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7月14日清晨,铁岭市公安局的警车呼啸着驶向柴河沿村。
路上的人们并没怎么在意,都以为是派出所再普通不过的一次出警。
那年月农村人口多,夫妻斗气,邻里纠纷,偷鸡摸狗的事天天都有,村民本能的反应就是让警察把坏人恶人抓起来。
谁也没想到,警方这次出警太不寻常,他们遇到的是新中国治安史上最凶残的匪徒凌国梁和徐忠正,警匪之间发生了大规模枪战,被称为“柴河沿战役”。
和平年代的两个匪徒能引发一场“战役”?谁信啊!
“战役”二字一般是指大型的战斗,警察抓匪徒不就是刑事案件嘛!怎么能用“战役”二字。
但等知道这起刑事案件的详细情况后,再没人觉得“战役”措辞不妥。
因为那是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规模最大的一次警匪枪战, 为了剿灭两个凶悍的匪徒,不但军警合力,居然还要出动装甲车和坦克。
1
凌国梁出生于1950年,原本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幸运儿,但他却命运多舛。

还没记事时,母亲就去世了,父子三人相依为命,艰难度日。
因父亲当过兵,所以凌国梁和哥哥从小便接受并相信父亲“用枪杆子说话”的理念。
兄弟俩渐渐长大,因为家里太穷,为了生活好一点,哥哥开始偷窃,被抓判刑。
父亲很受打击,天天盼着大儿子在里面能好好改造,出来后重新做人。
凌国梁也天天盼着哥哥能早点出来,但他们却没能盼到这一天,因为他哥哥死在监狱里了。
父亲经不起丧子之痛,一病不起,最终没能挺过来。
亲人相继离世,还没成人的凌国梁饱受世态炎凉,他的性格变得越来越冷漠。
为了生活,凌国梁像大人一样参与队里的劳动挣工分。
当年国家提倡全民皆兵,备战备荒,农村生产大队有民兵连,有的社员下地干活都带着枪。
因为粮食都不够吃,大队会组织民兵上山打猎,用打来的野味充饥,弥补粮食的不足。
特殊时期,练习射击技能在农村很盛行。1964年7月,7名民兵代表到北京汇报演出。61岁的吕其喜及儿子、孙子被誉为祖孙三代神枪手,深得赞赏。

也许是从小受父亲影响太深,也许是天赋异禀,少年凌国梁对枪械有着超常的爱好,甚至可以说是痴迷。只要一看到枪他就两眼放光,一听到枪响他就异常兴奋。
凌国梁特别喜欢跟着民兵上山打猎,因为可以让他有机会接触到枪。每次打几枪,次数多了命中率也越来越高,被他瞄准的猎物一般都逃不脱。
据说,12岁时的凌国梁便有令人惊奇的枪械天赋。
那年公社开展民兵训练时,他心痒难耐,摆弄起民兵连长的53式步骑枪。
他不但以最快的速度熟练掌握了拆装技巧,还在未经瞄准的情况下击中百米外的一只搪瓷缸,在场的人啧啧称叹。
这个事件让凌国梁名气大增。同时,也让他对枪支更加迷恋。没有亲人的凌国梁性格孤僻冷漠,枪是他最好的伙伴,也是他的精神寄托,甚至希望通过手中的枪改变自己的命运。
之后,凌国梁在民兵大队的实弹射击训练中,打靶成绩次次名列第一,不但成了公社的神枪手,在县里也小有名气,后被破格任命为大队民兵支队的武器保管员。
这份工作让凌国梁非常高兴,不但解决了自己生活的问题,还能天天和自己喜欢的伙伴在一起,可以借工作之便,将武器库中的枪支武器摸了个遍,太开心了!
