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湖洪泽湖,中国第四大湖,湖比岸高,挂在天上!

四面八方风 2024-12-20 11:09:51

洪泽湖位于江苏省西部淮河下游,苏北平原中部西侧,淮安、宿迁两市境内,为淮河中下游结合部,西纳淮河,南泄长江、东导黄海。其是中国第四大淡水湖。这个湖泊原先是一个浅水小湖群,后来发展成为今天这样的大型淡水湖。

洪泽湖湖面辽阔,在正常水位12.5米时,洪泽湖的面积约为2070平方公里。资源丰富,是淮河流域大型水库、航运枢纽,又是渔业、特产品、禽畜产品的生产基地,素有“日出斗金”的美誉。

上游进入洪泽湖的主要河道有淮河、漴潼河、濉河等,其中淮河是最大的入湖河流,其流域面积为13万平方公里,最大入湖水量为每秒26500立方米,占总入湖水量的七成以上。

洪泽湖如何形成的?

宋代之前本无洪泽湖,因为当地地势较低,当时在现今湖区位置存在着多个小型湖泊。 宋代,黄河携带着大量泥沙倒灌入淮,使得淮河下游水系泛滥,水位不断抬升。

黄河水的注入和泥沙沉积,逐步将原本的小湖沼、洼地连接起来,扩大了水面,形成了洪泽湖的雏形。康乾时期湖面西扩,洪泽湖进一步扩大。

为什么洪泽湖是“悬湖”?

洪泽湖被称为“悬湖”,主要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演变过程造成的特殊地形特征。

约800年前,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黄河发生决堤并南侵,侵夺了淮河的入海通道,因为黄河中的泥沙比淮河多的多,所以这一自然事件导致大量泥沙沉积,使得淮河流域的水系结构发生重大改变,也促使了洪泽湖区域的形成。黄河带来的巨量泥沙逐渐堆积,抬高了湖底,而淮河携带的泥沙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过程。

洪泽湖位于淮河中游的冲积平原上,其湖底海拔高度普遍高于周围的平原地带。具体来说,洪泽湖湖底的平均标准高度大约为10.5至12.5米,而它东部的里下河平原平均海拔则低于9米,有的地方甚至更低。这意味着湖水实际上位于周边地面以上,形成了“地上湖”的形态,即湖底比周边陆地还要高。

这种地形特征导致了洪泽湖在视觉上似乎是“悬挂”在大堤上的,因为要看到整个湖面,需要站在一个高度至少15米的大堤上。

为了防止因湖底抬高导致的洪水泛滥,自洪泽湖形成之后,数百年来人们在洪泽湖东部修建了防洪大堤。这些大堤防止了湖水溢出,保护了人类居住的领域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湖底的持续抬升,大堤也需要不断地加高加固。这进一步强化了洪泽湖“悬”于地面之上的特性。

黄河北返后,随着农工业的开发,淮河的含沙量也开始增加,大量泥沙在进入洪泽湖后,流速减缓,泥沙沉积于湖底,导致湖底仍然逐年升高。这种自然沉积过程是持续进行的,也是湖底高于周围陆地的重要原因。

淮河为什么流入长江?

黄河多次决口,导致黄河水大量流入淮河。黄河水含沙量大,洪水退去后泥沙沉积,使得淮河入海口地势变高,淮河因此失去了直接流入东海的入海河道。

历史上为了防洪和灌溉的需要,人们修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特别是洪泽湖大堤的修建,进一步巩固了淮河不直接流入东海的现状。大堤的修建使得淮河的水流被限制在特定的河道内,无法直接流入东海。

大量河水滞留洪泽湖,增加了湖体面积。明、清时期,由于洪泽湖筑堰蓄水失败,淮河被迫另找出路,开始形成入江水道。为了保护运河漕运及运河沿岸城乡良田,历代人民修筑及加高运河堤,尽量挡住淮河洪水,不向东决入里下河,迫使淮河洪水尽量向南入江。

清咸丰元年(1851年),因黄河在砀山绝口、溢出到六塘河的河道,洪泽湖水位猛涨,拦湖大坝被冲决,在更低洼的地方流淌,一路奔入长江,自此淮水由入海出路完全改道入淮扬运河入长江。但注入长江还不能完全解决洪泽湖“悬湖”带来的潜在风险。

解决洪泽湖地上湖危机的手段——兴建入海通道

目前,淮河的水流主要通过入江水道、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和分淮入沂四条出路流入长江或黄海。其中,入江水道是淮河的主要出路,淮河干流在江苏扬州三江营入长江。但苏北灌溉总渠和淮河入海水道也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950年夏,淮河发生了特大洪水,造成了严重的灾害。为了治理淮河,减轻灾害损失,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决定在淮河下游开辟入海水道。

苏北灌溉总渠

苏北灌溉总渠全长168公里,途径洪泽、淮阴、淮安、阜宁滨海射阳等6县,是江苏省北部淮河下游东西向大型人工入海河道。苏北灌溉总渠是江苏省北调灌区的主要水源地,承担了大片土地的灌溉任务,并在航运等方面发挥了显著效益。

该工程具有防洪、排涝、输水、航运、发电等多种功能,彻底改变了数百年来黄河、淮河并患苏北的局面,实现了变“水灾”为“水利”。

苏北灌溉总渠可以减少淮河水直接冲刷洪泽湖湖底的机会,间接控制了泥沙在湖内的沉积速度,有助于遏制湖底继续抬高的趋势,从而保持或改善洪泽湖的蓄洪能力,减轻其作为“悬湖”的安全隐患。

作为淮河下游的重要排洪通道,苏北灌溉总渠能有效分担洪泽湖的洪水压力。当湖水位过高,超出安全范围时,苏北总渠将部分湖水直接引入黄海,腾出湖体空间,降低水位,降低了湖水漫堤的风险。

另外,灌溉总渠可以在非汛期适时排水,在汛期紧急排洪,有助于维持洪泽湖水位在一个相对安全的范围内,从而缓解了洪泽湖因高水位可能引发的洪涝灾害。

淮河入海水道

淮河入海水道西起洪泽湖二河闸,东至滨海县扁担港注入黄海。它与苏北灌溉总渠平行,位于其北侧。该河道全长160多公里,宽0.75千米,深约4.5米。

淮河入海水道是中国确保淮河防洪安全和改善区域引排水条件的重大战略性防洪工程。它结束了淮河800多年无独立排水入海通道的历史,使得洪泽湖防洪标准从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淮河入海水道还具有引水排涝、通航、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利用功能。

淮河入海水道一期在新世纪前便已经开始开挖,早已完成,目前二期工程正在积极推进中。在盐城段,陶圩河闸站水下工程已经基本完成,各类设备正加紧调试,以确保在主汛期前具备挡洪条件。

张家河闸站已通过机组启动验收和完工验收,具备挡洪排涝功能。这些进展将进一步提升淮河入海水道的防洪能力和综合效益。

0 阅读:0

四面八方风

简介:我梦回江南,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