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需要极微之物寄托情怀。

丁是丁卯 2024-12-15 06:04:34

【好词好句:1306】

1

去读诗、听音乐、看电影,去看卡门的歌剧,看到一直流眼泪。艺术帮助你释放掉了多少平常在现实里不能忍受的东西。

——蒋勋

2

如何建立边界:

·不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争吵之中;

·不讨好有恶意的人;

·尊重别人;

·远离不尊重我的人。

3

对自己的最大的保护就是你觉的你做了自己喜欢的东西,那就会使你大为安心了。如果你自己都不喜欢自己做出来的东西,那么别人也不喜欢,那可是两面受敌。

——大卫·林奇

4

人需要极微之物寄托情怀。对于我们而言,极微之物不过是阅读与电影,音乐和旅行、知己与酒。

——赫塔·穆勒

5

运气是不均匀分布在时间中的涌现,想要撞见它,你就得让自己足够连续地出现在那个时间轴上。这是多么浅显的道理啊,但我们在撞见它之前,总是因为期待落空而早早离去。其实,多呆一会就好了,在运气有可能和你交汇的事情中。

——崔庆龙

6

没必要给“故乡”加滤镜,哪里待得舒服,哪里就是你的故乡。也没必要给“亲人”加滤镜,谁对你好,谁就是你的亲人。可以构建适合自己的人生节奏,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物理环境和关系环境,这是成年人的自主和自由。

——我心焕然

7

没人能对负面情绪刀枪不入。直面自己的情绪,看清自己所受的伤害,然后寻求帮助,抚平伤痛。这才是成长。第一步是放下伪装。

8

我们生活在一个兜售解决方案的社会中,无论是解决你身上的赘肉,还是解决稀疏的头发,或者解决食欲不振和失恋。

我们总是在寻找解决方案,但实际上这是一个贯穿生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永远不会得到所谓的解决方案。

你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度,必须不断地向前迈进,必须不断地发现你是谁。

只有这样才能使生活变得可以忍受。

——Jeanette

9

“真爱只有一个”、“爱情错过了就不会再来”类似的说法害人不浅。如果你认为得到爱情的机会只有一次,那即使现在的伴侣已经深深伤害到了你,你也很可能会忍着痛苦、紧紧抓牢对方不放手。

10

“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并不矛盾。因为吃饱再学打鱼,比饿着学打鱼,要容易多了。

——Lore

11

张爱玲真是个乌鸦嘴!她在《都市的人生》里说:中国人觉得历史走的是“竹节运”,一截太平日子间着一劫,直到永远。

12

人岁数越大,就越觉得时光匆匆,短短几十年,想必我们是从某处借来的时光,说是借来的,是因为我们自己知道终究有一天要还回去。虽然你不舍,但不是你的你也纠缠不来。反正是借来的,就不放大胆一点,折腾它,享受它,最后还给它。

还回去的时候,人家问你体验怎么样,你至少得说一句:真过瘾。

13

我助理小陈,我今天问他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说是让老婆和老妈坐一次飞机。她们从来没坐过。他老婆今年搬来杭州,才第一次坐高铁,高兴坏了。以前她去临安打工,都是坐中巴或者搭小面包。再后来就回安庆老家带娃了。她连合肥都没去过,唯一只来过杭州。我说不是吧,今年才第一次坐高铁?真的假的?他说当然真的,像她这样的人很多。他说了句很哲理的话:这才是人生。

——风中的厂长

14

跟个朋友聊周末计划,她说下周是她女儿16岁生日。在美国,大部分州16岁可以获得驾照的permit,所以这是个大生日,很多父母会给孩子买车。她周末准备买辆Land Rover。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看的一部电视剧,里面女主角对男配角说,你孩子16岁生日礼物是辆小汽车,而我孩子16岁第一次进城见到了自行车。

15

有些人会通过欺负弱者来解决自己的自卑。

比如虐猫就是典型现象。通过虐待或杀害小动物,来感受自己的强大。

同样的,比如欺负小孩,欺负职位低的人,欺负体型小的人也是同理。甚至有人报复社会,也是指向老弱病残。

有人疑问,报复社会的人明明死都不怕,为什么也通常是杀害老弱病残。因为不怕死一样解决不了懦弱问题,面对强者依然是一个废物。

真正自信的人,是敢往上想的。刘邦见到秦始皇出行的排场时,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项羽看到秦始皇威风凛凛的样子则说:“彼可取而代也” 。或者最起码也是敢和强大的人打交道。

