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活越简单,才是中年最好的模样

作忠说情感 2025-04-13 11:42:46

文|说书闻君(中年生活创作者)

年轻时,我总以为“复杂”是成熟的象征,生活里有很多人、很多事,行程满满当当,朋友圈热闹非凡。

直到年过五十,才渐渐明白:越简单,越清醒;越简单,越自在。

不是日子没内容了,而是我学会了选择,学会了放下,学会了不被不必要的“热闹”拖累。

这几年,我过得不算惊艳,但日子安稳,心也踏实,我把这份简单,称作“中年最好的模样”。

一屋不扫,何以扫心?从家开始简化

以前我的家里,堆满了“万一要用”的东西,衣柜里塞得满满,厨房各种器具,从不舍得扔。但用的永远是那几样,其他只是占地又占心。

现在我学会了“留白”。

衣柜里只留穿得舒服、颜色喜爱的几件;厨房只保留必要的锅碗瓢盆;杂物清理得清清爽爽,每一样都在使用中。

东西少了,打扫轻松了,心情也更轻盈了。我发现,家整洁了,生活也自然有序。

人际关系,简单舒服最重要

中年以后,我不再主动维系太多关系。谁热络、谁冷淡,不必太计较。我把时间留给愿意与我“同频”的人。

不迎合;不强求;不解释。

越活越发现,真正的朋友,不需要天天见、处处说,只要在彼此需要的时候,能站出来,能听你说话,就够了。

关系简单,心就不累。从前我是怕孤单的,现在我知道,独处不是孤单,是清醒。

生活节奏,不必紧凑,慢下来刚刚好

以前我习惯把生活安排得很满,总担心一停下来就“浪费了时间”。

可真正忙碌过一轮才知道,不是所有事都值得我费力气去做。

我开始挑选:

挑选该做的事,而不是所有事都揽;挑选我想回应的人,而不是谁都照顾;挑选对我有意义的生活方式,而不是盲从潮流。

比如,我现在:

一周出门三天,四天宅家;读书、散步、做饭;偶尔写点文章,养养花草。

看似“慢”,却让我的每一天,都清清楚楚地活着。

♀️ 情绪也要做“减法”

这几年,我也在学会“减情绪”。不再对所有事都耿耿于怀,不再斤斤计较得失。

别人不理解我,那是他们的事情;事情不如愿,我就顺势调整。

生活的智慧,其实就是:接受不能改变的,努力改变能改变的。

当我不再为小事浪费情绪,我发现我有更多心力,去看夕阳、喝茶、与孩子谈心、去感受日常的小欢喜。

写在最后:

“越活越简单”,不是退缩、不是消极,而是我终于明白了:人生最珍贵的,不是拥有,而是懂得。

懂得取舍,懂得惜福,懂得不执着,是中年最好的成熟模样。

少即是多,简单即丰盈。愿你我都能在人到中年时,活得简单,活得自在,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互动话题:你有没有开始做“生活减法”?从哪里开始?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越活越简单”的经历,让我们一起轻装上阵。

下一篇预告:《五十岁,一个女人独处的高级感》我们将聊聊一个人生活的平静、自由,以及那些藏在日常里的精致与优雅。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也欢迎“点赞+关注”,你的每一个阅读与评论,都是我持续分享的动力 ❤️

0 阅读:14

作忠说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