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2年11月份苏军发动反攻包围了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军第六集团军之后,位于高加索地区正在向巴库等地区进发的德军A集团军群面临着严重的威胁。面对被全歼的风险,克莱斯特赶紧带领部队撤退。其中一部分前往了乌克兰,但是剩下的主力部队却被留在了高加索地区的塔曼半岛上。在1943年2月份第六集团军投降,之后塔曼半岛上的德军愣是守了八个月,一直到1943年10月份才撤退,黄花菜都凉完了。

塔曼半岛位于黑海与亚速海的连接处,是关联克里米亚与高加索的关键要地。在第六集团军惨败在斯大林格勒城中后,希特勒希望以A集团军群为主力,防御塔曼半岛,构筑一个库班桥头堡,为接下来德军再次进入高加索地区提供机会。这场拉锯战持续的时间足足有八个月,是苏德双方东南战线上的关键之战。
德军负责构建桥头堡的部队是第17集团军,该集团军之前隶属于A集团军群,在A集团军群撤退之后将大部分主力部队留给了第17集团军,因此这支集团军总兵力达到了惊人的40万人(包含罗马尼亚和斯洛伐克仆从军),下辖五个军,总兵力为17个师,其中包括三个装甲师,德军连第三装甲集团军的主力都给了。

德军第17集团军装备精良,拥有230多辆坦克(以三号和四号坦克为主,拥有少量的虎式坦克),火炮1300多门,另外还有一支完整的第四航空队大约500多架飞机的支援(德军与苏军在1943年爆发了库班空战,打得很惨烈)。另外德军还有一些罗马尼亚的小型舰艇可以提供支援和提供补给。
苏军方面参战部队为北高加索方面军,下辖第9、18和56集团军,总兵力在58万人。拥有300辆坦克,4000门火炮(其中大多数为步兵火炮),另外相比德军,苏军的空中优势要大很多。苏军第四航空集团军和黑海舰队航空兵总计有1200余架飞机,这在苏军中已经是最强那一档的航空力量了。

在1943年2–4月份,这段时间主要是德军构筑防御阵地时期。德军依托天然沼泽和丘陵,构筑纵深为30公里的防线,包括雷区、反坦克壕沟、混凝土碉堡和防空阵地等,该防线被德军命名为“蓝色防线”。另外德国空军依托梅利托波尔机场群频繁干扰苏军后勤补给线,给苏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在1943年2月4日,苏军黑海舰队陆战队突袭新罗西斯克南郊,建立了“小地桥头堡”,大约有4000多名士兵成功坚守住了防线,牵制了德军三个师的兵力。在地面战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空中的激战也在进行。在1943年4–6月份之间,苏德双方爆发了库班空战,双方累计出动3.5万架次,其中德军损失1100架,苏军损失1000架,之后苏军取得了库班制空权。
德军刚开始是准备以库班桥头堡为前哨向高加索挺进,但是根据OKH的计划,1943年德军最重要的进攻目标是库尔斯克。为了这个目标,塔曼半岛的第17集团军被不停的抽调兵力,到1943年9月10日,苏军发动了“新罗西斯克—塔曼攻势”,苏军集中两个集团军的兵力,2000门火炮一刻不停轰炸了五个小时,德军本来就紧张的兵力更加捉襟见肘,第17集团军被迫撤往克里米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