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这句话从古代盛行到今天,永不过时。
春节马上就要到了。
也意味着公路上即将迎来返乡农民工的大军。
各式各样的堵车段子,势必又将登上百度热搜榜。
为啥一到春节就堵车?

原因很简单,农民工大都买了车,自然要开车回家过年。
农民工热衷买车,一是为了回家方便,随时可以上路。
不需再饱尝春运期间买不到飞机票、高铁票、汽车票的煎熬。
二是买车也是一种有赚钱能力的象征。
开着崭新的小轿车到村口,喇叭一响,迎来的都是乡亲们羡慕嫉妒的目光。
春节期间驾车带着父母妻儿去串亲戚,无疑倍有面子。
那感觉就一个字:爽。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
有个农民工开着价值二十万的新车回家,却被老婆儿子拒之门外,不允许回家,沦为全村笑柄。
这个真实发生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村。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
柏树村的村口,一辆锃亮的黑色丰田从大路上拐进了村道。
从特意敞开的车窗望进去,司机是个白白胖胖的中年男人。
他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戴着墨镜和蓝牙耳机,一看就是个腰缠万贯的老板形象。
车子开得很慢。
当司机看到个路过的大婶时,便连按了几下喇叭。
大婶吓了一跳,抬头往车里瞧了瞧,似乎不认识,立刻开口骂道:“喂,有车了不起呀,差点把老娘吓出了心脏病。”
司机赶紧摘下墨镜,尴尬地招呼道:“桂花婶,是我。”
桂花婶定睛一瞧,立刻换了一副笑脸:“哟,原来是李老四呀!啧啧啧,你这是在外面发大财哟,这个车一看就是好几十万吧。”
“车不贵,便宜得很。”
李老四重新戴上墨镜,挥挥手:“桂花婶,我赶着回家吃午饭,就不和你多说了。拜拜!”
李老四嘴里说着要赶路,但凡路上遇到村里人,却必定停车,先按喇叭,再打招呼,然后一溜烟离去。
瞎子都能看出,他是生怕乡亲们不知道他买了新车,故意显摆给大家看。
一路走走停停,李老四终于到了家门口。
他坐在车里使劲按着喇叭,就是不下车。
“哪个在我家门口按喇叭,吵得心烦。”
李老四的父亲老李头气呼呼地走了出来。
“爸,是我。”
李老四摘下墨镜招呼道。
“你开的哪个的车?你的面包车呢?”
老李头满脸惊讶地问道。
“这是我新买的车,比面包车好开多了。”
李老四又使劲按了几下喇叭,见大儿子李大虎和小儿子李小虎一起出来了,这才推开车门下了车,招呼道:“大虎,小虎,来看看这车咋样?”

大虎是汽车维修店的修理工,惊叹道:“爸,这车至少二十万,你全款买的吗?”
李老四哈哈一乐:“我哪有那么多钱,分期付款就行。”
“没钱你还买这么贵的车?”
李老四的妻子翠兰提着一篮子韭菜从地里回来,刚好听到了丈夫和儿子的对话,立时表情大变,强忍着怒火道:“你买了新车,把面包车给大虎开。”
“买车时首付不够,面包车我已经卖了。”
“你卖了多少钱?”
“一万二。”
翠兰大吃一惊:“啥?四年前你买面包车时我就给了你五万,爸给了你三万,这么便宜你就卖了?你问过我们的意见了吗?”
李老四振振有词道:“我卖了旧车买新车,不就是想过年回家给你们一个惊喜嘛。”
老李头见翠兰气得表情发白,忙打圆场:“算了,卖就卖了吧,过年别吵吵闹闹。小虎,把车上的年货拿下来。”
小虎打开车子后备箱看了看,两手一摊:“爷爷,啥都没有?”
老李头顿时怒了:“老四,我特意打电话给你,让你从省城的大批发市场买年货回来。知道你嫌麻烦,还让小虎帮我转了三千元辛苦费给你,你为啥不买?”
