对象,但我国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对于银行保险业的指导意见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监管机构对整个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向的规划。
对于3年内数字化转型的目标,银保监给出的规划是数字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广泛普及,基于数据资产和数字化技术的金融创新有序实践,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产品和服务开发能力明显增强,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科技能力大幅提升,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风险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从措辞中也不难看出,监管机构希望到2025年,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数字化转型不再是流于表面,而是真正能够通过数字化切实解决目前金融机构遇到的问题。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补充的非银机构,消费金融公司、小贷机构数字化转型也势在必行。
数字化是大势所趋
在指导意见发布的同时,《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办法》(下称“办法”)也悄然落地。作为银行业保险业数字化转型的落地举措之一,监管部门首先将目光瞄准了信息科技外包。
从《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后,监管对金融行业个人信息搜集各个环节的漏洞就开始慢慢填补。由于业务结构复杂、产品多样的特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为降低成本,通常会使用外包服务来解决技术问题,这种做法机构环节机构压力的同时,却也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首当其冲的是信息泄露问题。外包人员在提供服务中,能近距离接触金融机构客户大量有价值的敏感信息,如客户和交易信息、客户个人身份信息,再加上金融机构对提供外包服务的机构管理约束较弱,这就无可避免导致用户敏感信息的泄露。近年来银行等金融机构因为信息泄露被罚的消息屡见不鲜,2020年脱口秀演员池子曾举报中信银行泄露其隐私,后中信银行被罚450万;晋商消费金融也曾因违规查询个人信息被罚50万。
从办法的具体内容看来,此次办法的规章内容更为细化,外合作中不允许管理职责和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外包、科技外包活动分类被细化和拓展、外包各个环节的责任认定得到落地等,都体现了提现了监管外包服务全方位、精细化、严要求的管理,这也势必会给依赖于外包的金融企业带来巨大的限制。
在严监管的趋势下下,金融机构数字化自营能力的成为金融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拥有自营能力的金融科技公司,不仅能够规避掉外包带来的监管风险,还能够响应数字化转型的大政方针,在下一个竞争点上获得先机。
2015年中国金融科技开始进入发展元年,7年高速发展下,金融科技数字化有许多顽疾待根治。金融科技高管都有一定的任职年限,这意味着数字化的方针在实施期间很难深入;高层管理对数字化认知的局限让数字化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很难受到重视;即使引进了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没有配套的人才以及业务模式,也只能被束之高阁。
机构间分化加剧
在消费金融赛道,数字化转型的战役早已打响,特别是头部消费金融公司,数字化道路已经获得了不错的阶段性成果。
2015年成立的马上消费金融在消费金融公司梯队中较年轻,却已跻身第一梯度。资料显示截至2021年底,马上消费金融拥有1300多人的技术团队,自主研发900余套涵盖消费金融全业务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核心技术系统。在专利申请上,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显示,2021年马上消费金融公示的专利达361项,占消费金融行业44.7%。从2021年上半年业绩看来,马上消费金融仅次于招联消费金融,以570.2亿元的总资产排名第二。
捷信消费金融2020年启动数字化转型战略——2023数字化战略,包括布局新一代智能客服中心,将智能客服、质检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多种场景;在催收环节,语音机器人也成为捷信消费金融智能催收的利器,据了解,该语音机器人能7天无休运行,每日呼出量约为500万次,还能根据借款人的时间规律设定自动呼叫时间;IT部门通过流程优化和多组协作,能够快速响应业务创新对于IT资源的需求,捷信消费金融也因此大大缩短了和客户交付时间。
作为拥有巨大线下市场的捷信消费金融,相比较其他消费金融公司转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转型之处也传来许多负面的声音,但目前看来,通过大刀阔斧数字化转型,捷信消费金融前五个月的利润已超去年全年,经济效益明显。
中邮消费金融去年也在着急建设数字化,模式主要通过自研和外包引进。在自主研发方面,上线了自主研发全新的核心系统,支持7天无休不贷还款业务,系统处理能力提升近6倍,核心系统可通过大数据深耕客群,ASR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合成等技术,构建全方位立体式服务网。外包引进上主要通过招标弥补数字化转型的空缺,如档案整理及数字化服务项目公开招标、2021年全面风险管理审计项目招标项目等。通过招标引进,能够大大降低紧靠自主研发的漫长时长,快速跟上行业数字化的步伐。
即使是开业不久消费金融公司,也嗅到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据了解2020年才开业的阳光消费金融已初步建成阳光敏敏全流程数字化运营能力,还自主研发了智策大数据智能风控系统、智灵运营平台、统一支付平台。
相比较头部或股东实力雄厚的初创消费金融公司豪掷千金加大数字化开发,处在腰部和尾部的消费金融公司就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大部分中后部的消费金融公司数字化还仅仅在规划和初始阶段,受限于资金、技术和人才,这些消费金融公司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十分缓慢,这导致了机构之间分化明显。头部机构受益于数字化,公司效益明显;腰部和尾部机构则受累于传统模式,业绩停滞不前甚至出现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