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莆田籍革命烈士王于洁同志

小郑一八 2025-01-21 13:27:05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英勇无畏的身影,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革命篇章。莆田籍革命烈士王于洁同志,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王于洁,原名定清,号静圃,党内化名吴梅,莆仙人民亲切地称他为阿九。1901年农历正月二十一日,他出生于仙游县榜头区前溪村的一个清贫家庭。三岁丧父,母亲守寡,家境的艰难并没有磨灭他坚强的意志和对未来的憧憬。幼时,他在梅宅念私塾,后到前溪扩新小学读书,十五岁到朱阳达德小学补习,最终在亲戚和本族祭田租的资助下,完成了在莆田十中的学业,并担任坝下蔡亭小学的教员。

1921年春,王于洁考入北京新华大学预科,因经济困难,转考高等警官学校。毕业后,他被北洋政府分配到福建警务处见习,后调到将乐县任警官。然而,他目睹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疾愤不已,任职两月便辞职回家。早在1919年“五四”运动后,王于洁就和一些进步青年在仙游组织东区学生联合会,进行反帝爱国宣传,开展抗捐抗税斗争。在北京读书期间,他深受北大和各校同学爱国演说的影响,革命觉悟进一步提高。

北伐军入闽后,莆仙农民运动蓬勃兴起,但不久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农民运动被镇压。王于洁对蒋介石的叛变十分不满,在莆仙党的领导人陈国柱(廖华)的引导下,参加了地下革命活动。1927年11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为共产主义献身的道路。

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期,王于洁奋勇前行。1927年底,中共仙游临时县委成立,他担任组织部长。以东区为据点,他积极发展党员,建立秘密支部。1928年春,党组织派他发动群众开展抗鸦片捐斗争,他率领群众数百人示威游行,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地主、豪绅阶级的势力。

1928年5月,中共莆田县委决定建立革命武装,开展游击战争。王于洁担任工农红军莆田游击队正副指导员之一。游击队建立后,在他的带领下,首战西岐山,打垮了易祖应民团,开辟了游击队活动的道路。

1929年春,红四军入闽,全省革命形势高涨。王于洁接任莆围中心县委书记,领导革命斗争。为了适应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他决定攻打江口郊下新墩盐场盐兵排,以解决缺乏枪支弹药的问题。游击队采用智取的办法,收缴了盐兵排的全部枪支弹药,并镇压了反动分子,震撼了反动统治。

然而,革命的道路总是充满曲折。红二〇七团的武装革命行动虽然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势力,但也引起了他们的疯狂反扑。1930年7月,一大批反动的民团和伪军包围了二〇七团的驻地。由于浓雾没有发现敌人,红军英勇突围,但牺牲惨重。王于洁在省委的指导下,总结经验教训,决定把红二〇七团转移到偏僻地区开辟革命根据地。

1930年8月,省委派邓子恢来莆田指导工作。王于洁贯彻省委指示,在三十六乡中和寺召开会议,决定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建立革命根据地,建设苏维埃政权。他担任闽中特委委员兼莆田县委书记,领导莆田、仙游等八县的革命斗争。在他的领导下,闽中地区燃起了土地革命的烈火。

然而,革命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立三路线的影响和反动派的进攻,二支队遭受重大损失。陈天章同志被捕英勇就义。外坑失败后,王于洁接任闽中特委书记,不畏形势险恶,坚持斗争,重建特委,恢复和扩大了党的组织。他组织短枪队伍,在常太里等地掀起农民的武装斗争。

1933年8月,王于洁到中央苏区开会,后调到福州中心市委工作。在福州中心市委被大破坏时,他机智勇敢,与叛徒斗智斗勇,保护了许多同志。他深入基层组织,恢复党及革命群众组织,发动和重建农村武装斗争。

然而,革命的道路总是充满牺牲。1937年2月,王于洁在莆田被叛徒出卖被捕。在监狱中,他受尽各种严刑拷打,但始终坚贞不屈。在全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呼声越来越高时,反动派杀害了王于洁等五位同志。他们在西门外沿途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壮烈口号中,英勇就义。

王于洁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他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革命篇章。他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