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福州仓山的上渡街道有一处雄踞山坡的望北台,与台江大庙山的钓龙台隔江相望。据考证,昔日龙潭路尚未开通时,南台岛北部的居民若要通过万寿桥进城,必须攀登黄柏岭。这段艰辛的上下岭山道,曾是当时交通的主要干线。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台屿人陈京在黄柏岭顶修建了一座真武庙,并在石壁上刻下“望北台”三字。自此,望北台逐渐取代黄柏岭成为地名。《榕城考古略》中记载:“望北台在光孝寺西,有庙踞山巅,祀真武,旧名黄柏岭。”书中还提到,“龙潭窑在望北台岭下。”由此可见,岭上早已有寺庙存在,后来又增建了真武庙,使其成为一处引人注目的名胜古迹。

民国初年,随着龙潭路逐渐凿通,望北台的地名一度被改为“北台路”。1950年后,地名恢复为黄柏。然而,古庙和刻石依然留存至今,人们依旧习惯称其为望北台。历史上,先有黄柏岭,后有望北台,这一点需要加以区分。
清代福州东门诗人魏杰曾作《憩黄柏台真武庙》一诗:“岭头玄武阙,江底白龙宫。山势朝城北,涛声涌海东。高僧琴不俗,骚客赋争雄。满壁琳琅句,碧纱字字笼。”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黄柏台真武庙小憩时所见的地理形势,从山川到江河,从高僧弹琴到文人赋诗,展现了丰富的历史故事与文化内涵。诗中不仅体现了真武庙作为北方太阴之神祭祀场所的宗教意义,还融入了龙潭角江底闾山的民间传说,真实记录了黄柏岭的自然景观与乡土文化,令人回味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