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有人在努力制造“年味儿”……

办公室小语 2024-03-02 02:05:19

中国人一年里最隆重的节日就要来了。

人间烟火处,年味正浓时。

年味儿,是最具仪式的狂欢,是千里奔赴的团圆,是锅碗瓢盆的交响,是潜藏心底的期盼。

成年后,感觉年味儿越来越淡了。

确实,60、70、80后眼中的年味儿,统统留在了小时候的记忆里。

那时候,北方的天很冷,风很大,雪一场接着一场。最冷的时候,学校放假了,年也快来了。

“年味儿”,是母亲忙碌的寒冬腊月,是灶台上一罐绿油油的腊八蒜,是父亲从县城带回来的礼物,是踹在兜里舍不得花的压岁钱,是走街串巷作揖拜年的仪式感,是糖葫芦、烤红薯、新衣服、鞭炮和大年夜包着硬币的饺子……

过年,过的从来不是除夕那一天,而是整个冬季的人间滚烫。

有什么比过个好年还重要的呢?

快过年了,乡镇干部坚守在平凡岗位,努力制造着、维护着,城乡之间稀薄的年味儿。

宣传办——

找回浓浓的年味儿,重在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乡镇,宣传办“制造年味儿”效果最好,他们最擅长拉满氛围感,营造仪式感。

春节前夕,宣传办会组织“我们的节日——春节”文明实践活动。

在北方,写春联、福字,剪窗花是必选动作。志愿者、书法家、民间艺人等齐聚一堂,真草隶篆,笔走龙蛇;剪刀翻飞,匠心独运。活动结束后,志愿者将春联、福字、窗花送给当地群众。

“大姨,送您一副春联和福字儿。”

“给我写一个‘龙年大吉’、一个‘出入平安’。”

手写的春联福字、手工窗花,比买来的成品要更受欢迎。

在农村,“二十四,扫房子”,扫房后,红红的窗花往玻璃上一贴,“年味儿”就显露出来了。

文体站——

对于文体站来说,春节的活动可是一场“大活儿”。

虽然这之后,还有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灯谜竞猜”,要参加县文旅局组织的文艺展演,一年要组织多场送文化下乡活动,但过年前的这场活动受众最多,最受关注,也最有意义。

中国人对过年有着非同一般的盛情和执着。

文体站会集结当地文艺爱好者、返乡大学生、镇村干部,办一场最接地气的“乡晚”、“村晚”。

从活动选址到舞台设计,从主持词到节目选择,从彩排到正式演出,一场演出饱含文体干事的心血,也承载着对乡亲们新年的美好祝福。

直播唱歌的大哥大嫂、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终于登台亮相,一展风姿,小广场人头攒动,掌声呐喊声交织。

“百姓大舞台”,有才你就来。

组织办——

马上过年了,村干部的工资、机关干部的绩效都要发放到位,各种优秀要评选出来。

盘点一年的工作,寒暑之间,风霜雨雪,村居之间,往来奔波。红红的票票、红红的证书,是对镇村干部最好的褒奖。

开展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贫困户系列活动,送去米、面、油等日用品和慰问金,表达党和政府的关爱。

组织办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党委,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把特殊群体的冷暖放在心上。一点慰问品算不得什么,但至少能让慰问对象感受到有人在关注他们。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党政办——

有党政办人自嘲是“核动力驴”。

他们提前一周就开始安排值班,在机关群里,发节日期间值班安排表,提示带班领导、值班同志做好节日期间的值班值守,上级会不定时视频、电话、实地查岗。

发完通知,党政办主任不忘说一句“提前祝大家春节快乐!”

随后,霸气地甩出一个拼手气红包。

短短几秒钟,红包被抢光,速度远远大于回复“收到”的速度。

抢红包的潜水者,台词是“不说话不代表我不懂你”。

纪委——

最擅长制造紧张气氛,越到节日越爱去机关各所站、各村委会突击查岗。

节前必须召开警示教育大会,要求风清气正过“廉节”。

不要酒驾,不要无故脱岗,不要去高档会所,不要吃拿卡要……

清清白白,是年味儿中必不可少的味道。

应急办——

有一句话说“老百姓过节,乡镇干部过关”。

节日前夕,应急办会到辖区所有企业走一遍,开展一次安全生产检查,全面整改隐患,叮嘱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关注生产安全,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

新的一年,平平淡淡才是真,平平安安就是福。

环卫所——

组织环卫队、保洁员冒着严寒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治。下雪后还要清除道路积雪。

当你跋山涉水,从千里之外的大城市回到老家,脱下了白领工装,切换了家乡方言,也一定希望老家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大红灯笼高高挂,茅檐长扫净无苔。

有人已提前准备,希望满足你对老家所有的想象,过个干净年,吉祥年。

祝所有“年味儿”的体验者、制造者,所愿皆所得,新年步步高。

0 阅读:0

办公室小语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