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接到浙江总督孙玉庭的上书,浙江建德知县敲诈生意人,并要求清廷严惩。本来,总督弹劾知县也没什么,只需将他的罪状报给刑部和吏部,依大清律例定他的罪就行了。不过嘉庆帝一看见这些文字,便觉得有些眼熟,在清朝新来的人,都是要经过吏部尚书的推荐,得到皇上的首肯,才能破格提拔。那年四月份,刘又向也在被介绍的行列中,嘉庆帝对他颇有好感,评价为“忠厚老实可做知县”。
刘又向的仕途出奇的顺畅,首次应试虽不及格,却在嘉靖十三年二次应试时,以三甲二十九人的成绩登上了状元榜。这个时候刘又向才二十七岁,与其他考生相比还算小。但是在择官路上刘又向一路走来波折不断。不为别的只因为家里穷没钱给吏部执事送礼。七年来,刘家欠下了一大笔债务,在他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之前,连基本的生活都维持不下去,但是在他得到了吏部的准考证之后,却是忧心忡忡。
按照官员的规矩,刘家必须在任职之前,先备好一笔钱,然后再送去礼物,这些钱可不能小气,若是不给京城里的贵人面子,就算到了建德,也难以在这个位置上坐得住,轻则革职重则被治罪。刘又向家境贫寒,平日里节衣缩食,一番计算后才知道,没有六千两白银,他是绝对吃不消的。无奈之下刘又向只好从京中几家大钱庄那里借钱。
问题在于,三十万两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凑齐的,而且上一任知县已经提前领走了所有的补助,想要看到利润,至少也要一年之后才行。而京贷则是利滚利,每年都有一倍的利息,这样的利息,刘又向怎么可能还得起。刘又向一进县衙门,便有讨债的人上门,讨债的人在京中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刘又向惹不起,无奈之下只好找个机会,先把欠账的事办了再说。
对于新来的官员,当地的贵族和商人自然要表达自己的敬意,所以他们也送了一些礼物,但加起来也就五百两左右,连一个月的债务都还不上。迫于沉重的负债压力,刘又向这位秀才只好冒险一试,直接找了数位商贾,一次便要了十万两银子,这就是清朝官场上的门道。
像现在要做个县委书记一样也是很难的
举人已经是有编制的公务员了,都是已经属于鱼跃龙门,举人进京考试有大把乡绅地主投资的,中进士才能考殿试,殿试分一二三甲,一个三甲进士就能当军政一体的知县,一个县级市长+公安局长+县市委书记三位一体的知县,需要去找工作而且还找不到?
牛头不对马嘴
小编不懂古代官场,就在胡说八道
狗屁不通
嘉庆年跟嘉靖有毛关系。乱七八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