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一定年纪就会发现,越是祖上有本事的人,后代往往也更容易有出息。
越是穷人家的孩子,越是难有机会出人头地。
现在有一种论调,就是读书无用论。
甚至有人说,现在的寒门很难再出贵子。
总觉得父母辛辛苦苦把孩子培养成大学生,然后大学生毕业之后还是做着辛苦的工作,生活在底层。
越是有钱的人,越是有条件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平台。
越是有能力把孩子培养的更优秀。
越是没能力的人,越是没有资源,没有资本,也没有很高的认知,孩子也越是难成才。
所以就出现了更加明显的两极分化。
越是有钱的人把孩子培养的越好,孩子就越会挣钱。
越是没钱的人,孩子往往走了父母的老路,就一直在生活的底层,辛苦度日。
《穷爸爸和富爸爸》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观念不同,教育理念不同,孩子的人生路就不同。
父母为孩子垫定了更高的台阶有钱人家的孩子,起点就比普通人家的孩子高。
就像有人说,有父母帮衬的孩子,是开着汽车走平路。
没有父母帮衬的孩子,是背着大石头走崎岖的山路。
有父母帮衬的孩子,当然更容易成功。
没有父母帮衬,还要照顾家庭的孩子,人生当然过得更辛苦,迫于生活的压力,也更难成功。
就像前几年王健林给王思聪的建议:
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先挣他一个亿。
因为王健林有钱,所以能够给王思聪提供的资本也很多,用钱生钱当然更容易挣钱。
如果是普通人,别说一个亿了,一辈子可能都挣不了100万。
所以有人说:一个人的成功,最少有三代人的不断努力。
现在的普通人之所以一直普通,就是自己不努力,然后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孩子刚刚有一点成绩,父母就想要享受舒服。
不但不能给孩子提供帮助,还会拖累孩子的人生。
而有钱人家的父母,因为已经有了人生的经验和财富。
不但能够在经济上给孩子支持,也能够在经验上给孩子建议。
孩子就往往更容易有人生的底气去尝试。
民间有句谚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父母的认知,对孩子的人生,有着很大的影响。
有钱有本事的父母,因为自己是吃了苦走出来的成功路,所以更知道成功来之不易。
就像《抓娃娃》里的富豪父亲马成刚,他他的人生,是苦出来的。
所以,他觉得对孩子不能娇生惯养,并且刻意的给他创造辛苦的条件,想要锻炼他。
这就是富人的教育理念。
反观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普通的父母,都在想着,尽自己的能力,想让孩子更舒服。
想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条件。
别人有的,自己的孩子不能委屈,也要给。
哪怕是自己苦一点,也想让孩子更舒服一点。
过度的照顾,就会让孩子不思进取,害怕挫折,不敢尝试。
结果,结果孩子就养成了好逸恶劳的性格。
父母都没有更高的认知,所以也无法给孩子更好的经验和建议。
没有能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资源和更高的平台。
所以,普通人家的孩子,很难有大的建树。
(当然,没有绝对的事情,也有例外。)
教育理念不同穷人和富人的认知不同,教育理念不同,给孩子的引导也不同。
所以,孩子的人生也不尽相同。
富人给孩子建议,让孩子去尝试。不怕失败。
给孩子底气。
错了可以再来。
失败是成功之母,只有不断尝试,不断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够创出一条路。
而穷人没有试错的机会。
也不敢尝试。
就像普通人家的孩子。
父母拼尽全力的供孩子读书,让孩子考上大学,等到大学毕业了。
孩子不能挑三拣四,要赶紧找个事先干着。
由于没有父母帮衬,他要自己挣钱给自己买房子,给自己成家。
有时候可能还要给父母提供经济资助。
活着都有压力,所以他的人生不敢尝试,不敢做没有把握的事。
爱拼才会赢。不敢尝试的人,也没有机会成功。
普通人家的孩子,再不喜欢的工作,也要坚持去做,为了糊口,为了生活。
而有钱人家的孩子就不同,他们没有生活的压力,可以从容的去选择自己喜欢的事情。
做喜欢的事情,也更有激情。
遇到困难也能够坚持。
因为家里有钱,就算一年不挣钱也没有压力。
而对于没钱人家的孩子,一个月不挣钱,可能就没饭吃。
所以,穷人给孩子传授的经验是要稳定。
努力工作,求个安稳。
而打工是很难让人发财的。
想稳定就没有暴富的可能。
所以,穷人一辈子求稳,一辈子都穷得很稳定。
富人给孩子传递的观念是,要不断尝试,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的次数多了就找到了成功的办法。
因为富人也有底气。
要想跨越阶级,必须改变认知不是说富人家的孩子就一定永远有出息,穷人家的孩子就注定永无出头之日。
如果富人家的父母,在成功之后不好好管教孩子,
也会有富不过三代的谶语。
普通人家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也有可能跨越阶级,实现人生的飞跃。
要想让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要想让自己的孩子越来越好,一定要改变认知。
谁都挣不到认知以外的钱。
改变认知就能改变命运。
做父母的,如果自己没有很大的能力,就多鼓励孩子,多支持孩子。
少去建议,少去指导孩子的人生。
给孩子自由和自信。
孩子才有可能翻越父母的那座山,成就自己更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