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省,创新政府投资基金监管机制

木基研究 2025-04-02 02:51:12
近日,安徽省财政厅携手安徽证监局联合印发《关于建立政府投资基金监管协作机制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旨在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管协同体系,推动全省政府投资基金规范健康发展,更好培育耐心资本、服务实体经济。 《通知》提出,定期开展业务交流和联合调研,共享最新行业动态与监管信息,合力探讨解决发展中的现实问题。 在数据互通上,搭建政府投资基金数据共享平台,推动资金募集、备案登记、项目投资、风险预警等核心数据互联互通,构建“募投管退”全流程监测体系,实现监管模式从传统“经验判断”向现代“数据决策”的重要转变,为科学监管提供有力支撑。 在风险联防上,构建“双线并行”风险防控机制,横向整合财政、证监等部门监管资源,打通部门信息差;纵向强化省市县三级联动,实现监管全覆盖。针对日常监管中群众投诉、违法举报等线索,联合开展“穿透式”核查、通报、处置,为基金稳健运营保驾护航。 母基金研究中心认为,安徽此举,在政府投资基金监管协作机制上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有利于在母基金行业内起到示范性带动作用。毕竟,对政府投资基金的监管机制,一直以来都是业内的关注焦点,监管协作也是众多政府投资基金管理人的呼声。 在2024年11月2日播出的CCTV-2《对话》上,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母基金分会会长、母基金研究中心创始人唐劲草表示,对国有创投企业的纪检、监察、巡视和审计等工作很有必要,但如果能做一定的优化,比如联合开展工作、数据和资料共享等,有助于提升效率。 在对基金的考核、容错方面,监管部门的协作也非常重要。在我们此前承办的2024中国母基金50人论坛圆桌论坛上,苏州天使母基金总经理孙远东指出,“关于容错,现在有观点说容错不对,用尽职免责更准确,我认为具体的词语不重要,重要的是落到实际,具体落实到一些部门时政策能否真正高效执行。比如纪委和巡视组是否认可。另外,在对基金的考核评价中,整体考核而非单个项目考核非常重要。” 可见,安徽省切实考虑到了政府投资基金行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并创新推出行之有效的协作机制。我们关注到,安徽一直以来就非常重视母基金和创投的发展,政策上频出大招: 早在2023年初,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支持风险投资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募投管退各方面完善了创投的发展环境,最值得关注的就是在母基金方面:不仅提出设立2000亿新兴产业引导基金,还在引导基金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方面力度极大——省内各级国资出资子基金总和最高50%,出资天使子基金比例不设上限要求;返投比例仅1.2倍,天使类子基金不低于1倍;天使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最高分别为80%和40%的投资损失允许率;对风投创投子基金存续期,放宽至不超过15年。这都是GP千呼万唤期待的市场化举措。 “安徽省的母基金,出资效率很高,遴选流程主打一个稳、准、快,去安徽募资很省心。尤其是安徽好几只母基金落地都非常快,大家都在忙着研究遴选条件和准备申请材料。”某VC机构IR总监对母基金研究中心表示。 2023年3月,《安徽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管理办法》印发实施,组建500亿元规模的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引导基金下设10只主题母基金、2只功能母基金、4只天使母基金,共16只母基金,逐层撬动社会化资本,形成总规模不低于2000亿元的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自此之后,这些母基金以极高的效率落地,并接连开始投资,对外发布征集子基金的公告。据母基金研究中心不完全统计,2023年以来,已有超过15只安徽省级的母基金公开遴选子基金管理机构,出资可谓是凶猛。 2023年4月,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母基金分会一行赴安徽开展的考察学习活动中,也与安徽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功能母基金、主题母基金机构,以及安徽省国资“6+1”基金体系机构进行了深度交流,与会机构后续已达成了超12亿元的基金募资合作。 截至2025年2月底,安徽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累计投资专精特新企业297家、独角兽企业16家。 母基金研究中心通过研究安徽省具有代表性的几只母基金的出资条件发现,安徽省母基金的返投要求并不高,一般在1—1.5倍左右,多数为1.2倍;在对GP 的偏好方面,格外重视产业招引能力与募资能力,尤其是主题母基金,GP要在相关领域有充足的储备项目,并且对子基金设立与落实投资的速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此外,安徽的省会合肥,在基金方面也十分活跃,业内总结为“合肥模式”:通过政府投资带动更多社会资本共同进行产业培育,政府通过财政资金增资或国企战略重组整合打造国资平台,再推动国资平台探索以管资本为主的改革,通过直接投资,或组建和参与各类投资基金带动社会资本服务于地方招商引资。 而合肥正不断完善、升级这套创新打法——当以“投”代“引”的“合肥模式”引来全国代表团竞相学习,合肥已悄然升级,投资理念从产投向创投转变,展开了“创投城市计划”,以基金为抓手,聚集资本、挖掘项目、判研项目,匹配项目与资本。“合肥的投资招引方向正从培育龙头向产业链前沿领域倾斜,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精准挖掘产业链上下游及前沿领域衍生创投机会。”合肥市投促局相关负责人曾介绍,合肥的“创投城市计划”,关键核心是母基金,成立母基金的目的是打造符合合肥产业及科技创新发展需要的“基金丛林”,引导子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 在“创投城市计划”的浸润下,“投早、投小、投科技”在合肥逐渐蔓延开来。如今,合肥“创投城市计划”成效初现,创投的土壤正在形成。据悉,合肥的“基金丛林”以种子基金、天使基金、产业基金、创投引导基金、科创基金等为矩阵,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可以实现对创新企业的“接力投”。 合肥的“基金丛林”依旧在不断完善:2024年,安徽省首支“S基金”——合肥市共创接力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完成注册设立,规模28亿元,由兴泰资本牵头组建并担任基金管理人。这只新生的S基金得到了合肥各级国资的支持,而这也是中部地区首只国资体系的S基金。 合肥俨然已成为安徽省-市-县多层级投资矩阵的汇聚中心。据母基金研究中心数据统计,除安徽省空天信息产业基金、安徽省新材料产业主题母基金、安徽省生命健康产业主题母基金、安徽省新型研发机构专项基金等省级母基金落户合肥外,合肥在2022年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市政府引导母基金,力争5年内培育5-10家领先的知名基金管理机构,引进不少于50家行业领先的知名基金管理机构,实现备案基金管理规模不少于5000亿元的股权投资基金体系。 据了解,合肥市政府引导母基金在筛选GP方面,重点关注三方面:一是GP的管理能力,包括机构资质、管理团队信誉、投资业绩和投资优势等,或在某一个专业领域有更为透彻的研判能力;二是GP的储备项目情况,比如基金过往的投资项目数量,以及它自身对于项目招引的话语权;三是GP的募资能力,比如对于主要投资于成长期、成熟期企业的,合肥市政府引导母基金出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20%。 着力做优“双招双引”,用四链融合浇灌创新丛林,这是“投行型政府”——合肥市赋予其政府引导母基金的雄心。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安徽省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的“基金矩阵”无疑会继续完善,推动安徽及其周边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靠谱的LP们已就位,正虚位以待GP的到来。
0 阅读:2

木基研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