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8年,汉灵帝刘宏用卖官所得,在洛阳西园大修宫室,并招募壮丁,自封无上将军,设八校尉以蹇硕为首,意在与外戚大将军何进抗衡。
这八人被誉为“西园八校尉”,称号响亮。他们各自担当重要职责,共同构成了这一备受瞩目的团体,逻辑清晰,身份显赫。上军校尉一职,由小黄门蹇硕担任。他身居要职,负责统领军校,同时作为小黄门,也在宫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汉灵帝尤为倚重宦官,意图通过扶持蹇硕,来与外戚大将军何进形成对抗之势。刘宏因大将军掌军权而不安,故设西园八校尉以分权;同时,他面临立储难题,长子刘辩与幼子刘协均有机会成为太子。刘辩乃何皇后之子,亦为何进之侄。然刘宏偏爱幼子刘协,意图借蹇硕之力以制衡何进。刘宏未及安排后事便逝世,长子刘辩即位。然蹇硕仍不安分,暗中策划刺杀何进,欲立刘协为帝,不料计划泄露,终被诛杀。袁绍,身兼中军校尉与虎贲中郎将两职,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在军中享有崇高声望。
东汉末年,有位狠角色出身“四世三公”的袁家,却因是婢女之子,备受冷落,名头虽响,实则不受重视。袁绍貌相出众,广结党人侠士。虽为刘宏所封“西园八校尉”之一,却与蹇硕不和,反倒与大将军何进关系密切。何进诛蹇硕后,屡劝除尽宦官,然其未纳。终为十常侍诱入宫杀害。袁绍、袁术率何进部众攻宫城,尽诛十常侍,无论老幼,死者逾两千。随后,他讨伐董卓,消灭公孙瓒,四处征战以平定河北,却在官渡之战中败给曹操,从而失去了争夺天下的良机。鲍鸿曾任下军校尉及屯骑校尉之职。
鲍鸿因前两年随车骑将军张温平叛韩遂等人叛乱,大败凉州叛军立下战功,得以受到皇帝赏识,从而有资格被选入“西园八校尉”。在“西园八校尉”同年之时,他便立下军功,参与讨伐并成功击败黄巾军。好景短暂,次年他便因贪污军饷之罪,遭到弹劾,最终被投入监狱并处决,生命就此终结。曹操,身兼典军校尉与议郎之职。
曹操,即曹阿瞒,乃后世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奠基者,他在乱世中崛起,成为一代枭雄,其事迹无需多言。需提及的是,曹操之所以能少年得志,跻身“西园八校尉”,实则得益于其父曹嵩的助力。老曹家本出身寒微,但曹嵩能屈能伸,认宦官曹腾为父并不为耻,汉灵帝刘宏亦同。他官场得意后,借刘宏卖官之时,斥资一亿,购得太尉一职。太尉位居三公,花费些许对他而言并不算多。正因如此,拥有政治资本的曹操得以抓住机遇,开始崭露头角。赵融担任助军左校尉一职。
赵融的记载稀少,其如何成为校尉不明,任内亦无显著功绩。后随曹操,仅得杂号将军荡寇之职,于曹魏群英中,实属平平无奇。据史书记载,祢衡曾言:“稚长适宜监督厨房并招待宾客。”此语道出了他对稚长能力的认可与安排。助军右校尉一职,由冯芳担任。曹节之婿,身为“党锢之祸”主谋之一的曹节,伙同长乐五官史朱瑀等人,假传圣旨,杀害了大将军窦武及太傅陈蕃等重臣。凭借此关系,冯芳仕途平坦无阻,最终晋升至大司农一职。左校尉一职,由夏牟担任。有位校尉较赵融更无存在感,原为谏议大夫,或因这官职获刘宏留意,从而得以跻身“西园八校尉”之列。董卓乱政期间,夏牟因分配何进旧部粮食不均被杀。其事迹微不足道,鲜有史料记载,实属正常。右校尉一职,由淳于琼担任。
关于此事,我略知一二。淳于琼与袁绍同为“西园八校尉”,后因其认为袁绍能成就大业,便追随袁绍。最为人称道的战役当属官渡之战。演义中提及的乌巢将军,因嗜酒误事,致使乌巢失守,从而使得袁绍大军在官渡惨败,他因此被讥讽为“乌巢酒徒”。实际情况是,淳于琼极为勇猛,遭遇曹操偷袭时,他率领部队奋力抵抗,直至战死沙场。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接受这个挑战,尽管任务艰巨,但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并准备好全力以赴,迎接即将到来的机遇与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