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仓山的麦园路,宛如一条纽带,西南端优雅地连接着对湖路,东北向则顺畅地通向塔亭路,它不仅是横贯仓山区人民政府及仓山影剧院门前的交通要道,更是这片区域不可或缺的文化与生活的动脉,全长约650米,见证了仓山的岁月变迁。

提及路名“麦园”,其背后的故事引人遐想。据《福州百科全书》详尽记载:“古时此地,梅林遍布,每逢寒冬,繁花似锦,吸引无数文人墨客与市民前来赏梅,蔚然成风。然而,这份宁静美好在清初的战乱中被无情打破,梅林亦未能幸免,化为废墟。时光流转至乾隆年间,人们在这片曾经的梅林废墟上垦荒种麦,广袤的麦园如画卷般铺展开来,‘麦园’之名由此而来。”所谓“古时”,大抵可追溯到明代,那时的仓山,梅林连接东西,美不胜收。而烟台山上的烽火台与炮台,见证了清兵入城时的烽火连天,仓山的梅林亦在这场历史的风暴中遭受重创,仅留下如梅坞路这样的地名,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乾隆年间,麦园景象蔚为壮观,地名也随之更改为“麦园”。及至民国时期,仓山地区开始修建现代马路,这条沿着昔日麦园遗迹铺设的道路,自然而然地被称为“麦园路”。
在这条充满历史底蕴的麦园路上,55号位置矗立着一所省属重点小学——麦顶小学。该校原址为梅坞顶,1926年,私立独青小学在此创立,1952年,它与麦园小学合并,各取一字,定名为麦顶小学,寓意着两校精神的融合与传承。如今,这所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4700平方米的校园内,近两千师生共同学习成长,校址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麦顶”。

无论是“麦园”还是“麦顶”,这些名字都深深烙印着清代梅坞林地被废弃后,人们开垦麦园的历史记忆,它们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仓山文化脉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