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没有文官敢谏言?

帕孜丽也看历史 2023-05-13 10:38:44

康熙帝为了尽快实现满族和汉人的统一,也会对汉人加以利用。例如康熙帝对汉族的书写系统、度量衡器的使用,极大地推动了各民族的相互交融。康熙帝年轻的时候,很喜欢中原的文明,有一次,他背着所有的官员,写出了一张非常漂亮的卷子。他改头换面伪装成一个普通书生,那张试卷本来应该是落榜的,却因为上面有一块污渍,被批改成了探花。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康熙帝不仅对中原的文化有所了解,而且还具有自己的独到看法。

后来他用了不少的汉人,譬如平定台湾、厦门的时候,他就用过姚启圣。康熙帝虽为汉臣们提供了一次施展雄心壮志的机会,但也绝不愿意看到有一名汉臣在朝中居于核心位置。

因此,像姚启圣、陈廷敬这样有本事的人,在朝廷里获得的赏赐,远比那些满洲人和蒙古人要多得多。汉臣在朝廷里一直居于中低级位置,就算他有心进言,但要面见康熙陛下,却是千难万难。在康熙帝的时代终结之后,雍正登上了宝座。他麾下有一位大将名叫年羹尧,是个武艺高强的将领,为大清在边关立下了不少功劳。

但年羹尧立下的功劳,让陛下怀疑他会不会变成鳌拜。年羹尧久居边关,麾下兵马对他言听计从,他们更喜欢年羹尧的命令,在当时像年羹尧这种天赋异禀的将领实在是太难得了,虽然许多官员都对他心存怨恨,但为了让年羹尧能够更好的镇守边关,他还是极力的打压那些大臣。

每日上奏年羹尧的奏章实在是太多了,雍正帝甚至把不少反对他的官员都流放到了偏僻的宁古塔中。那些汉人官员为了自己的前途和家人的安危,自然是保持着缄默。再加上年羹尧身边有很多人,一旦有大臣参年羹尧,说不定就会被胁迫。如此一来,那些汉人官员就变成了一盘散沙。

而清代260多年来,却始终实行着“文字狱制”。有一次年羹尧照例给乾隆皇帝写了一封信,表达了他对皇帝的关切。这本书里有个成语叫做“朝乾夕惕”,大概就是称赞他的勤奋工作。雍正帝看了这份奏章很是恼火,觉得年羹尧虽然是个将军,却也有几分文采,却用错了词这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这件事情也是年羹尧被杀的原因之一。因此,清代的刑讯逼供是非常严格的

乾隆陛下几次下江南视察百姓生活,每一次都要耗费巨大的财力进行修缮,导致国家财政一直都是捉襟见肘。乾隆大发雷霆于是罢黜山东总督,时间长了就没有人敢谏言了。

0 阅读: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