谁也没想到,正是这心中想的一份美差,为凌国梁日后犯罪埋下了祸根。
2
1976年的一次招工成为凌国梁人生的转折点。
当时,公社获得两个拖拉机厂正式工的名额,凌国梁听说后,立马去报了名。他相信凭自己枪械能手和生产标兵的条件,一定能加入工人阶级队伍,成为村民们羡慕的对象。
等来的结果却是没能被录用。凌国梁气不过,找到大队干部问究竟,得到的答案是因家庭成分问题,还说以后还有机会,让他耐心等待。
之后,辽阳市化工厂来招工,凌国梁赶紧到大队领表报了名。
但是,结果又是令凌国梁失望。他认定是大队领导从中作梗,甚至要动手打人,被村民拦住。
凌国梁心中难过,便把自己关在枪械库时,流着眼泪默默擦拭枪支,一擦就是大半夜。无处发泄时,他只能通过这种方式,把满肚子委屈和不平倾诉给心中的好伙伴。
一次次招工失利,让凌国梁难以接受,他的心理开始变得扭曲,总想找个出口发泄或报复一下。
1978年秋天,凌国梁用自己改造的56式半自动步枪,在300米距离连续击碎了5个酒瓶,这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很快便有人主动上门切磋技艺。
这个人是公社民兵连的射击教官徐忠正。他不但当过兵,更是一名难得的“神枪手”。
徐忠正1969年入伍沈阳军区某机械化师,1972年全军大比武中,以400米移动靶47环的成绩获得“特等射手”称号。
这个身材高大、朝气蓬勃的小伙子有着同样有着心理问题。
徐忠正18岁入伍后的新兵训练期间,因琐事与战友发生矛盾,用武装带把战友打得耳膜穿孔。
发生这样的事,一般都会被开除军籍的,但因徐忠正有超人的射击天赋,被特殊对待,保送教导队。因此,他在心底感谢枪给自己带来了机遇。
1975年,徐忠正在部队因私自改装枪支受到严重警告处分,这事彻底毁了他的大好前程,原本是要被保送军校的好苗子,转眼便背着处分回到农村。
回村后的徐忠正成了公社民兵连的射击教官。
但很快人们便感觉到这个身高1米82,身穿旧军装的小伙性格孤僻,对枪爱到发痴的程度,经常在后山试射自己改装的枪支。
两个同样痴爱枪的年轻人便产生强烈共鸣,很快便成了好朋友。
1979年7月初,大队再一次有了招工机会。凌国梁和女友王敏、好友徐忠都报了名。
王敏曾是公社宣传队的台柱子,这个五官清秀,身材苗条的姑娘是来自沈阳的知青。因为父母曾被打压,她的性格变得敏感和叛逆。
1977年恢复高考后,自信满满的王敏以三分之差落榜,这结果让她难以接受,怀疑有人故意整她。
1978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为了逃脱公社某领导的骚扰,王敏躲藏在枪械库旁,结果遇到值班巡夜的凌国梁,于是发生了英雄救美的故事。
这次相遇,把两颗孤独的心连在一起,俩人从偶遇到相知相恋,互相排解苦闷,一起憧憬未来。
3
招工结果出来之前,凌国梁已通过关系得到被录取的消息。
然而,等到结果公布后,凌国梁却没找到自己的名字,他再一次被淘汰。徐忠正和王敏也没能进入招工名单。
仨人找到大队书记赵春元问原因,得到的说法是:工厂认为他们的条件不够。
他们三人各有特长,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所以根本不信这种说法,于是跑去工厂问招工的负责人。
厂里的解释是:赵春元称他们三个人主动放弃了招工名额,所以才录用了别人。
眼瞅着就要捧到手上的“铁饭碗”被别人抢走了,凌国梁恨得咬牙切齿,认为赵春元一定是收了别人的好处,所以一次又一次从中捣鬼,这个混蛋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凌国梁咽不下这口恶气,决定报复赵春元。于是把徐忠正和王敏叫到一起商量细节。
身为女友的王敏如果能及时劝阻,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柴河沿战役”。遗憾的是,王敏当时的报复心理更强。原因除了招工落选,她还被扣上一顶“生活作风有问题”的帽子。
想到大队书记家里可能有手枪,凌国梁提议:咱一人拿一把长枪去,就算他赵春元有枪也不怕他!
徐忠正应声:“就这么的了!谁反悔谁是孙子!”
他们三个人从库里拿了枪,直奔赵春元家,结果家里一个人都没有。
问邻居打听后才知道,赵春元全家都去辽阳一亲戚家了。
热血沸腾的三个年轻人简单商议后,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奔辽阳去找赵春元算账!
为了尽快赶到辽阳,他们仨找到大队的卡车司机,让他开车送一程。
得知他们是要去找赵春元算账后,胆小怕事的司机不愿意搅和这事,所以找各种借口推辞。
看到司机百般推脱,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徐忠正心中顿时起火,身材高大的他把司机拖拽到村外的玉米地里,毫不犹豫地举枪对准了他……
后面赶来的凌国梁看到这一幕,怕司机死不了,索性又补了一枪。
三人合力将卡车司机的尸体就地埋在玉米地里,同时还埋了1支枪和600多发子弹,然后驾车逃离村子。
