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10年时间,山东3市或将“消失”,这是真的吗?

佳佳试试 2025-03-29 10:28:48

2025 年山东常住人口跌破 1 亿大关的事儿,大家应该都还有印象。咱山东作为北方经济强省,现在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转型难题。眼下人口往南迁,产业得升级,还有地理方面的危机,这几重压力夹在一起,让山东有三座城市的处境特别让人担心。它们有可能因为人口都跑光了变成 “空城”,也可能因为行政区划调整被别的地方吞并,还有可能因为自然因素影响最后沉到海底去。这 “消失” 危机背后,其实反映出了中国城市化进程里一些深层次的矛盾。

先说说海阳市。这原来是烟台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以前可是挺有名,是 “地雷战故乡”,还被称为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但现在呢,它的 66.7 万常住人口里,年轻人占比连 30% 都不到。2016 年到 2018 年那几年,人口连续三年净减少,每年都超过 1.2 万人,老龄化率都突破 25% 了。为啥呢?当地的年轻人啊,大多都跑去青岛、济南,或者长三角那边打工了,就留下好多空房子,经济也没啥活力,感觉都停滞不前了。

海阳市变成这样,和产业还有交通都有关系。它的产业结构太单一,交通网络也落后。以前传统渔业挺重要的,结果过度捕捞,近海的资源都快没了,2024 年渔业产值跟 2010 年比,下降了 40%。

还有旅游,虽说有 108 公里的海岸线,听起来挺不错吧,可配套设施跟不上,都是些普通的玩意儿,没有高端的东西,2024 年旅游收入在烟台市里才占 3%。交通更是个大问题,到现在都还没通高铁,去烟台市区得花 2 个小时,这对招商引资来说,简直就是个致命的缺点。要是 5 年之内不能引进一些新兴产业,海阳说不定就会成为山东第一个因为人口流失,实际上 “消失” 的行政区了。

再讲讲长岛县。这是个由 32 个岛屿组成的县级行政区,现在麻烦可大了。它正以每年 1.2 厘米的速度往下沉,再加上全球海平面一直在上升,照这个趋势,到 2050 年,估计 70% 的陆地面积都会在潮位线以下。而且岛上淡水资源特别少,居民没办法,只能过度开采地下水,结果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又倒灌进来。现在岛上 5.7 万居民,已经有 30% 搬到蓬莱或者烟台市区去了。

长岛县位置还挺重要的,它守着渤海的咽喉要道,最北端的北隍城岛和辽宁老铁山角之间就 22.2 海里的距离,这距离对确定渤海是不是中国内海起着关键作用。现在虽然也启动了一些生态修复的计划,像限制捕捞、建人工珊瑚礁啥的,可财政缺口高达 50 亿元。要是拿不到国家级的资金支持,这个 “海洋要塞” 可能在行政区划上就会被蓬莱完全吞并,以后在地图上就只能是个历史名词了。

还有齐河县。随着济南大力推进 “强省会” 战略,吞并周边的县市好像成了一种趋势。齐河县离济南特别近,就在德州,跟济南就隔着一条河,已经被规划到济南都市圈的核心区里了。2024 年济南的 GDP 突破 1.2 万亿了,可土地开发强度也达到 28% 了,再想发展空间就有限了。往北边扩张到齐河的话,能新增 300 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

现在齐河县有 72 万人口,其中已经有 15% 的人在济南买了房子,也在那边工作。要是真被划到济南去,齐河县的独立财政权、教育体系慢慢就会没了,就跟 2019 年莱芜撤市设区的情况差不多。像齐河县一些有特色的地方文化符号,比如说黄河文化博物馆,以后可能就变成 “济南黄河新区” 的一个附属东西了,县域原来的自主性就彻底没了。

这三座城市面临的这些情况,其实反映出了中国城市化进程里的几个矛盾。第一个就是人口流动和地方认同的问题。现在大家都用 “脚投票”,都往大城市跑,那怎么才能平衡好超大城市的集聚效应和县域的可持续发展呢?

第二个就是行政区划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吞并一些发展不太好的市,真的能让省会发展得更好吗?会不会又出现新的 “空心化” 问题?第三个就是自然危机和人类活动的矛盾。

就说这技术进步和自然危机的事儿,真挺让人揪心的。你看长岛县,又下沉又缺水的,这问题哪是一下子能解决的。虽说现在科技发展挺快,可面对这种自然大难题,能不能跑赢地理消亡真不好说。就算有一些新的技术手段,像搞人工珊瑚礁,能不能真的改善生态环境,还得打个问号。而且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投入,谁也不敢保证最后能有理想的效果。

再回头看看这三座城市面临的不同情况,其实都反映了城市化进程中的复杂问题。人口流动是个大趋势,年轻人都想去机会多、发展好的地方,这就导致一些小城市人口流失严重。就像海阳,年轻人都走了,城市发展就没了活力,光靠一些传统产业根本撑不起来。这也让我们思考,怎么能让这些小城市有吸引力,把年轻人留下来,或者吸引外面的人过来。

行政区划调整这事儿,看着是为了大城市发展,可对被吞并的地方来说,影响也不小。齐河县要是被济南吞并,虽然可能会有新的发展机会,但它原来的一些特色和自主性就慢慢没了。这就好比一个人被融入到另一个集体里,自己独特的东西可能就被淡化了。那怎么在调整行政区划的时候,既能让大城市发展得更好,又能保留这些小地方的特色,这也是个难题。

不过呢,山东这几个地方也都在想办法。海阳在搞 “银发经济产业园”,想靠这个吸引一些康养企业过来。要是能发展起来,说不定能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也能解决一部分就业问题,让城市重新有活力。毕竟现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康养产业还是有很大市场的。

长岛县在探索 “陆岛置换” 模式,把岛上的居民搬到蓬莱大陆那边去安置。这样既能解决居民因为地理问题面临的生活困境,也能减少岛上的人口压力,对生态恢复可能会有帮助。但这涉及到很多问题,比如居民愿不愿意搬,搬过去之后的生活怎么保障,这些都得一步步解决。

齐河县也没闲着,尝试搞 “飞地经济”,和济南一起建半导体产业园。这想法挺好,借助济南的资源和优势,发展自己的产业。要是这个产业园能发展起来,齐河县在经济上可能会有新的突破,就算行政区划有调整,也能有自己的底气。

这三座城市就像三个实验品,它们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些尝试到底能不能成功呢?谁也不知道。但如果成功了,那这 “消失” 可能就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开始,能给中国城市化进程提供很多宝贵的经验。

要是失败了,那可能就得重新找办法。不管怎么样,都希望这几个地方能有个好的发展,也希望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能越来越顺利,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让大家都能生活得更好。

0 阅读:70

佳佳试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