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有种流言在飞,即《满江红》并非岳飞所写

尔槐评历史 2023-02-10 23:25:15

张艺谋大导演的《满江红》正在热映当中,极富中国文化特色的配乐,特别讲究的服饰装饰,还有独辟蹊径,说《满江红》却将时间界限定义在岳爷死后四年的叙述方式,以及最后万千大众集体吟诵《满江红》等热血沸腾的描绘手法,都让银幕前的我们再一次感受了上一个千年里最负盛名的那一位民族英雄的赤血忠诚,使得我们很多人都禁不住的泪流满面。

很久没有看过这样一部古典爱国电影了,值得一看。(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而这些,在历经三年疫情之后,内有经济忧患,外有欧美欺压的大背景下,中国人民为这部充满爱国热情和千古忠义的电影赋予了更多的解读和内涵,进而激发出更大的民族向心力,值得大书特书。

以上聊表一下我对张导的《满江红》大电影的些许感受。但今天我打算跳出电影剧情,来说一说电影内容背后的一个历史争议,即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出现的关于千秋爱国名词《满江红》作者的归属问题。

《满江红·怒发冲冠》在明朝之前其实是不存在的,我的意思是说,它是被发现于明朝弘治年间的,至于弘治年以前是否客观存在,历史并没有给我们确切的答案。

弘治皇帝,一个历史评价很高的中晚明皇帝。(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史载,明朝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浙江镇守太监麦秀为了彰显岳武穆的伟大功绩,命属下将我们现在熟知的这首《满江红·怒发冲冠》刻在西湖边上的岳武穆祠里的庙碑之上,该词显示是由赵宽书写,挂的是岳飞的名字,从那以后,岳飞的词作里就有了这一首千古传诵的爱国名词。《满江红·怒发冲冠》从诞生以来的五百多年间,人们对岳飞是该词作者的定论没有太多争议。

但当历史的车轮驶入到了二十世纪的三十年代,这一个持续了五百余年的定论居然遭受到了比较严重的质疑。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一些古文献学家,诸如夏承焘、余嘉锡、徐著新等经过深入研究,他们对《满江红》是岳飞所写的这个五百多年的定论提出了质疑。

千古名词,岳武穆之《满江红》。(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他们认为,一是岳飞之孙、岳霖之子岳珂在其所编的《金佗稡编》和《鄂王家谱》都没有收录这首《满江红》,还有就是这首词在明朝弘治年间之前的所有历史典籍里,也都没有关于《满江红》的丝毫记载,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二是岳飞被害风波亭后,岳飞一家均被判定为谋逆之族,家人亲属均被遣散发配,时人唯恐惹祸上身,避之犹恐不及,就更不要谈私藏岳飞的这种作品了;三是对词中“踏破贺兰山缺”一句犹自生疑,因为岳飞所经历的地方就没有什么贺兰山,只有黄龙府,因此岳飞不可能写什么“贺兰山”。

由此,他们一致认定,《满江红》的作者很有可能不是岳飞,而是他人假借岳飞的盛名发表的一首自己的词作。

影视剧里的岳珂。(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以上几点理由初看下来,似乎有那么点道理,但细细探究之下,这样的质疑却是存在很大的问题的。

一是南宋时岳家亲属被分散发配安置,与他们家有瓜葛的人家也都避世藏身,一首词被携带出去之后,是不是可能有一家在避祸的时候隐藏的足够深,进而与“桃花源”中之人相类似,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因此来不及将这首词及时公布出来呢?而岳珂也只是岳家的一支,他在编辑《金佗稡编》和《鄂王家谱》的时候,并没有收录《满江红》一词也就有了比较合理的理由了。一句话,一首这样的词,在那样通信不发达的时代,完全有可能被隐藏在一个不知名的山川海域之中不为人知。

岳飞一家并没有被赶尽杀绝。(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二是岳爷爷含恨风波亭后,确实有非常多的人害怕祸及自身,不敢与岳家有丝毫瓜葛,但忠志之士却也存在,像狱卒隗(伟音)顺就是其中一个。这个小人物曾将岳飞尸首偷偷背了出来,然后葬在了九曲丛祠,为了日后好辨认,他在还坟前种植了两颗桔树。直到后来宋孝宗即位,岳飞被平反之后,隗顺的儿子才出来将岳飞墓葬之地公诸于世,后才迁葬杭州西子湖畔栖霞岭。由此事作证,何谓时人全都与岳家划清界限呢?

