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景帝死后不久,窦婴随即处斩身亡,汉武帝:他无罪,却不得不死

远悦说过去 2025-03-27 03:56:17

公元前131年冬,长安西市的刑场上寒风刺骨。

魏其侯窦婴被剥去官服,五花大绑跪于砧板之上。刽子手高举利斧的瞬间,这位曾平定七国之乱的功臣,突然仰天大笑:

“先帝遗诏犹在,汉室竟无忠臣容身之地。”

斧光闪过,鲜血喷溅,窦婴腰斩于市,权倾大汉数十载的窦氏一族,也随之覆灭。这场震动朝野的“伪诏案”,终以新的外戚势力田蚡的胜利告终。

不过,得知消息的田蚡,却没有多少兴奋。纵然他多年来谋划着扳倒窦婴,可也万万想不到,年幼的汉武帝刘彻竟然会对窦家大开杀戒。

那么,从权势滔天的外戚领袖到砧板上的待宰羔羊,窦婴为何会因一纸所谓的“景帝遗诏”,而身首异处呢?获胜的田蚡又为何会战战兢兢呢?

从贩夫到国相:窦氏外戚的崛起

窦婴出身寒微,他的姑母窦猗房原本是吕雉身边的宫女。刘邦驾崩后,为了监控各地的刘氏子孙,吕雉以赏赐为由,将经过培训的贴身婢女,陆续送往诸侯国。

幸运的是,窦漪房来到了不受吕雉待见的代国,成为代王刘恒的宠妾。

公元前180年,吕雉病亡不久,周勃、陈平诛灭吕产、吕禄,重新夺回刘氏江山。经过多方权衡后,周勃派人前往代国,迎立刘恒为新的大汉天子。

当时,代王妃早已仙逝,刘恒的四个嫡子,也在一夜之间,相继身亡。因此,生有刘启、刘武的窦漪房,一跃而起,成为了大汉新的皇后。

而窦氏一族,也跟着鸡犬升天了。

不过,窦漪房在入宫之前,家人早已失散多年了。当她找到兄弟、侄子时,年轻的窦婴,正在做着贩卖布匹的工作。

不久后,窦婴出任吴国相国。尽管他是布衣出身,却才华横溢,颇具治国的本领。他整顿吏治,疏通漕运,短短数年,就使吴国仓廪充实,深得汉文帝的赏识。

公元前154年,汉景帝继位不久,在晁错的劝说下,执意削藩,引发吴楚七国的“叛乱”。当时,窦婴因病早已离开吴国,身居长安。汉景帝深知他的才能,有意拜他为将,将负责平定七国之乱的重任,交在窦婴手里。

然而,窦婴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事实上,窦婴与袁盎一样,坚决反对晁错的削藩主张。故而,窦婴借七国之乱的机会,有意迫使汉景帝诛杀晁错。

待晁错死后,汉景帝携带千金前往窦婴的府上,他才“义无反顾”的站出来,走向了七国之乱的战场前沿。

有趣的是,窦婴不光治国能力卓越,他的治军本领,也极为优秀。

抵达前线不久,窦婴就将汉景帝所赏赐的千金,悉数分予将士。甚至,他还将家中的珍宝陈列庭中,任由士卒自取,以此迅速的收获了军心。

在稳住前期的慌乱后,窦婴坐镇荥阳指挥,他安排周亚夫绕道千里,切断叛军粮道,又派遣栾布赶赴山东,平定齐地。而窦婴,则亲率精锐部队,直捣吴楚联军的腹地。

仅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浩浩荡荡的齐国之乱,就走向了覆灭的边缘。在吴王刘濞败逃东越被杀时,窦婴的人生也走向了最高峰。汉景帝亲封他为魏其侯,食邑三千户,赐剑履上殿之权。

七国之乱的胜利,不仅奠定了窦婴“文武兼资”的声名,更让窦氏外戚的权势达到了顶峰。

儒道之争:窦婴的人生困境

一年后,窦婴出任太子太傅,教习刘荣治国理念。不过,窦婴自幼深受儒学影响,极为推崇儒家治国,与汉景帝、窦漪房的黄老之术,有着云泥之别。

因此,在窦漪房诱使汉景帝说出,百年之后传位给梁王刘武的“诺言”时,窦婴果断的站出来,坚守“刘氏正统”,予以反击。

纵然窦婴为汉景帝保全了“皇位”,可却触怒了窦漪房,他被永久的削去了窦家之孙的族籍,连自由出入皇宫的机会,也被剥夺了。

然而,窦婴却忘记了,汉景帝并非是个“感恩”的人。

公元前150年,汉景帝在长公主的劝说下,要废掉栗太子刘荣,作为太子太傅的窦婴和丞相周亚夫公然反对。窦婴甚至当众直言:

“太子是天下稳固的根本,根基动了,则天下必将大乱,皇帝奈何以此为戏,反复无常?”

