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放羊娃成为清朝王爷僧格林沁传奇

文化愿补不足 2025-04-26 21:06:33

根据《蒙古世系》的记载,僧格林沁是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的第二十六代孙,僧格林沁因家境贫寒,读书不多,很小就跟随给人放羊。

蒙古放牛娃

僧格林沁的族伯、科尔沁左后旗第九任扎萨克多罗郡王素特纳木多布斋因膝下无子,便通过面试从众多子侄中选了仪表非凡的僧格林沁和其他人共16人为嗣子,由于僧格林沁的养父娶了道光皇帝的姐姐,他便成了皇亲国戚。道光五年(1825),科尔沁左翼后旗第九代札萨克索特纳木多布斋病故,继而科尔沁左翼后旗选索王嗣子承袭王位的大事也开始了。科尔沁入围选嗣的16人抵京,由皇帝选定,其中就包括僧格林沁。

在人选问题上,据说还发生这样的传说故事,清皇太后做了个噩梦,“梦中漫步官门外,突然东南方起风云,眼着黑云笼罩京城,东北方闪出一道亮光驱散了黑云。我高兴地跟着亮兴走时,一只玉石绵羊掉在我面前,捧起来细看时惊醒了。”

道光皇帝叫来钦天监大臣,解释皇太后的梦。钦天监的大臣是这样解梦的,说这是个吉梦。东南方起风云是说东南方有人造反闹事东北方出亮光是说东北方必有贵人保天下。皇太后捡白玉石绵羊,是指这位贵人是属羊的。于是,大臣便议论纷纷,说科尔沁正是北京的东北方,参选人中必有属羊的贵人。

到了选嗣的日子,道光皇帝亲坐殿堂,一个一个地目视问话,当问到第16位的僧格林沁时,皇上看他虽然年纪小,但仪表非常,问其庚年、读书情况时,僧格林沁用汉语回答,“15岁,属羊的,念过两年多的书”。道光皇帝高兴地指点着说“就是他”。就样,僧格林沁被选定为索特纳木多布斋嗣子,承袭了科尔沁左翼后旗札萨克多罗郡王。

后来,僧格林沁奉命在京郊密云县剿匪,此战,僧格林沁谋局布阵,亲冒箭矢,一举剿灭悍匪,显露出他卓越的军事才华。咸丰帝即位,僧格林沁成为顾命十大臣之一。咸丰四年(1854),僧格林沁因功被晋封为亲王,并诏世袭罔替,就是铁帽子王。

大沽炮战

僧格林沁是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的三朝元老,他在镇压太平军、捻军起义、抗击英法联军中为清廷出生入死。1859年,英法舰队第二次入侵天津大沽口,其武器和训练相对于落后的清朝守军与之迎战。但此役的胜利者,不是熟悉海战的英国远东分舰队司令霍布,而是来自蒙古草原的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此次作战,僧格林沁指挥有方,使联军13艘参战舰艇有6艘丧失战斗力,4艘被击毁,英国参战官兵1200余人死伤过半,而清军仅32人伤亡,炮台轻度受损。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军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

太平天国剧照

僧格林沁一辈子打了不少胜仗。如平定太平天国,阻击英法舰队等等。但是,1860年,在北京城东八里桥,僧格林沁却遭遇了大败。八里桥,位于通州的通惠河上,清咸丰十年(1860),清军在此英勇抗击英法联军,进行了八里桥之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发生的一场激烈的战斗。这年,英法联军近4000人,自天津向通州方向进犯。时部署于通州地区的清军有3万余人。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率1.7万人驻扎在张家湾至八里桥一线。在此次战斗当中,虽然清军士兵表现英勇,但终因战法、装备严重落后而惨败。

僧格林沁最后时光,精力都放在围剿北方的捻军上。咸丰十年(1860)至同治三年(1864),直隶、山东一带的捻军起义风起云涌。僧格林沁率清军赴山东与捻军作战。清廷授权他节制直鲁、豫、鄂、皖五省兵马。僧格林沁所率的蒙古骑兵剽悍勇猛,横扫数省,重创捻军。

僧格林沁大战捻军影照

同治四年(1865),捻军进攻山东,僧格林沁的人马经过数月的道击,疲惫不堪。当时有人向曾国藩汇报军情,曾国藩惊曰:“轻骑追击1为用兵大忌,僧王险矣。”果然,曾国藩的这一说法不久就得到了证实。当僧军至高楼寨(今菏泽市高庄集)时,陷入捻军伏击重围。当晚,僧格林沁率少数随从冒死突围,被捻军16岁小兵杀死,终年55岁。清朝一代将星垫落。

僧格林沁于道光五年(1825)承袭科尔沁左翼后旗多罗郡王,至1865年阵亡,长达40年,历经清朝道光、咸丰、同治三朝。他忠君报国,深得三朝皇帝的恩宠。道光皇帝驾崩时,他为顾命大臣之一。

咸丰帝

咸丰三年(1853),咸丰帝听说僧格林沁在战场上勇冒矢石奋勇杀敌的事迹后,特赐其“湍多罗巴图鲁”的称号,意为像急流一样不可阻挡的英雄。咸丰五年正月(1855),恩封“博多勒噶台亲王”,四月,诏世袭罔替。

僧格林沁是清王朝的三朝钦差大臣,被誉为“忠君铁骑”。军事上曾有“南有曾帅,北有僧王”之说。僧格林沁兵败战殁的消息传到北京,朝廷上下大震,两宫太后及同治皇帝大为震惊痛苦流泪,慈禧太后言:“折我朝支柱”。

慈禧太后

清政府以亲王规格为僧格林沁举行了葬礼,同治帝亲临祭奠,赐谥号“忠”,配享太庙。并把画像挂在紫光阁内。1889年,慈禧太后又下令在北京地安门为僧格林沁修建一座显忠祠。

僧格林沁身在清廷40年,膺亲王之爵,食双倍俸禄,多次挽狂澜于危机之时,生前身后,备极荣耀。就连他的儿子和孙子,也分别迎娶的是清室贵胄女子为妻室。慈禧太后曾说:“僧格林沁在,我大清国在;僧格林沁亡,我大清国亡。

僧王墓

僧王府除了因为僧格林沁而被世人所熟知,还因为里面居住过男外一个名人而闻名——朱家滑,所以,这里有被称为“朱家潘故居”。僧格林沁的曾孙阿穆尔灵主死后,因为欠族中的赡养费而被控告,于是,北平地方法院受理公开拍卖僧王府。朱家以10500元的高价将该王府买下,并且在院子里选了“八景”:太平双瑞(上房阶前两棵太平花)、玉芝呈祥(花下多白菌,即俗称狗尿苔)、壶中天地(葫芦棚)、香雪春风(两棵老丁香)、紫云绕径(甬路两侧植紫色牵牛花)、映日金轮(葵花)、槐窗月色、红杏朝晖。

僧王府位于东城区南锣鼓巷炒豆胡同内,是清代保存比较完整的蒙古王府。僧王府是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他是漠南蒙古科尔沁旗人。僧格林沁在镇压捻军的战斗中阵亡后,其子伯彦诺谟诂承袭亲王爵,民国后,府第被亲王后代逐渐拍卖。

僧王府

0 阅读:0

文化愿补不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