“爸,那钱我凑来买车了。”
李老四忙解释说明道:“再说,家里啥都有,不差那点年货。”
老李头指着儿子鼻子骂道:“你这个不孝子,今年你母亲做了手术,花了五六万,你一分钱没拿回来,总说你没钱。所以我才给钱叫你买年货,让翠兰也能高兴高兴,想不到你根本不把我的话放在心上。”
翠兰气极反笑:“李四海,你母亲治病你说没钱,说工资工厂压到过年发,这也罢了。大虎明年结婚要买婚房,我三番五次打电话叮嘱你要存钱。如今你两手空空不说,还欠下了一身车贷。你怎还有脸回来?”
李老四表情一黑:“翠兰,你说话别这么难听。你以为我想回来呀,我早就计划开着新车去西藏线旅游呢。”
翠兰连连冷笑:“你不想回来最好别回来,反正这个家你从没有放在心上,有你不多,无你不少。”
“你搞清楚,这座房子姓李,你才是个外人。”
李老四伸手把翠兰一推:“你不想待在李家就快点走,我不稀罕。”
老李头蓦地大喝一声:“老四,你不稀罕我和你母亲稀罕,这个家若不是有翠兰在,早就散了。你敢赶翠兰走,我就打断你的脚。”
大虎和小虎也齐齐附和道:“爸,从我们出生到现在,你从来没有管过我们,没给我们买过一件衣服,一份礼物,更别说读书给我们交学费。你太自私自利了,赚点钱只顾自己逍遥快活。我们家没有你依旧能过得好好的,没有妈却万万不行。要走也是你走。”
李老四得意扬扬的开辆二十万的新车回家过年,本以为会让村里人刮目相看的同时,也给家里人长了脸,想不到却被堵在了家门口。
他见父亲和儿子都站在翠兰一边,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一边叫嚣道:“让我走是吧,好啊,我走了就不会回来,你们可别后悔。”
一边装模作样地去开车门。
翠兰一脸冷漠道:“我这辈子最后悔的就是嫁人时有眼无珠,选错了丈夫。不过看在老天爷给了我两个乖巧懂事的儿子份上,我认命了。李四海,你最好说话算话,有多远滚多远,永远别回来。”
李老四看看大虎和小虎,见两个儿子完全没有挽留自己的意思,又望向父亲。
老李头狠狠瞪着他,跺脚骂道:“你这个败家子,只知道自己吃喝玩乐,全靠翠兰把家撑起来。买车的事你如果不给翠兰认错,就不许进屋。”
“我哪里错了?我买车还不是为了让老婆儿子更有面子。要我认错,门都没有。”李老四啪的打开车门,坐上了驾驶室。
翠兰左手提菜篮,右手扶着老李头,招呼两个儿子道:“爸,大虎,小虎,时间不早了,咱们快回家包韭菜饺子。”
李老四眼睁睁看着四人进了屋后,就把大门紧紧关上了,完全把自己拒之门外。
堂堂一家之主,居然在大过年之际,有家不能回。
而接下来李家发生的事情,绝对惊爆你的眼球,简直比最火爆的短剧还狗血。
李老四狠狠一拳打在方向盘上:翠兰这个女人,完全不念夫妻感情,简直太过分了。
但如今父母和儿子都以翠兰马首是瞻,要回家,必须得翠兰点头。
“这个黄脸婆,我凭啥给她低头。”
李老四手机里还有几百元,返回工厂的油费过年绰绰有余。
不过他并非是个愚昧无知的蠢蛋,知道今天赌气走了,这个家是真的回不来了。
总不能一辈子在外面流浪吧。
再过几年就五十岁了,现在打工能挣钱养活自己,老了可咋办呢?
