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与纨绔公子鬼混,父亲看不惯设计杀死儿子,衍生出一经典成语

平原隐者吖 2025-02-21 09:22:55

三字经中有一句话叫做“子不教,父之过”,说的是如果儿子的行为不得当,当父亲的就有很大的责任,因为缺少了对儿子的管教。春秋时期的士大夫石碏管教儿子的方式却颇为极端,只因儿子与纨绔公子鬼混,就设计杀死亲生儿子,还衍生出一经典成语。

石碏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卫国国君卫庄公在位之时,迎娶了齐国公主为妻,唤做庄姜。这庄姜不能生育,卫庄公就迎娶了一个陈国女子厉妫,厉妫给卫庄公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孝伯,结果中途夭折。卫庄公又宠幸随嫁而来的厉妫妹妹戴妫,戴妫生下了一个儿子卫完,庄姜就把这个儿子当做自己亲生一般对待,并在卫庄公去世以后继承了卫国君主,也就是卫桓公。

卫庄公与宠妾还生有一个儿子,名叫州吁,深得卫庄公的喜欢。仗着卫庄公的喜欢,这州吁渐渐的就成为一个典型的纨绔,喜好武事,又骄横、奢侈,庄姜十分厌恶他,而卫庄公对此却不加制止。大夫石碏看在眼中,就规劝卫庄公说:“我听闻教导孩子要用正道去教导他,不能使他走上邪路,过于放纵,将来会导致邪恶发生”。卫庄公对此却不以为意,导致公子州吁更是恣意妄为,骄横无比。

石碏有一个儿子名叫石厚,看到州吁每日肆意洒脱十分羡慕,便主动与州吁交好,时间长了也就沾染上恶习。石碏得知后斥责石厚不让他与纨绔州吁往来,石厚不肯听从,依然跟随州吁鬼混。

到卫桓公继位之时,石碏因为年纪大而退休,州吁看到没有人限制自己便阴谋篡夺卫国国君之位,最终于鲁隐公四年的春天,州吁弑杀了卫桓公自立为卫国国君。然而州吁得位不正,卫国很多人都不服从于他,只有平时与他交好的石厚站在他这边。为了安定人心,州吁找来石厚,石厚说自己的父亲石碏在卫国颇有威望,去请教他一定会有办法,州吁赞同了这个想法。

石厚找到父亲石碏,询问解决人心之法,石碏这时已经对这个儿子大失所望,便主动给石厚提供了一个计谋,实则是要设计杀死州吁以及石厚。石碏告诉石厚说:“如果能得到周天子的认可,这人心便能安定,陈桓公与周天子交好,你们去找他让他出面引荐,你们就能得到认可了”。石厚听后很高兴,便赶紧回去告诉了州吁,州吁立马安排前往陈国。

等二人到了陈国之后,陈桓公安排人手将石厚两人抓了起来,石厚这才知道是父亲石碏故意透露给自己消息,实则早就和陈桓公商量好,为的就是设计除掉自己以及篡位的州吁。

州吁与石厚二人被抓以后,陈国立马差人告诉卫国消息并让卫国派人前来处置。不久后卫国派遣右宰丑前去,在濮地杀了州吁,而关于石厚的处置却犯了难,因为石厚是石碏的亲生儿子,又因石厚只是受州吁蛊惑,并无实错,可以从轻处罚,所以还是要询问石碏的意见。不料石碏听后却极为恼怒,说这州吁犯下此等大逆之事,全是石厚从中协助,你们为他求情,无非是因为他是我的儿子,你们如果不去处死他,那我就是亲自前去处死这贼子。石碏家臣羊肩赶紧站出来规劝石碏说:“您先不要动怒,我愿意代替您前去”,石碏这才怒气稍歇。之后羊肩带着命令前往陈国,先去拜见了陈国国君,感谢了一番之后又前往关押石厚的地方,亲手处死了石厚。

石碏为了大义而杀死亲生儿子的事迹被广为传颂,左传中更是称石碏是一位纯粹正直的臣子,所谓为了大义而灭亲说的就是这种事情,这便也是成语典故大义灭亲的由来。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