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对慈禧说:大清就要亡了,太后娘娘,您就算是为自己着想,也得赶紧想办法改变现状。

青梅说旭史 2023-04-21 14:38:23
清朝时期,1895年,慈禧的贴身太监寇才连被送往菜市口执行死刑,他整理了一下衣衫,对着宫殿磕了九个响头,然后对着远处的父母磕了三个响头,叹了口气,说道:“对于我的决定,我从来没有后悔过!”

寇连材在入宫前,本是昌平乡间的一户农家,因家中有十余亩田地,所以很早就结了婚,并有了孩子。

可惜,他家里的田地被当地一个大富豪看上了。

性格倔强的寇连材不肯就范,竟然被富商陷害,送入了牢房。

他的家人最后也是迫于无奈,才将自己的家产,卖了出去。

寇连材从牢里出来后,又一次受到了那个大富豪的欺凌,最后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得携妻带子来到京城谋生。

然而,清末天下大乱,寇连材一个人的力量,显然不足以支撑起他妻子和孩子的日常开销。

就在这个时候,他听说慈禧太后身边需要一个太监,每个月的俸禄很高。

寇连材望着饥肠辘辘的一家老小,狠下心来,收拾好自己,进了皇宫。

在引荐人的帮忙,寇连材不久便深得慈禧的信任,成为她身边的贴身太监。

当时,光绪皇帝一心要掌管国事,慈禧担心皇上会害了自己,所以在皇上的身边安插了许多密探,寇连材正是慈禧派来探听内情的人之一。

一开始,他遵照慈禧的指示,时常向她报告皇上的所有动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

寇连材年轻的时候,家里的条件还算不错,他的父亲曾经让他学过武功,后来认为武功没什么用,就把他送到了学堂。

寇连材虽然没有什么文采,也没有什么武艺,但好歹也是个识字的人,有一颗英雄之心。

再加上他经历了家族的剧变,被冤枉,他自然是个有大志向的人,不像别的宦官那样,只知道埋头苦干,什么都没有主见。

在“监督”皇上期间,他目睹了光绪皇帝与他周围的文武官员为国家所付出的努力,心中充满了敬佩。

相比之下,慈禧就是一个整天花天酒地的老太婆,空有一身抱负的皇上就被慈禧死死的控制住了,这让寇连材很是不爽。

慢慢地,他就不在慈禧面前讲真话了,转而把慈禧的所作所为汇报给了光绪皇帝。

每到光绪皇帝与革新大臣商议大事的时候,他总是在旁边仔细地聆听,并认为这些人所言甚是有理。

甲午中日之战,一直自认为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的大清,居然输给了日本,这让整个国家都为之震动。满清人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寇连材也被激怒了,尤其是当他了解到慈禧太后主张议和,更是对李鸿章等人的支持感到愤怒。

《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极力的阻止割让土地,主张改良,得到了光绪的大力拥护,但遭到了慈禧的强烈反对。

寇连海在一旁都看在了眼里,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他决定站出来,希望能让慈禧太后改变想法。

一天早上,慈禧刚睡醒,忽有一人跪倒在她的床前,她有点不明所以,看清来人是寇连材,便喝道:“你到这儿来作甚?”寇连材哀求道:“现在大清的情况已经岌岌可危,太后娘娘,您就别玩了,就算是为自己着想,赶紧想办法改变现状!”

慈禧太后一觉醒来,就被吓了一次,现在又被一个狗奴才给当众呵斥,顿时勃然大怒,破口大骂寇连材,命人将他拉了出来。

被训斥了一顿的寇连材并不畏惧,只是认为慈禧太后不肯听她的劝告,只是因为没有给自己足够的时间说明而已。

为了这个目的,他特地请假五天,并以自己幼年时有限的文化课,苦思冥想,写出了一些建议,试图将慈禧从贪图享乐中拉出来。

没想到,他刚把东西交出去,慈禧就勃然大怒,让人把他拉出去,严刑逼供,一定要问出是谁指使他这么干的,本来,寇连材的提议中就充满了错误。

但全文只有两个要点:一是要求慈禧还政给当今的圣上光绪;第二,诋毁李鸿章和其他大臣。

慈禧觉得,一个连字都认不全的太监,怎么可能有这么大的胆子,既然敢这么做,背后肯定是有人怂恿他这么做的。

然而,经过一番严刑逼供之后,寇连海却是一口咬定,这件案子根本就没有幕后黑手。但慈禧还是很生气,最后寇连才还是被判了死刑,因为他是一个干涉政治的太监。

处死之日,寇连材先是向皇宫叩首,然后又向自己的父母之墓的方向叩首,道:“对于我的决定,我从来没有后悔过!”

《烈宦寇连材传》是在寇连材去世后,梁启超为其所作,但因各种原因未能载入史册。

近代史家戚其章在对甲午海战的研究中,从清廷卷宗中找到寇连材的上书,他认为寇连材虽有一片赤诚之心,但上书的内容非常粗俗。

他读书不多,上了一份反对修路的奏章,又觉得洋枪没什么可怕的,可以说,他的水准远远达不到“干政”的目的。没有什么文化的太监寇连材,只是随口说了一句肺腑之言,就因此惹怒了慈禧太后,从而丢掉了性命。
1 阅读:27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