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参加同学十周年的聚会,我们老班主任说了一个话题,让我们尽量不要当“全职妈妈”,特别是只负责家务和带孩子的全职妈妈。他说了一个很扎心的事实,通过他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职场妈妈带出来的孩子比全职妈妈优秀,刚开始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理是有一种不爽的。
01
即便我现在不是全职妈妈,但是之前四年全职妈妈的生活历历在目,比起全职在家,现在上班的生活轻松太多了,所以对于老师的这番言论持有怀疑的态度。不过班主任老师接下来的一些话,让我明白了其中的缘由,真的是太扎心了!
班主任给我们说了他一个学生柳柳的真实案例,柳柳从小是个学霸,高考的时候在我们县城考了第二名,大学读了厦门大学,家境不错人长得也很漂亮。可是她毕业后就结婚了,跟老公从校园到婚纱,这样的爱情曾经让很多人都羡慕。但是她一毕业就当全职妈妈,头几年虽然带孩子很累,但是还好。可是孩子读书后,柳柳就经常在朋友圈发一些负能量的信息,后来孩子读初中了,学习成绩也一直不好,对于柳柳来说更难受了。前不久班主任还见过她,她来咨询班主任现阶段要怎么帮助孩子提升成绩,她说自己已经把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带孩子了:辅导功课、送孩子去补习班、送孩子去学校,而且他们夫妻俩都是名校毕业,孩子智商也不差,怎么学习就跟不上。
班主任告诉柳柳“你先把自己从全职妈妈的状态抽出来,至少不要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用在孩子身上,孩子都读初中了,你还没和她建立边界感,孩子怎么可能学会自主学习。”

02
老班主任说为什么很多职场妈妈带出来的比全职妈妈优秀,主要一个原因就是很多全职妈妈没有一个“自我稳定的内核和边界感”。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先了解下什么“自我内核”,简单来说就是我们来到人世间到底为了什么,想要实现什么,想留下些什么。它可以是我们感兴趣的事情,我们的事业,我们的意义感。
而对于很多全职妈妈们来说正好这是缺失的,虽然全职妈妈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孩子身上,看似尽心尽责,为了孩子牺牲了自己 ,但是事实对孩子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这种“牺牲自我的爱”是没有边界感的,孩子自然也没有了成长的空间。没有边界感的妈妈,很难养出优秀的孩子。
第一没有边界感的妈妈,全职妈妈基本上是以家庭和孩子为主,在带娃的过程中就更容易把孩子的问题放大,这种放大,妈妈自己本身就容易进入焦虑的状态。而孩子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妈妈的影响,孩子自然也更容易变得焦虑不安。
其次全职妈妈把孩子当作自己的事业,自然希望孩子能够出色,这样才能证明自己把孩子带得很好,也就证明自己的价值。而这种期盼的背后其实是让孩子替妈妈背负梦想,这种压力对于孩子来说有多大,不言而喻。
台湾女星谢依霖生完孩子后曾在采访中说到“我现在当全职妈妈,在家里带孩子,这种感觉很幸福但不快乐”。其实这是很多全职妈妈的真实写照,妈妈们陪孩子的过程中会有一种牺牲感,觉得自己是为了孩子才会全职在家,会抱怨孩子占用了自己的时间。妈妈感觉自己被孩子“压榨”,于是就会希望孩子补偿自己,这又成了对孩子的“压榨”,这种沉重的爱,让母子双方都没办法真正的快乐。
原来并不是职场妈妈带出来的孩子更优秀,而是优秀的孩子背后都要一个内核稳定的妈妈,不管是职场妈妈还是全职妈妈,如果自己能够有稳定的内核,自己想要的自己去追求,自己的价值观自己去实现,把自己的事归在自己的身上,和孩子无关,那么有边界的爱就救赎你们彼此,孩子也会更加幸福!

03
那么如何做个有边界的妈妈,是每个妈妈都要学会的一堂课,这不仅能够让孩子更加优秀,也能够提升你的幸福感!具体怎么应该怎么做,最近读了这本《有边界的妈妈,不用催促的孩子》有了很深刻的体会。书中从当父母最棘手的问题,陪孩子写作业这事,来解析如何做个有边界的妈妈。

第一部分详细介绍了父母陪孩子写作业的正确姿势以及父母要做和不要做的问题。当孩子出现学习问题的时候,我们最先关注的不应该是孩子的学习,书中用著名的马斯洛需求理论解析了背后的因素,让人恍然大悟。

第二部分作者用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孩子不想写作业、不主动写作业的时候该怎么通过专业的方法让孩子自主学习,学会自我负责。

第三部分就是关于家长因为孩子最头疼的问题——磨蹭。如何通过制定计划、时间管理,让孩子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在结合专注力的训练让孩子远离拖拉磨蹭。

第四部就是关于现在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的问题,如何把控这件事,又如何把沉迷于电子产品的孩子解救出来,书中都给了详细的介绍。

第五部分介绍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父母如何通过专业的角度帮助孩子改掉粗心大意、写作不爱思考、不会高效听课等等问题。

第六部分就是关于妈妈自己,当面对孩子写作业总是“鸡飞狗跳”,该如何化解,做个有边界的妈妈,书中都做了详细的解析。满满的干货,是每个妈妈都值得反复阅读的好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