三是被质疑的“踏破贺兰山缺”一句,那就更有些不知所谓了。借代、隐喻、类比都是一种习以为常的写作手法,按照这些人的意思,辛弃疾说的“西北望长安”就一定指的是现在的西安,而不是北宋的汴梁城吗?毛主席所写的“山舞银蛇”就只能是指银色大蛇,而不能是银白色的雪原景象吗?这一个质疑点未免有些不太讲究文化水平了。

贺兰山其实只是一个指代,怎么倒成了证据了。(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的说,《满江红》就一定是岳飞所写,毕竟谁也没有办法穿越回去,伴随岳飞一生,然后亲自验证他是否真的写了这首词。所以有些人指出的此词是刻碑相关人士麦秀、扬子器、赵宽、李桢等,或者名臣于谦亲笔,亦或是其他什么明朝爱国人士借岳飞之手说心中之话的说法,也并不能百分之百确定是错的。

但是,这样一首传扬了五百余年的壮烈之词,太监麦秀等人是否有这个能力写出来应该不难得出结论;还有就是,明朝的词确实有,但明朝是以小说见长,诗歌为辅,宋词这种题材明人写得好的不是那么多,而且大家可以看看于谦的作品,绝大多数都是诗歌的形式,宋词一般没怎么写,他的作品之中的上乘之作都是诗歌,怎么会凭空出了这么一首千古名词《满江红》呢?答案我就不说了吧。

小说才是明清时期的王道,词比较不那么厉害。(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无论怎么样吧,不论《满江红·怒发冲冠》这首词是不是岳飞亲笔所写,岳武穆的爱国之心和千秋贡献都是不容任何人抹杀的,退一万步讲,就算是明朝人假借岳飞之手发表了一首自己的词作,那也是在内心高度认可岳飞的无上之历史地位才有这种行为的,否则,他们怎么不借其他人之手,而非要借助于岳爷爷呢?最主要的是,另外一首岳飞的词《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是可以肯定为岳飞所写的,以这首词的造诣,岳爷爷写出《满江红》也丝毫不在话下。因此,《满江红》这首词是不是岳飞所写,本质上并不太重要,因为这首词代表的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热烈的爱国情操和无可比拟的文学造诣,赞颂的是诸如岳武穆一样的伟大精神,这就足够了。

还有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上世纪初,随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出现,五千年的华夏大地遭受了亘古未有的灾难,这就导致了数量很多的文人对我们自身的文化产生了一些自我怀疑和诘问,因此就产生了近代以来较为重要的一个文史流派——“疑古派”,这些人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对中国古典文明所产生的一些文化和典籍进行毫无差别的质疑,就算是孔孟这种伟大先贤都被彻底地进行了批判,就更不要说《满江红》这样一首孤词了。也就是说,这样的质疑是那个时代的文化界重大特征之一,大家看看就好,不要太过于认真。

疑古派,民国时期一个比较重要的文史流派。(本文由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我们也不要太过于责问“疑古派”,那样的时代,我们进行一些民族自我觉醒是很正常的,换我也会质疑,因为延续了几千的文化突然被其它文化攻破,我们怎么能不有所质疑呢?只有自省,才能自强,只有质疑,才有机会推动自省,你说是吧?要不然,你去翻翻民国的历史,鲁迅先生就极其激烈地质疑过汉字,甚至说过要“废除汉字”这种“大逆不道”的话,那我们能由此而否定鲁迅先生吗?

最重要的是,我们现在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要在延续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去粗取精,兼收并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从此构建一个新的中华文明文化制度体系,进而推动中华民族走入伟大复兴的征途,而没有必要纠结于细枝末节,为了否定而否定。

鲁迅先生也疑古,但我们不能否定他,他是爱之至深,责之至切。(本文有头条作者泊东原创)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