听到枪声后,村里的民兵便去查看什么情况,很快便找到了卡车司机的尸体,于是立即鸣枪示警。
这枪声让凌国梁他们明白,杀人的事被发现了,于是决定放弃去辽阳,掉头逃向铁岭。
大队民兵迅速报案,称匪徒抢走军用枪支后杀人逃窜。

1979年7月14日早晨5点多,铁岭公安局接到省厅通报,火速组织警力堵截,成立五个追捕组,控制车站和交通要道。
上午9点多,铁岭县平项堡公社地运所大队供销社营业员称:大约20分钟前,有两男一女进来,买了三两粮票的饼干和一把梳子后走了。俩男的一人背了一支枪,女的长辫子。
警方立刻兵分两路,一路进柴河沿村找,一路顺着公路沿途追。
当时正处农忙时节,路两边有很多干活的社员,警车引来不少疑惑的目光。
警察也在沿途搜寻可疑的身影。很快,一个身穿蓝色工作服、表情慌张的女子引起警察的注意。
4
警察拦住女子问话,那女子紧张地说自己是干活的。
警察问女子家在哪里,她转身指向后面的村子说:“就在……那里。”
就是女子这个转身的动作,让警察看到她头上盘起的长辫子。
经进一步盘问,那女子承认自己是王敏,并说出凌国梁、徐忠正枪杀司机的事。
王敏说:发现路上在设卡堵截,凌国梁决定弃车逃跑,让男女分开走。王敏起初不肯,徐忠劝她:“人是我俩杀的,你根本没动手,快点离开兴许还有条活路。”
听王敏说凌国梁和徐忠向柴河沿方向逃窜,警察便迅速行动,准备向柴河沿追去。
但事实是:凌国梁和徐忠正并没有走远,他们就躲在旁边的树林里,把民警审问王敏的情况看得一清二楚。
原来,王敏只是他俩放出来的“诱饵”,想通过她掌握警方的情况。
凌国梁和徐忠正明白自己很难逃脱,两个亡命徒一人端着一支自动步枪向警察疯狂扫射起来。
从人数上看,民警有十多人,明显占优势,但他们却被匪徒的火力压制。
当时,公安机关配备的都是杂牌枪,而两名匪徒带的是全自动步枪,近千发子弹。
加之凌国梁与徐忠正都是爱枪如命的神枪手,而多数民警摸枪的次数都是有限的,有的甚至没有开过枪,结果可想而知。
最先中枪倒下的是民警朱德俊。接着是民警徐金发。
曾是军事大比武尖子的侦查员王树柏也被击倒在公路边。
信访接待员尚琦刚用64式手枪开了一枪,就被徐忠正射来的弹雨压倒,毫无经验的他没有快速转移位置,反倒试图再次射击,结果被一枪击中头部。
警犬训练员李长华被匪徒的火力压制在一棵大树后,他打完54式手枪仅有的3发子弹,又摸出一枚手榴弹,结果被凌国梁发现,手榴弹还没扔出手,就中弹牺牲。
交火仅几分钟,警方已有五人牺牲,两名匪徒却毫发无伤。
铁岭地区中级法院法警单兴忠带妻子到沈阳看病,途中听到枪声后,果断打发妻子回家,主动加入战斗。他是退伍兵,有一定的作战经验。
单中兴摸进树林,从背后向凌国梁头部开枪,结果,子弹出膛后没能走直线。看没能打中,他立马又扣动扳机。
两名匪徒忙于和正面的警察交锋,根本没有发现也想不到背后会有人,如果单中兴能顺利连发几枪,很有可能击毙匪徒。
可惜的是,那“王八盒子”只打了一枪就卡壳了,他低头检查枪的时候,被匪徒飞来的子弹击中。
事后检查单中兴的手枪时,发现枪里的4发子弹仅有1发能打响,其余3发已受潮发霉……
5
依靠有力的武器,凌国梁与徐忠正边打边拉开100多米距离。手枪打不到时,俩人就可以逃脱,因为树木的位置对他们极为不利。
看到俩匪徒试图冲出树林逃跑,两个枪法最好的民警急忙到警车上拿出两把56式半自动步枪,其火力和精度都远远高于手枪。
之所以一直没用这两把枪对付匪徒,是因为这枪是借来的,且只有10多发子弹。
原来,追捕小组路遇几个执行任务的武警,得知是追捕持枪杀人的匪徒,武警主动借出两支56式半自动步枪给他们。
民警周晓民连打9枪,凌国梁和徐忠正一听声音便知是长枪。俩人误以为是有大部队赶来增援,不敢再往外冲,返回树林躲藏起来。
两名狡猾的匪徒居然被这出“空城计”骗了。
十多分钟后,又有几十名警察赶来。
一个小时后,增援的民警和武警从四面八方包围了树林,两名匪徒插翅也难逃了。
考虑到匪徒火力太强,临时指挥部向上级请求支援。上级调动驻守柴河大桥部队增援,必要时可派坦克增援。
同时,省公安厅也下达指示:不许罪犯出铁岭界,不许再出现警察伤亡,可击毙匪徒。
守桥部队官兵火速赶来增援,指挥部决定:用机枪扫射的同时,投弹炸死匪徒。
守桥部队架起56式班用轻机枪。这种机枪用100发弹链,射程800米,可以有效压制匪徒的武器。
部队有大量的过期弹药,轻机枪不停地向树林扫射,密集的子弹像把树林的树打倒很多。
直到听不到还击的枪声后,民警们估计匪徒已被击中。
刚想进树林查看时,匪徒又突然开枪,射穿了侦查员苏玉成的手部。
指挥部决定继续用机枪扫射,同时还有数百发手榴弹投进树林。接连不断地爆炸,把林中的树木和草皮都炸飞了。
最后,从树林中走出一个背着枪的身影,民警们不敢冒险,果断开枪。
这人正是凌国梁,在被击毙前,他身上已被手榴弹炸伤多处。
在树林里找到徐忠正的尸体,发现他的身上有多处弹痕。
案发后,6位牺牲的警察被有关部门授予“革命烈士”的光荣称号,各追记一等功一次。东京陵公社新城大队有关领导干部也受到党纪、政纪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