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国央企取消年终奖

职场资深聊职场 2025-02-12 20:17:11

刚过去年关,大家聚在一起经常讨论的话题,就是年终奖的多少,国央企上班的人也不例外。

过年之前,我曾在某平台看到过一个关于年终奖调查的数据,近6000名读者参与投票,结果耐人寻味:

22%的人年终奖为0,发3-5万的占20%,1-3万的18%,5-10万的16%,而10万以上的“幸运儿”仅占18%。

调查中,很多人感慨道:“工资已降,绩效未发,年终奖?想都不敢想”。

今年形势更严峻。前程无忧的《职场年终奖调查》显示,2023年尚有80%职场人拿到年终奖,但如今,“裁员降薪”的新闻如潮水般涌来,国央企人的心态已从“能拿多少”退守到“有就不错了”。

某国企员工在群里自嘲:“工资扣到只剩底裤,年终奖?领导说今年改发‘精神鼓励’——一张‘共克时艰’的电子贺卡。”

一、年终奖的本质:是“甜头”还是“生存筹码”?

对许多国央企人而言,年终奖绝非锦上添花,而是维系生活的救命钱。

我一个朋友曾任职于某省属国企,月薪仅3500元。同事自嘲:“平时啃馒头就咸菜,全指望年底这笔钱交房贷、给娃买新衣。”若奖金落空,生活立刻坠入深渊。

更荒诞的是,有些单位玩起“工资魔术”:每月从你工资里扣一笔钱,年底再以‘年终奖’名义发还。

若绩效不达标,这笔“自己的钱”还可能被没收。员工苦笑:“这叫‘自我储蓄计划’,自己的钱发不发还得看领导脸色。

二、工资总额游戏:打工人成“池中鱼”,领导稳坐钓鱼台

国央企的“工资总额制度”本为公平,却成了权力游戏的遮羞布。某些单位与上级共用工资总额,年初预留“奖金池”,年底按绩效分配。

若子公司经营不善,奖金池的钱便被“劫富济贫”——你辛苦攒下的份额,转眼成了他人囊中物。

而领导层呢?薪酬结构早已“多元化”:工资、绩效年薪、任期激励、隐形福利……甚至有两本台账。员工拿的是“阳光工资”,领导收的是“影子收入”。某央企员工透露:“高管工资卡分AB两张,B卡的数字我们永远看不到,怕引起‘不良情绪’。”

三、喊出共克时艰的领导们如何呢?

当领导高呼“共渡时艰”,员工总想反问:“您渡的是金船,还是独木舟?”去年,万科8位高管自愿放弃年终奖,董事会主席月薪降至税前1万元。虽对富豪高管而言,这点钱不过九牛一毛,但至少是姿态——“与企业共进退”不该只是口号。

反观某些国央企领导,工资总额一下来,先保自己“金饭碗”,奖金池优先分大头。

员工质问:“共渡时艰,为何苦的总是韭菜?”领导笑答:“韭菜的使命,就是被割。”

四、年终奖尴尬的处境

年终奖的消失,不仅是钱包的缩水,更是尊严的瓦解。一位背负房贷的国企技术员说:“年终奖没了,我连给孩子报补习班的勇气都没了。”另一位基层员工自嘲:“以前觉得‘打工人’是自嘲,现在发现是预言。”

更可悲的是,这种困境美其名曰“奉献精神”。某央企年会上,领导慷慨陈词:“放弃年终奖是为国家减负!”台下员工嘀咕:“您别墅的房贷,倒是没见您‘减负’啊。”

结语:“生存”成了年终奖的唯一意义

年终奖的本质,早已超越金钱本身。它是打工人的尊严标尺,是制度公平的试金石,更是权力游戏的照妖镜。

若连这笔钱都要沦为“画饼”,国央企人还能相信什么?或许,正如一位读者留言:“我们不要‘共渡时艰’的空话,只要一份不被打折的公平。”

1 阅读:2360
评论列表
  • 2025-02-13 08:03

    一边鼓励大家消费,又买房又买车的,一边在裁员降工资的,看不懂!

    用户10xxx98 回复:
    看不懂就对了,谁特么让你用耳朵听了,你就睁大眼睛看,看看干什么? 不是吹什么OK?
  • 2025-02-13 10:49

    工资调整

  • 2025-02-13 15:23

    没有年终,每个月那几千块自己都养不活,

  • 2025-02-13 13:06

    [裂开]国企那月工资…就盼着年底来一次6个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