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内,晋升提拔是常见的事情。
有些人说,提拔是对自己过去付出的功劳、取得的成绩的认可和奖励。
但是,我却不这么认为。
在我的认知里,职场上的提拔,从来不是论功行赏的奖杯,而是一场精心设计的交易。
社交媒体上,总有人晒出升职加薪的喜讯,评论区一片“羡慕”“恭喜”。
可真相是——
老板或领导把你提拔到新的更高的岗位,是觉得你在那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能更大程度的用的价值,为单位带来更大的成绩或效益。
一、提拔的本质:利益的等价交换
在进入这个单位之前,我在一家公司做基层主管,每天加班到凌晨,团队业绩稳居第一。
年终总结会上,老板当众表扬我:“小张是公司的顶梁柱!”
我满心期待升职,结果等来的是空降的领导。
老板私下说:“你太重要了,这个位置离不开你。”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职场的提拔,无关公平,只关利益。
提拔的本质是什么?
是公司用更高的职位和薪水,买断你未来更大的价值。
就像你买股票,不是因为它过去涨得多好,而是因为它未来能涨得更高。
若你潜力耗尽,或性价比下降,公司会立刻寻找替代品。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大企业裁员,被裁的人想不明白的地方,也许你过去有过成绩和功劳,但未来价值你没别人大,就会优先裁你,哪怕你现在一个不大不小的领导岗位上。
这同时也是为什么许多中层管理者在35岁后陷入危机——他们的“未来价值”被透支了。
数据不会骗人。
据某招聘平台统计,企业高管中仅15%是内部提拔,其余多为空降或关系户。
提拔的标准,从来不是能力,而是性价比。
你能带来多少客户?能否帮老板分摊压力?是否愿意牺牲个人时间?
这些才是交易的筹码。
二、被“画饼”的普通人:你不过是一颗螺丝钉
我的一个同学,在一家互联网大厂干了五年,年薪从20万涨到50万。
所有人都觉得他风光,直到某天他醉酒后说:“我不过是老板的提线木偶。”
他每天工作12小时是常态,而且周末也随叫随到,甚至婚礼当天还在改方案。
老板承诺:“再拼两年,总监的位置就是你的。”
结果呢?新总监是老板的亲戚,而同学因为长期过劳,体检报告上好几项指标都偏高了。
职场最残忍的谎言,就是把提拔包装成“奖励”。
它让你误以为拼命加班、放弃生活、忍受PUA,就能换来上升通道。
实际上,这只是公司低成本压榨的套路。
就像你养一只鸡,多喂饲料是为了让它多下蛋,不是为了它昨天下单辛苦了。等这只鸡不下蛋了,别说喂它饲料了,它的结局只会是宰了炖汤。
据统计,中国互联网从业者中,仅7%的人能晋升到中层以上,而超过80%的人会在40岁前遭遇职业瓶颈。
更讽刺的是,许多企业用“股权激励”“合伙人制”吸引人才。
可真相是——
股权是金手铐,合伙人是高级打工仔。
你贡献了青春,公司拿走了利润,而你所谓的“股份”,可能连分红权都没有。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d046d623302319709c2c2c4dcdc8a753.png)
三、清醒一点:你的价值不在职位,而在不可替代性
我曾认识一位销售大区经理,年薪百万,出入头等舱,手下管着五十号人。
疫情一来,公司裁员,他第一个被辞退。
老板的理由很直白:“你的成本太高,而新来的95后只要一半薪水就能干你的活。”
他这才发现,自己所谓的“管理经验”,在老板眼里只是一串可削减的数字。
职场生存的第一课,是认清自己的“交易价值”。
——若你的价值是“能加班”,那么年轻人永远比你便宜;
——若你的价值是“会拍马屁”,那么总有更谄媚的人取代你;
——若你的价值是“掌握核心技术”,那么公司不得不留住你,哪怕你脾气差、要求多。
看看那些真正掌握主动权的人——
互联网巨头公司的顶尖人才,一毕业就拿200万年薪,因为他们是技术攻坚的稀缺品;
顶级投行的分析师,敢对客户甩脸色,因为他们的行业人脉值千金。
你的不可替代性,才是职场的护城河。
四、拒绝被交易:要么成为规则制定者,要么彻底跳出游戏
职场有两种活法:
第一种,把自己变成商品,明码标价,待价而沽。
你接受提拔,但也随时准备跳槽;你配合演戏,但绝不入戏太深。
就像一位读者留言:“我把老板当客户,把工作当项目,把同事当NPC。工资到账的瞬间,才是真实的快乐。”
第二种,彻底跳出交易体系,打造自己的规则。
我认识一位前大厂高管,辞职后开了一家小众咖啡馆。
他说:“过去我赚的是恐惧的钱——怕失业、怕降薪、怕比不上同龄人。现在我赚的是热爱的钱,哪怕少,但每一分都踏实。”
这世上有人挤破头争一个总监头衔,也有人在小红书教人做手冲咖啡年入百万。
选择没有对错,但你要清醒:
——若留在职场,就把每一次提拔当作跳板,积累资源,随时准备单飞;
——若选择创业,就要忍受初期的不确定性,用自由换风险。
最怕的是——
既想要职场的安稳,又羡慕创业的财富;既抱怨老板画饼,又不敢撕破脸谈判。
写在最后:你才是自己人生的CEO
十年前,我被老板那句“你很重要”困在原地;
十年后,我懂了——
重要的从来不是职位,而是你离开平台后还能剩下什么。
那些真正活得通透的人,早就不玩“提拔游戏”了。
他们要么深耕技能,成为行业里绕不开的标杆;
要么另辟蹊径,在细分领域闷声发财;
最不济的,也能看清套路,用8小时工作换8小时生活,不纠结不内耗。
所以,别再为一句“准备提拔你”热血沸腾了。
记住,职场没有救世主。
能对你人生负责的,永远只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