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刘备曾投靠于刘表,当时刘表对于继承人问题犹豫不决,他的长子刘琦仁慈孝顺但性格懦弱,幼子刘琮聪明能干,刘表就想把幼子册立为继承人,为此特地来请教刘备。刘备说:“废长立幼,自古是取乱之道,违背祖宗法度,也许会招致祸端”。意思就是说禁止嫡长子继承父业,而让其他儿子取而代之,会导致国家动乱。刘备的这句话倒不是偏向于长子刘琦,而是这句话在历史上早已经有不少例子验证过,楚成王便是这其中之一。
楚成王是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在位共计46年,在其统治期间,集中力量消灭兼并周围小国,使楚国国力得到空前提高。然而晚年之时,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却在继承人问题上犹豫不决,最终被太子逼死。
楚成王的太子名叫商臣,是楚成王的长子,当初册立太子之时,楚成王特地询问楚国令尹斗勃的意见,斗勃说:“商臣这个人的面相不好,眼睛似豺狼,心地似胡蜂,过于狠毒,不适合做继承人”。楚成王听后觉得斗勃危言耸听,便没有听从他的意见,坚持将商臣册立为太子。
本来按照正常流程,商臣可以顺利继承王位,但中途却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楚成王对商臣大为改观。当时楚成王在侍者身上发现了一块玉佩,这块玉佩本来是楚成王送与商臣的礼物,如今却出现在了侍者身上。楚成王询问这玉佩来自于哪里,侍者起初不肯言说,楚成王逼迫下侍者才说这是商臣为了拉拢他而送与他的礼物,为的就是给其传递消息。
笼络人心这种事换作哪一任国君都不能容忍,何况楚成王对于这种事一向十分忌讳,对象还是自己的亲生儿子。而且这件事情也让楚成王联想起当初斗勃劝说自己的忠告,心里立马对商臣的好感大为改观,有了改立继承人的想法。
楚成王先是借机联系到了自己的胞妹江芈,商量过后,楚成王便说出了想废掉商臣改立小儿子王子职的想法。江芈虽说有点不可置信,但依然表示同意,声称此事急不得,待时机成熟时一举废掉商臣,防止变故发生,楚成王也点头同意了。就在二人商量过后,殊不知这一信息已被楚成王身边安插的商臣亲信听到,立马将消息传给了商臣,让其早作准备。
商臣闻言后感觉情况不妙就联系心腹潘崇商量,潘崇问商臣说:你能够侍奉王子职吗?商臣回答说:他比我小,侍奉他我做不到,潘崇接着问:你能接受流亡生活吗?商臣继续摇摇头,表示不能,潘崇最后又问:那你能否成大事?商臣眼眸一转,旋即回答说:“我能”。
在得到商臣肯定后,潘崇立马带着甲兵连夜包围了楚成王的王宫,并来到了楚成王的住所。看到这个架势的楚成王明显有些慌乱,但依然故作镇静的斥责潘崇说:现在不是议事时间,你现在来此是要谋反吗?潘崇不搭理他,只是淡淡的说到:大王活的也够久了,现在新君已立,大王还是速速自裁吧!说罢潘崇解下商臣腰间的系带扔到了楚成王身边。
楚成王越发惊恐,看向商臣时,商臣此时也冷眼旁观,楚成王明白自己已经走到了绝境,于是便选择了上吊自杀。在逼死父亲后,商臣依然没有收手,为了不留下祸乱日后威胁自己的王位,他立马下令寻道胞弟王子职,命人将其赐死,之后自立为楚国国君,也就是楚穆王。
虽说楚穆王成功坐上了楚国王位,但在位时间仅仅只有短暂的10年,便匆匆去世,甚至还因为弑父杀弟背上了千古骂名。不过楚穆王却是生出了一个好儿子熊侣,正是日后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