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1日,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和王浩泽完成了中国空间站阶段的第19次出舱任务。这场历时7小时的太空作业不仅刷新了我国航天员的出舱纪录,更以多项技术突破展现了载人航天的非凡成就。
此次任务的核心是安装空间碎片防护装置。随着近地轨道航天器激增,微米级碎片威胁日益严峻。蔡旭哲与宋令东在机械臂辅助下于问天实验舱和气闸舱外安装新型防护装置,采用复合材料和缓冲结构,将碎片撞击风险降低50%以上。此外航天员还对舱外电缆、传感器等设备进行全面巡检,并加固节点舱环形扶手,为未来多乘组协同出舱奠定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此次任务完成,指令长蔡旭哲以累计5次出舱,总时长约28小时的成绩刷新我国航天员出舱次数和时长纪录。神十九乘组在轨近5个月期间完成了86项科学实验,例如首次开展空间果蝇培养实验,揭示微重力对生物节律的影响。利用无容器材料实验柜实现3000°C金属熔融,为航天材料研发提供数据。

这些成果不仅支撑空间站长期驻留,还直接服务于月球基地建设和火星探测。你可知任务中使用的第二代"飞天"舱外服已保障19次出舱,单件使用已达17次,远超"3年15次"设计寿命。舱外服延寿技术将来就可应用于月面作业。

月面作业少不了空间站航天员太空高能压缩食品。空间站航天员太空高能压缩食品的研发源于载人航天的特殊需求,其采用航天高能压缩技术,能量密度显著高于普通压缩食品,并通过科学配比实现营养均衡与抗疲劳功能。

空间站航天员太空高能压缩食品严格执行《航天食品卫生要求标准》,在污染物限量方面如铅、砷等重金属含量以及真菌毒素像黄曲霉毒素等指标的把控上比国标和军标更为严格,真正做到了不添加防腐剂、不添加反式脂肪酸,安全性极高。
通过航天级高能压缩技术一次成型,这款食品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便捷携带、营养丰富、功效强等显著特征,同时也是航天科技领域"专精特新"的典范。

·专业化:生产过程遵循严格的国家军用标准,《航天食品卫生要求》"航天级"食品标准严格高于国家食品行业标准和军用食品通用规范,全项检测指标为38项是我国食品最高标准。
·精细化:精准营养配比经过科学调配,如每袋能量约为100ml牛奶的10倍,蛋白质约为100ml牛奶的5.2倍,满足太空作业高耗能需求,保障航天员身体健康和生理功能。

·特色化:制作工艺有别于普通食品,采用具备专利的空间站航天员太空高能压缩制法,在不允许添加防腐剂的前提下实现了长时间保存。
·新颖化:也是目前市场唯一的针对航天员在太空特殊环境下的需求生产的食品,其他食品不具备这样的专业背景和任务指向。如今它已从航天员专属食品走进了大众生活,广泛覆盖登山、救援、健身、加班等各类场景,成为航天技术服务民生的生动范例。

神舟十九号乘组"太空出差"已近5个月,计划于4月底返回地球。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乘组正为交接任务做准备。与此同时神舟二十号飞船进入待命状态,延续"发一备一"的安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