女人再丑再穷都能嫁出去,他一没钱二没房的老头,就是带着辆车肯做上门女婿,也没人要。
“奶奶的,乱想啥的,我又没离婚,李家户口簿上我还是户主,凭啥我不能回家。”
李老四立刻拿出手机,拨打了110:“喂……”
当接电话的警察问他发生了什么案情时,李老四瞬间张嘴结舌:“我被……”
他突然想到,警车一来,自己被老婆扫地出门的事情就会闹得全村皆知,那不是丢脸丢到姥姥家了。
李老四平时最看重的就是男人的面子,果断挂了电话:“没事,我不小心按错了。”
不能报案,更不能一走了之。
否则,家丑肯定会外扬。
李老四为了避开高速路上的堵车高峰期,从今早上凌晨三点就从省城开车返家,全程六百多公里,十点钟到村口,早已经是饥肠辘辘。
以往他回到家,就会瘫倒在沙发上,表现出又累又饿的样子。
翠兰如果还没有做好饭,母亲李大娘立刻会煮来一大碗热气腾腾的抄手或者汤圆,让他先垫一下肚子。
“咦,奇怪,咋没看到我妈呢?看来是去了姐姐家。”
李老四这才想起一直没看到母亲的身影,想当然的以为她去了女儿家。
“真是倒霉,如果我妈在家,早就让我进屋了,怎会让我在这儿饿着肚子喝西北风。”
李老四忙用手机拨打了大姐的电话:“大姐,妈在你家吗,给她说我回家了,让她赶紧回来。”
“妈怎会在我家?妈生病的时候天天念叨你,打电话让你回来,你总说没空,如今好意思找她。”
李老四不死心,又给二姐和三姐打去电话。
结果不仅人没有找到,还被三个姐姐好一阵数落。
李老四又是郁闷又是奇怪:如果母亲在家,怎会不管我呢?
就在这时,一阵浓郁的韭菜饺子香味从屋内飘了出来。
李老四看看手机,已经十二点了,看来家里是在吃午饭了。
他闻着吃不着,愈加饥肠辘辘,不得不拨打了大虎的电话,直接问道:“大虎,你奶奶知道我回来了吗?”
大虎毫不客气地回答道:“奶奶不知道最好。”
“小兔崽子,你……”

李老四话还没有说完,大虎就把电话挂了。
不过好歹证实了,李大娘确实在家。
李老四实在不相信,从来都把自己当作宝一样稀罕的母亲会不理睬自己。
李老四,大名李四海。
顾名思义,在家里排行在四。
村里人都说,李四海就是李大娘的宝贝。若不是他出生得及时,李大娘的命不知道有多惨。
李四海出生于是一九七四年。
那年代农村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特别严重。
村里的牛家,就因为牛大婶接连生了两个女儿,被丈夫天天打骂,骂她生不出儿子。
牛大婶被打得实在受不了,只能离家出走。
所以,当李大娘接连生了三个女儿后,整天都过得胆战心惊。
虽然老李头没打她骂她,但也不理她。
特别是看她的眼神,就如看到灾星一般。
李大娘自从怀上四胎后,天天求神拜佛。
同时暗地里下定了决心:若是再生个女儿,不等老李头赶,就会主动离开李家,抱着小女儿去讨饭。
好腾出位子让老李头娶个会生儿子的老婆。
不然,一辈子都会背着让李家断子绝孙的罪名,落得死不瞑目。
“哇哇哇……”随着儿子的呱呱坠地,李大娘悬了十个月的心也终于放下了。
李四海的到来,既稳住了李大娘在李家的地位,也为三个姐姐保住了母亲。
为此,三个姐姐对这个弟弟能得到母亲的宠溺,不仅不嫉妒,反而会积极协助。
当时的农村,家家户户都穷,孩子们大都骨瘦如柴,整天喊饿。
唯独李四海是个例外。
白白胖胖的他吃母亲的母乳一直吃到了五岁。
李家饭桌如果有一碗米饭,铁定是李四海一人独享,如果有四个馒头,也是李四海吃不下了,才能让姐姐们吃。
在这种生活环境下长大的李四海,理所当然地认为家里所有的好东西都应该是自己享用的。
自古慈母多败儿。
李大娘有了儿子,在李家也有了说话的权利。
老李头一年四季都在庄稼地里劳作,没时间管家里事。
李大娘为了儿子的将来打算,把三个女儿安排得明明白白。
大女儿不能去读书,要在家里随时看护弟弟。
二女儿和三女儿想去读书必须用功读,有了好前程后可以帮衬弟弟。
而李四海读书自然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随着自己的脾气来,想读上学就去,想逃课也行。