换句话说,你不怕死,你一样可能是个废物。你敢杀人,你也一样可能是个废物。因为你只敢针对不如自己的人。

——刘小波

15

很多知识分子的悲剧在于,为了理清人类行为的科学规律,他不得不耗费大量时间仔细考察历史与现实,考据各种记载是接近还是远离真相,排查各类假说是否探究了真正的因果联系,以至于在获取财富、功名或权力的道路上处于劣势。

而普遍相信“成王败寇”,崇拜“胜者即正义”的民众,则多会以此为由指责他不谙世事、不通实务、两耳不闻窗外事,就像网络上说的那样,“念了北大博士,为什么还买不起房?”

——张笑宇《产业与文明》

16

改变思维提升认知,永远都是逆天改命的第一步。

一个人的缺点和局限,会在你搞事业和进入亲密关系之后被无限放大。那个时候你就会清晰地感知到是自己的个性和认知局限了发展,或搞砸了关系。也因此会有种深深的无力感,甚至自责和懊悔。

见过的人和事多了就知道了,脑子才是决定真实选择权的底层逻辑。毕竟脑子永远都是最稀缺的,条件外表起点都不算啥,这种东西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

所以要永远保有敬畏之心,别太高估自己。命是定数,但运是改变。所谓的逆天改命,逆的不是天,而是你的本能!

17

李雪琴说过一种讨好型人格的破解法,就是索性去得罪那个你以为不能得罪的人,你就会发现,对方也不过如此。讨好的本质是希望自己的社交是值得的,我没有浪费时间和感情去经营这些,但这样一来,对方在你心中的形象就会变得无限大。他真的并没有那么了不起。

18

有一种商业模型,叫做“付款者不是消费者”,给产品埋单的人,不是最终用的人。埋单的钱,可以是付款者自己的,也可以是消费者委托给付款者的。

比如教培,家长是付费者,但消费者却是孩子,孩子的体验并不重要,只要孩子的数据满足家长预期(主要是提分),付费者就得到了满足。

在过程中,孩子对家长的“选品”策略没有发言权,抱怨哭闹打滚都没用,“你爹是为了你好”。只有数据上出了问题,比如提分失败,家长才会反思。

辅导班提没提分,立竿见影,数据反馈快。很多其他施行“付款者不是消费者”的领域,反馈可能没那么快,而且一旦结果没达预期,代价也会很大。

——饭统戴老板

19

一段关系中有时你可以选择不沟通。

有时选择不沟通,反而是最健康的选择。选择不沟通并不代表被动,而是主动的决定。

当然,最终目标是良好的沟通,但你也需要认清自己应该与“谁”沟通。即使你说话抱持善意、体贴又清晰,跟特定对象交谈仍然可能不安全,也无法带给你疗愈。

如果你知道沟通会对自己造成伤害,譬如正处于暴力关系中,你可能会选择不沟通;如果对方要进行任何形式的操纵、或反过来咬你一口,你可能会选择不沟通;如果你从经验中得知对方执意不听你说话,或一昧捍卫个人立场,你也可能会选择不沟通。

选择不沟通的意思是你不给人看见,但也代表你不会受到进一步的伤害。有时,这也是疗愈。

疗愈需要判断力。有时,最好的选择是尊重自己、继续前进、找到能倾听你的人。

20

远观山色,年年依旧如新;

近视人情,渐渐不同往日;

诗朋酒友,日会三千;

知己心人,百无一二;

花开兮,蝴蝶至;

人困兮,亲朋疏;

时来,谁不来!

时不来,谁来?

自跌倒,自爬起;

靠人扶,都是假;

亲朋戚友,说的都是隔山话。

且挨过三冬四夏,暂受些些痛苦,雪尽后再看梅花。

——清人吴汝纶《百字铭》

今天碎片化时间读到的图文来自网络/学习群/书籍/朋友圈尽量注明了出处/不代表个人观点/侵删转发至朋友圈和群聊天,无需特别申请
0 阅读:0

丁是丁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