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有220万km²领土,丹麦为何不承认,一直“冒充”小国?

斋小晗评文化 2024-12-16 13:06:44

丹麦,这个北欧小国,不仅以高福利社会和环保理念闻名,还被亲切地称为“童话王国”。

这个美誉,源于一位举世闻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

当时的欧洲社会等级森严。

贵族,这是社会的顶层。

包括国王、王后、亲王、公爵、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等。

他们有土地、财富和权力,通常享有特权,如免税、优先权等。

贵族等级头衔通常是世袭的。

以下是教士和平民、农奴。

安徒生父亲是一名鞋匠,母亲则是一名洗衣妇。

属于社会的底层,也就是第三等级的平民。

像安徒生这样的底层出身,能出头简直是难如登天。

但他靠的是什么?

就是那股子不服输的劲儿和过人的想象力。

他的很多童话,都深藏着社会批判,看似讲给孩子听,其实是在骨子里戳中成年人的软肋。

丹麦这个国家,当时可不像现在这么强。

19世纪的丹麦,在欧洲的地位其实很尴尬:

不够强大,又被周边大国夹击。

但就是在这种环境下,安徒生用文字,为这个小国赢得了一席之地。

作品被翻译成150种语言。

这个成绩,放在那个交通闭塞、信息传播极其有限的年代,绝对是个奇迹。

就这么点大?

我们今天要聊的是他的国家,丹麦。

丹麦本土:4.3万平方公里。

很多人第一眼看上去可能会觉得:哎呀,就这么点大?

如果把丹麦放在中国地图上,估计连个显眼的省会都算不上。

但问题是,这个小国玩了一手海外扩张。

格陵兰岛不得不说。

这个岛有多大?

足足是丹麦本土面积的50倍!

原本看起来弱小的丹麦,一下子就变成了欧洲大国。

这要是在课本上,绝对是最令人惊艳的一页。

格陵兰岛,可不是个普通的地方。

这里平均气温能低到零下20度,冰川覆盖了81%的陆地面积。

但就是在这种极寒环境中,丹麦依然稳稳地“种”下了自己的国旗。

法罗群岛也是如此。

虽然面积不大,但同样是丹麦的海外领地。

为啥丹麦不把这些领地算进“官方国土”?

这背后可是有讲究的。

维京人、玛格丽特女王

说起维京人,很多人脑海里可能就是长发飘逸、手持利斧的彪悍男儿。

但这群看似野蛮人,其实是中世纪出名的航海家!

没有GPS、没有现代海图。

靠着太阳和满肚子的勇气,在茫茫大海上横冲直撞,劫掠四方!

维京人的活动范围,堪称惊人。

从北极圈到地中海,从黑海至大西洋,甚至到达了北美洲。

他们不仅侵扰欧洲沿海和英国岛屿,还控制了大部分波罗的海沿岸、俄罗斯的内陆、法国的诺曼底、英国等地。

并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的五百年,就已到达纽芬兰并探索了部分北美地区。

埃里克·红发者,因为在冰岛干了点“不地道”的事儿被放逐。

他不仅没怂,反而带着船、移民。

是在格陵兰岛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建立了欧洲在美洲的第一个殖民点。

到了13世纪,维京时代渐渐结束。

挪威开始正式“收编”法罗群岛和格陵兰岛。

一个时代的终结,也开启了北欧更有序的殖民扩张。

玛格丽特女王,这位北欧版的女强人。

在14世纪硬是用一己之力。

把丹麦、挪威、瑞典捏合成了一个超级联盟——卡尔马同盟。

一个女性统治者,在男权社会里,愣是让三个原本互相敌视的国家坐到了一起。

她的绝活就是和谈:

不是靠武力,而是靠外交和联姻。

卡尔马同盟鼎盛时期,其版图覆盖了整个北欧,足足控制了超过150万平方公里土地。

在当时,这个同盟就是波罗的海地区的老大,谁敢惹?

