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地名趣谈——塔头街的传说

小郑一八 2025-02-06 13:32:31

福州东大路之东端,存一古老街道,名曰塔头街,原名“抖头街”,至清末民国初期,才改称为“塔头街”。此街名之后,隐匿着一则满含勇气与牺牲之历史故事,其发生于明朝嘉靖年间,那时是倭寇频扰闽浙沿海的时代。倭寇屡屡侵凌福建沿海区域,当地百姓深陷水深火热之境。为解百姓之困,朝廷遣名将戚继光率军队南下剿灭倭寇。戚继光的军队屯驻于福州、连江及长乐一带,筹谋迎击来犯之敌。

在一秋日的清晨,倭寇的一支精锐部队猝然袭向福州,并与戚继光的守军于东城门外展开激烈之肉搏战。因兵力悬殊,形势于戚家军甚为不利,东城门摇摇欲坠,整个防线几近崩溃。

值此千钧一发之刻,一位名曰江依冰的勇士挺身而出。江依冰是福建连江县人,其父母皆为当地的讨海渔民,不幸为倭寇所害,家乡亦遭摧毁。失去亲人的他,无奈至福州东门一家商店打工。当戚继光的军队进驻福州时,他决然加入此抗击倭寇的队伍。

战斗中,江依冰一手挥动锋利之扑刀,另一手高擎义旗,奋不顾身地冲向敌阵。他的出现仿若一道曙光,瞬间激发戚家军的士气。在他身后,数百名士兵紧紧跟随他冲向倭寇,一时军威大振。

在江依冰于冲进敌营时,他不幸被倭寇砍中颈部,头部几近垂落于颈,但他依旧坚持向前冲锋,这种无畏的精神令倭寇胆寒,进而倭寇溃败。这时,戚继光率领的援军刚好赶到,一举击溃倭寇,获决定性的胜利。

但不幸的是,这 位英勇之战士在战斗结束后也倒下了,用他的生命换得此场胜利。为纪念江依冰这种即便到最后一刻仍高擎旗帜、勇往直前的精神,戚继光将军特将东门附近之此街道命名为“搭头街”。以记录此段英勇战斗的历史。

时至今日,塔头街之故事仍于福州流传,提醒大家那段不屈不挠、英勇抗敌之历史。江依冰的事迹不仅是他个人勇气的颂赞,更是对全体戚家军将士英勇奋战精神之赞歌。正是这些英勇的士兵,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以鲜血和生命捍卫家园的安全。他们的精神代代相传,激励后人不断前行,也成为福州人民心中永恒的纪念。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