汉景帝本就心胸狭隘,容不得不同意见。在听闻窦婴的争辩后,昔日所有的美好情谊,尽皆付之一炬。自此,窦婴彻底失宠,成为大汉朝堂上的“冷疙瘩”。

好在,窦婴的才华早已深入到汉景帝的心中。纵然他对窦婴千般不满,可却极为信任窦婴的忠心。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病重将亡。临终前,他急召窦婴入宫,将“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的九字诏书,赐给窦婴。

当时,窦漪房的权力欲望,愈发旺盛。汉景帝深知窦婴刚直,且在刘武一事上,与窦漪房不睦。为了防止吕后专权的事情重演,他为窦婴特意留下了“清君侧”的权力。

然而,汉景帝的遗诏却并未入御史府存档,仅由窦婴私藏。他也未曾料到,本为制衡未来权臣的杀手锏,却成为了他的索命符。

汉武帝即位后,窦婴以帝师的身份重归朝堂,与田蚡共掌丞相、太尉之职。

当时,历经汉文帝、汉景帝两代明君的大汉,虽仓库禀实,国家太平,可朝堂上暮气沉沉的危机,又迫使汉武帝不得不急切的推行新政。

于是,在汉武帝的主导下,以窦婴为首的儒家士子,开启了建元新政。

他们设五经博士,禁诸子学说,为了打破军功贵族的垄断,窦婴又设立太学,选拔贤良,启用儒生为官。

然而,窦婴的所作所为,与崇尚无为而治的窦漪房,又起了明显的冲突。

公元前139年,为夺回失去的权力,也为了阻止汉武帝的建元新政,窦漪房联手守旧官僚,攻讦新政“变更祖制,祸乱朝纲”。随后,又绕过汉武帝,将新政的支持者赵绾、王臧下狱,迫使他们自杀了事。

而官居高位的窦婴则被罢官免职,圈禁在家。轰轰烈烈的建元新政,在外戚势力的干预下,戛然而止。

田窦之争:新旧外戚的生死博弈

好在,眼瞎的窦漪房没有几年熬头了。窦漪房死后,窦婴再次回到朝堂,可此时的大汉朝廷,早已成了田蚡的“天下”。

可以说,为了个人的权力欲望,窦漪房亲手毁掉了本该蒸蒸日上的窦家。

作为汉武帝的亲舅舅,田蚡深谙权术之道,他早年依附窦婴,称他“如父如师”。可在窦婴屡遭窦漪房打击,威望跌至谷底后,田蚡则凭借王太后的关系,迅速登上了丞相之位。

与此同时,窦婴的门客也纷纷投奔田蚡。这让自幼喜好豢养门客的窦婴,极为痛苦。

幸运的是,在窦婴的门客中,还有灌夫坚守着。这位曾单骑冲入吴军大营,身披十二创而不退的勇士,尽管对窦婴忠心耿耿,可也因性情刚烈早已沦为田蚡的眼中钉。

公元前131年,田蚡迎娶燕王的女儿,朝中百官前往丞相府赴宴。

窦婴虽以失势,却也不愿错过“结交”田蚡的机会。因此,他带着挚友灌夫一同前往,为田蚡庆贺。

然而,面对田蚡故意将窦婴席位置于末座的羞辱,酒醉后的灌夫不禁当众大骂,让这位当朝丞相,下不了台。

于是,田蚡公报私仇,趁机以“大不敬”的罪名,逮捕了灌夫。此时的窦婴,尚未意识到危险的逼近。他屡次上疏汉武帝,请求赦免灌夫,可却遭到了拒绝。

因为,为了营救自己“唯一”的好友,窦婴窦取出了汉景帝的遗诏。不幸的是,在汉武帝派人查验宫中存档时,却发现了致命的危险。

当时,窦婴手中的遗诏加盖了汉景帝的玺印,可御史府中却无副本记录。依照汉律,重要的诏令需一式两份,分藏宫中与御史府。

显然,窦婴将自己推向了“死地”。与此同时,田蚡的党羽也立刻咬定,窦婴矫先帝诏,罪当诛。

而年幼的汉武帝也面临着抉择。

若是力保窦婴,无异于承认了先帝程序的疏漏,必然会动摇皇权的神圣性。可若是杀掉窦婴的话,则会促使田蚡一家独大,让原本就不受控制的外戚势力,更加泛滥。

不久后,汉武帝还是下定了决心,以窦婴矫诏的罪名,将他腰斩于市,窦婴的长子窦瞻叩阙请命,被廷杖三十,流放陇西。

灌夫则三族尽诛,幼子灌贤枭首示众。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田蚡预料到了窦婴的悲惨结局,可并未想到,年轻的汉武帝竟然如此冷血、决绝,会对无罪的窦婴,痛下杀手。

此时,失去窦婴制衡的他,已然成为汉武帝仅剩的“对手”。故而,在窦婴被杀不足三年的时间,大权独揽的田蚡就在惶恐中,暴病身亡了。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