但好景不长。

各国贵族勾心斗角,谁也不服谁。

瑞典人尤其不爽,总觉得自己被丹麦人压制。

到了16世纪,同盟轰然倒塌。

为了维持对边远领地的控制,丹麦只能通过强制合并挪威来“抱团取暖”。

但随着近代地缘政治的剧变,丹麦对格陵兰岛和法罗群岛的控制力也在不断削弱。

二战,德国铁蹄下的丹麦本土,那叫一个凄凉。

1940年4月9日,德军兵不血刃地占领了丹麦全境。

整个占领过程仅仅持续了数小时,丹麦政府几乎没有任何有效抵抗。

但有意思的是,丹麦人玩了一手极其聪明的柔性对抗:

表面上配合,实则暗中阻挠。

与此同时,格陵兰岛和法罗群岛上演了另一出好戏。

美国人“保护”格陵兰岛,英国人“照看”法罗群岛。

这两个地方硬是躲过了德国的魔爪,成为战争中的世外桃源。

战后迅速重构。

冰岛第一个站出来宣布独立,这下可刺激坏了周边国家。

法罗群岛和格陵兰岛紧随其后,开始了自治。

“软实力”保地

有意思的是,丹麦硬是用“软实力”保住了这两块地方。

1979年,格陵兰岛获得了自治地位,2009年更是进一步扩大了自治范围。

尽管名义上是丹麦的领地,但当地因纽特人享有高度自治权。

这种温和的殖民统治方式,在当时可是相当罕见的。

法罗群岛同样如此。

1948年,他们获得了相当大的自治权,有自己的议会和政府,只在国防和外交上依然受丹麦控制。

丹麦的应对堪称教科书级别:

不是强硬,而是通过放权来维系统治。

他们保留了外交和防务等核心权力。

但在文化、经济等领域给予了极大自主权。

当地居民既不完全独立,又不完全受控,处在一种微妙的半自治状态。

更妙的是,丹麦在统计国土面积时,直接把这两大块“甩”出去。

表面上看是低调,实则是另一种策略——既避免了成为地缘政治的众矢之的,又保持了对这些地区的实质性影响力。

格陵兰岛有多大?

足足是丹麦本土面积的50倍!

法罗群岛虽然面积不大,但同样拥有独特的文化认同。

这两个地方,事实上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准独立国。

一个小国,玩转了殖民地问题;

一个弱国,硬是在复杂的地缘政治中全身而退。

你有自己的小脾气,但还是得靠我养活

格陵兰岛和法罗群岛,那可是地理和经济双重限制下的另类版图!

先说格陵兰岛,这个地方简直就是地球上最惨的大号冰箱。

面积超过21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西欧地区。

但全年平均气温在0℃以下,最冷的中部内陆地区最低可达到-70℃,约84.7%的土地被冰川覆盖,几乎是寸草不生。

格陵兰岛的人口只有5.6万,其中超过88%是因纽特原住民。

比一个普通县城还少!

格陵兰岛的经济结构单一得要命。

渔业几乎是支柱产业,捕鱼、加工鱼产品占据了出口总额的90%以上。

近年来虽然开始关注矿产和稀土资源开发,但那点收入连塞牙缝都不够。

这么大个岛,靠卖虾能养活谁?

所以,格陵兰岛注定是离不开丹麦的经济输血。

法罗群岛的情况稍微好点,但也好不到哪去。

这群岛地处大西洋航线要冲,战略位置确实不错,但总人口才5万出头,经济体量小得可怜。

独立?

那纯属自找苦吃。

有意思的是,这两个地方选择的是“准独立”模式:

高度自治权,保留本地语言和文化,享受丹麦的经济支持。

在国防和外交上依然依赖丹麦。

对丹麦来说,这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避免直接殖民的国际压力,保持对这些地区的实质性影响力。

丹麦,每年在这两个地区财政扶持不少。

但比起直接管理,这笔钱花得值!

一个小国,玩转了殖民地关系;一个弱势地区,获得了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

这种智慧,绝了!

简单说,格陵兰岛和法罗群岛就像是丹麦的半个孩子:

你有自己的小脾气,但还是得靠我养活。

这买卖,双方都觉得挺香!

所以说,丹麦就是这么有意思:

明明可以“装大”,偏偏选择低调;

明明统治着超过2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却总是强调自己只是个北欧小国。

0 阅读:14

斋小晗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