结果可想而知。
李四海的二姐考上了中专,成了一名捧上铁饭碗的老师。
三姐虽然没考上,但凭着有知识到城里打工几年后,就嫁给了一个开饭馆的老板,当上了老板娘。
李四海书读得一塌糊涂,初中没毕业就不想读了。
他自小到大就没有扛过锄头挑过粪桶,连起码的除草种菜都不会,只能去学手艺。
李四海学过理发、木工、电器维修……
每一行都嫌辛苦,都是半途而废。
转眼间,李四海已经二十岁了,他的终身大事成为李家的头等大事。
李大娘又做了安排,大女儿嫁在农村,负责找个脾气好的姑娘。
二女儿和三女儿负责拿钱回来,给弟弟新修婚房。
但由于李四海实在是不成才,连相了几次亲都没有成功。
好在他并没有沾染偷鸡摸狗的恶习,加上五官长得不错,家里房屋又是宽敞明亮的砖瓦房。
最终,李四海在三个姐姐齐心协力的撮合下,和一个叫翠兰的姑娘结了婚。
新婚燕尔,夫妻俩的生活尚算幸福。
翠兰温柔贤惠,抱着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想法,尽量包容丈夫的缺点。
婚后,李家的庄稼活依旧是老李头夫妇在打理,翠兰负责家务活。
李四海游手好闲惯了,就缠着二姐拿钱给他买了辆摩托车,天天开着摩托车出门,名义上是在镇上跑摩的生意,实际上是和一帮猪朋狗友吃喝玩乐。
自翠兰生下儿子大虎后,就对丈夫的无情无义产生了深深的失望感。
白天翠兰背着儿子洗衣做饭喂猪,忙得如旋转不停的陀螺。
李四海一旦回家饭没有做好,就发脾气扔东西。
夜里孩子哭闹不停,李四海从不帮忙抱一下。
父母干活再累,李四海就如瞎子一般视而不见
看在儿子的份上,翠兰只能忍耐,怨自己命苦,嫁给了一个毫无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责任感的废物。
就是当了两个儿子的父亲后,李四海也一直过着自己逍遥快活的生活。
靠打工挣的钱有多少就用多少,从不给老婆儿子。
最新款的大哥大,摩托罗拉翻盖手机,到越来越高端的智能手机。
但凡市面上流行,李四海总要想方设法买来在自己享受的同时,也在亲朋好友面前显摆。
钱不够就问父母要,姐姐要。
一家人要靠他挣钱生活,简直想都不要想。
李四海满四十岁后,终于不再游手好闲。
他在省城一家工厂找了份轻松的工作,虽然还是没拿钱回家,总算家里不再贴补。
懂事的大虎高中选择了读技校,毕业后就在城里的汽车维修店找了份工作,帮母亲分担家庭压力。
去年,小虎通过努力考上了名牌大学,让一家人喜出望外。
就在翠兰好不容易能松口气的时候,今年十月,李大娘因为突发脑出血,导致右半边身体瘫痪。
李大娘脾气比较要强,并且是个干活的能手,一下子成为废人,根本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整天躺着以泪洗面,只求早死早解脱,也给家里人减轻负担。
不管家里人如何劝解,说在三个月的最佳康复期内不积极锻炼,以后想行走就不可能了,
李大娘就是不听劝。
之前,李四海只知道母亲患病,根本没过问母亲患了什么病。
李四海不断的望向大门口,盼望着母亲出门。
她眼巴巴从中午望到下午,也没有看到母亲身影。
饥饿难耐的李四海从后院来到了母亲的卧室下,打开窗户见母亲躺着,连忙喊道:“妈,我回来了,来给我开门,我饿得很。”
李大娘眼神一亮:“老四,你咋这么晚才回来?等着啊,我马上就来。”
李四海回到大门口没等多久,果然大门打开了。
当他看到母亲拄着拐杖,颤巍巍的身形时,惊讶极了:“妈,你的病还没有好啊?”
“为了你,可能会好。”
看着这一幕的翠兰,冷冷表明态度:“婆婆,李四海这次回来过年,我和儿子都不欢迎他。既然你让他进屋,过年吃饭的事就由把你负责,我可不管。”
为了让儿子能吃上饭,李大娘就这样从塌上爬起来了。
这个故事过程很狗血,结果很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