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气!海南一家长长期诬陷、辱骂班主任,被法院强制执行道歉

阿美考试 2025-02-21 05:52:33

日前,在海南省海口市发生了一件让广大教师觉得很提气的事情:

在海口市琼山区人民法院工作人员的见证下,海口市某小学的一位六年级学生家长通过口头、书面、家长群信息等方式,就其诬陷、辱骂行为向孩子的班主任道歉。

这场特殊的见证仪式,标志着当事班主任受到涉事家长历时长达两年多的诬陷、辱骂终于画上了句号,并证明了自己的清白。(源自红星新闻)

事情的起源,是涉事家长与当事班主任的教育理念不合(主要是觉得老师管得太严),并对其心存不满,于是自2023年5月开始,多次在班级群里冷嘲热讽,指责、诬陷班主任老师殴打其孩子,甚至在班级群里使用污言秽语辱骂老师。一些家长看不过去,在群里劝阻,也遭到其诅咒和谩骂。无奈之下,班主任只好将其移出群聊。

怎料涉事家长在其他网络平台注册账号,继续诬陷当事班主任殴打其孩子。其行为已经严重影响了班级的形象和氛围,于是该班级55名家长中有50人联名要求涉事家长停止造谣,还学校一个安全、文明、有序的教学环境。当事班主任也决定拿起法律的武器,捍卫自己的荣誉和尊严。

公安机关和教育行政机关经过调查,涉事家长在网络上发布的内容不属实,当事班主任没有殴打其儿子,也未发现当事班主任存在体罚学生的问题。

鉴于名誉权受到侵害,当事班主任向琼山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涉事家长停止侵犯其名誉权的行为并删除社交平台上的侮辱、诽谤内容,进行赔礼道歉、消除影响并赔偿相应的精神损失和维权损失。

琼山区人民法院则对涉事家长作出了公开道歉+赔5000元+注销账号的一审判决。起初涉事家长是不服琼山区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结果的,并提出了上诉,但是被海口中院二审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鉴于涉事家长的顽固态度,琼山区人民法院将其强制传唤至琼山法院执行局,执行威慑和释法说理双管齐下,才让涉事家长执行了判决结果,还当事班主任清白。

客观来讲,对于广大教师来说,这件事情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今后遇到类似情况,其他老师也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荣誉和尊严。

近年来,家长诬陷、辱骂甚至殴打老师的情况并不少见。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处理家校矛盾或者冲突时,老师往往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加上涵养比较好,大多数老师哪怕受了委屈也会选择默默承受,导致一些家长越来越强势,甚至蛮不讲理。

有了这样的先例,其他老师再遇到类似的问题也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自己的荣誉和尊严,相信法院也会站在正义这边,维护老师的荣誉和尊严。老师不再是任意拿捏的“软柿子”,相信家长也不会再随便诬陷、辱骂甚至殴打老师。

当然,在这件事情上,当事班主任虽然最终成功捍卫了自己的荣誉和尊严,但是整个过程历经了两年多时间,受到的煎熬太多了,维权的代价也太大了。不仅自己很痛苦,还可能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让班级荣誉蒙尘。

之所以会发生家长诬陷、辱骂甚至殴打老师的情况,跟学校、教育部门在面对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矛盾时所采取的态度和方式有很大关系。在很多情况下,哪怕明知老师没有错,为了快速平息事件,教育部门和学校往往会通过牺牲老师的方式向家长妥协。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教育部门、学校、老师越来越弱势,哪怕有理也要软三分。

解决家校矛盾、增进家校关系并不意味着没有原则或和稀泥式的妥协,希望教育部门和学校改变工作作风和方式,依法依规、公平公正地处理家校关系,捍卫老师们的荣誉和尊严,这样才能让老师们昂首挺胸、堂堂正正的教书育人。

另外,也希望广大家长吸取这次事件的经验教训,改进跟老师沟通交流的方式,多理解、多支持老师,做老师最亲密的战友,而不是敌人。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家长和老师的目标是一致的,只是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有所不同。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老师更懂得该如何教育孩子。作为家长,应该多理解、多配合老师的工作,才会让孩子越来越优秀。

当与老师发生冲突时不妨换位思考,站在老师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或者暂时压制住自己的情绪,冷静下来后再思考,或许矛盾就没那么大了,或许就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了,也就不会诬陷、辱骂甚至殴打老师了。

一味固执己见,跟老师对着干,无助于孩子的教育,甚至还会让老师对孩子避而远之,表面上是自己赢了,实际上却是害了孩子,这种傻事千万不要做!做老师的朋友和支持者,往同一个方向用力,才能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并长大成才。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评论。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